在前几周的周报和随笔《该买医药股了么?浅谈短中长期的医药投资》中,我们都在提及Q3医药板块估值切换的机会,认为当下医药板块加配时点逐步临近,性价比提升明显。从过去两周的情况来看,板块整体也已经逐步走出了7月份整体性孱弱的局面,也符合我们对板块逐步向好,逐步加配的预期。然而在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个股走势都出现了好转,个别品种甚至仍然在上演“闪崩”,这其中原因何在?
回顾过去1个月医药板块的个股分化,我们不难看出,业绩确定性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对于个股数量庞大的医药板块而言,每逢报告期出现个股业绩的波动本也十分正常。但在今年机构化、存量博弈特征更为明显的市场中,投资者对业绩的确定性要求更高。很多公司微幅的业绩不达预期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这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已多次上演,事实上医药公司业绩真正大幅不达预期的依然是极少数)。
第二个原因则是对一些政策阶段性冲击的担忧,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二次议价对医药商业板块带来的阶段性冲击。尽管这类冲击带有一过性和阶段性(商业企业一般会通过与工业企业的谈判弥补大部分损失,二次议价在一个标期一般也只进行一次,幅度不会进一步加码),但仍有投资者选择阶段性回避相关品种。
由此可见,在当下市场,无论是业绩和还是政策,确定性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以至于不少业绩较好的公司也是在中报公布后股价才有明显的反映(尽管业绩的较高增长是投资者此前能够预期的)。因此,对于下阶段的医药投资,我们依然建议从“确定性下的成长”布局,稳扎稳打,在合理的估值配置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