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竞赛 | 火山骑手休息区设计竞赛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新作|深圳侨香学校北校区 ·  6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水石新作|宁夏中卫沙漠钻石酒店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致正新作 | 浙江舟山虾峙客运站 ·  1 周前  
有方空间  ·  台湾现代主义经典建筑:公东教堂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苏州东站枢纽综合开发:站上云城,方案公布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4-09-07 10:00

正文

△ 东南侧整体鸟瞰效果图  ©日建设计



设计联合团队致力于在苏州实现面向未来的TOD开发模式,力争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TOD 5.0新版本(“站、产、城、人+N”一体化设计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成为TOD模式的里程碑。


△ 中心组团建筑形象效果图  ©日建设计


苏州东站枢纽综合开发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副中心吴淞湾未来城的核心项目,处于通苏嘉甬高铁、苏淀沪・如通苏湖城际、轨道交通2号线、6号线和规划市域线等多轨交汇处,致力于打造为长三角产融新门户、苏州东南副中心。


△ 左:苏州铁路枢纽总布置示意图;右:苏州工业园区“一主两副”空间结构图  ©日建设计

△ 项目整体鸟瞰效果图  ©日建设计




本项目的创新之一,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地下高铁站房上方的地下空间及铁路用地的地上空间,在地下和空中两个层面将被道路隔断的南北街区串联缝合。在地下,通过铁路上方的城市通廊连接铁路集疏运、铁路站厅、地铁站点及开发地块。在空中,规划有跨越城市道路,在构成南北人行流线主轴的同时,也布置有文体、文化展示、站前广场等业态功能,形成多元功能的地下、地面、空中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也串联开发地块,兼备连接地上地下交通节点的功能。


△ 南北缝合,城市中脊  ©日建设计
△ 项目S轴纵剖面示意  ©日建设计

△ 北侧文旅地块效果图  ©日建设计



规划构架上以项目中轴S轴为中心,向东西方向连接开发地块,进行地上地下的一体化开发。项目总开发规模约147万平方米,巧妙融合了车站、商业、酒店、办公研发及居住等多种复合业态,城市功能之间的融合互动也能够催生协同效应,营造极具活力的城市综合体;同时也为东西两侧地块的可持续开发和城市的成长构建出框架。


△ 东西共振,活力锦带  ©日建设计
△ 项目S轴横剖面示意  ©日建设计
△ 商业广场效果图  ©日建设计

△ 重点IP空间效果图  ©日建设计



苏州东站作为地下站,需要在地面上也凸显车站的标志性。通过地面九栋高层塔楼围合环绕,与东站形成围合呼应的形态,塔楼的布局以及立面设计手法突出了围合形态的向心性,强调位于围合中心的东站的中心性,通过塔楼群体的天际线和布局,共同形成苏州东站综合体的门户感和标志性。


△ 群体地标,超级门户  ©日建设计

△ 南侧整体鸟瞰效果图  ©日建设计



贯穿南北的S轴南至吴淞江边绿带,北至桑田岛生物产业园,南北长约1.3公里,S轴板上的绿色生态元素与周边街区的绿化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生态共生的立体公园式公共空间。


△ 蓝绿交织,站上云城  ©日建设计


立体公园描绘了未来城市的风貌,体现开放・活力・生态・艺术・共享・多元的理念,展示了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工作环境,加速外来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整体的产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城市立体公园  ©日建设计

△ 南侧沿江地块效果图  ©日建设计


苏州东站枢纽综合开发项目不仅融合了城市空间和功能,同时也将绿色出行和便捷的生活方式纳入规划,深入城市纹理,考虑功能布局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编织出一座高品质、高内涵、高颜值的未来之城。


△ 南侧沿江地区鸟瞰效果图  ©日建设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业主:苏州恒泰站城一体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联合体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用途:铁路车站及配套设施、研发办公、商业、酒店、体育及展示设施等
日建设计的业务范围:整体城市设计以及S、A、B地块的建筑设计
日建设计参与成员:陆钟骁、砂田哲正、喜多主税、藤原圣、赵靓、鲁斌、陈彦安、陈炜、龚运城、刘存泉、大森拓真、刘忠刚、赵维雍、胡晓南、王德超、杨颂南、宗士淳、李里、周燕、何佳琴、郭康健、陆冠宇、徐骁斌、孙杰、高木义雄、辛演样、商增颖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授权有方发布,版权归来源机构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以“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