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忻儿童心理
发展心理学博士(康涅迪格大学),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任教于私立文理学院(玛丽维尔学院),两个男孩儿的妈妈,著有《养育的选择》。在这里分享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研究以及育儿实践,也分享两个孩子在美国的成长故事。养育路上,和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陈忻儿童心理

麦当劳盲盒事件

陈忻儿童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4-04 07: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心理解孩子》 25 春季班刚刚正式开始上课。诚淀君说往年都有人在课程结束之后才来问的,所以他还留着一条门缝儿,大概会留几天。下周就正式关门了。可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2025春的闲聊贴一开,就有了很多小故事。这则故事分享给大家。
ॐ素锦.冰

今天和糖豆的好朋友牛牛一起去吃麦当劳。朋友贴心地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个“我的世界”主题套餐,盒子一拆,糖豆拿到的是“小偷僵尸”,牛牛拿到的是“勇气水晶”。

牛牛一脸不高兴,说他不喜欢勇气水晶。

我赶紧尝试转移情绪:“你的是拥有勇气的哦!”

糖豆听见了,立马跟我说,她不要僵尸,想要牛牛的。

我心里一紧,完了,牛牛本来就不高兴,别再火上浇油了!

于是我转头和糖豆说:“你这个也很厉害啊!可以到处去偷东西,太酷了!”

糖豆立马开心了。

但这时,牛牛开始发脾气了,他指着妈妈大喊:“你!给我去问问这为什么是盲盒!”

他妈妈继续吃饭没搭理他。

他情绪更激烈:“你给我去看!现在就去看!”

我看到朋友已经快要压不住了,担心牛牛会挨训,就插了一句:“那你和我一起去看看?”

牛牛说:“我不去!你去!你给我去!”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有点火:怎么这么没礼貌?

但我忍住了。既然他说我去,那我就真去了。我站在前台附近转了一圈,读了读套餐说明。

他可能看到我去看了,等我回到桌子的时候,他情绪明显缓和了。

我告诉他:“上面写了,是随机一套玩具哦。你来看。”

他靠近广告牌看了一眼,又质问:“可是这和图片上的不一样,图片上没有!”

我已经坐下开始吃饭了,他又指着我:“你!过来看!”

我说:“我在吃饭。”

他转头指着他妈妈:“你过来看!这是什么,是什么!”

眼看着又要爆炸,我站起来继续说:“这个只是展示图片,不是一定能抽到的款式。”

他这时终于有点泄气了,垂头丧气又有点委屈地告诉我:“可是以前在麦当劳是可以自己选的,为什么今天不能选?”

我说:“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吧。”

他点点头,但又说:“你问,我不问。”

于是我牵着他去了前台。

我问:“请问这个玩具现在是不能选的吗?”

小姐姐回答:“对,您这个已经拆开了,是不能换了。”

我继续解释:“孩子之前在别的麦当劳是可以选的,他今天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次不行,所以想问一问。”

她说:“可以选的话需要提前告诉我们,不过一旦拆了就不能更换了。”

牛牛听见了,我又把这个解释温和地讲给他听了一遍。

他似乎对这件事不那么生气执着了。

回到座位,他和妈妈求了安慰,说:“我不喜欢这个玩具。”

妈妈说:“那你送给我吧,我刚好需要勇气。”

他点点头。糖豆在旁边安慰他,两人很快又开始一起玩别的游戏。

✦ 小结 ✦

这件“小事”给我一个小小的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孩子的情绪淹没,看不见那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牛牛并不是“故意闹事”,他只是想被认真对待、被看见。但长期以来,他没有学会更好的表达方式,只能用大喊大叫、控制他人的方式来索取回应。

我今天的介入,可能只是在那个节点上避免了一次情绪冲突。但我更希望,我的那一点点耐心、走过去询问的动作,能让他看到,事情其实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

情绪的出口有很多种。被理解的孩子,才有机会学会表达、学会控制、学会换一种方式争取自己在意的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