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我是刑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与会嘉宾从创作历程、播出效果、市场反响等方面,对该剧进行全方位的复盘和总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近年来公安题材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推出了《警察荣誉》《我是刑警》《真心英雄》《驻站》等一批优秀作品。《我是刑警》既有“真”又有“情”,真正写好了人物,写出了人民警察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剧中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有借鉴意义。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总编辑周学胜提到,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需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为强力支撑。反映公安英雄群像的电视剧《我是刑警》导向鲜明、创作精良、反响热烈,值得认真回顾总结,也希望未来持续深挖公安题材“富矿”,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罗毅认为,该剧作为一部刑侦大剧,以一个力透纸背的“真”字,刻画了老中青三代刑警的拼搏故事,生动勾勒了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平安中国”国家形象,在当前众多以“强情节、多反转、爱烧脑”为特征和趋势的罪案剧、涉案剧中,成为一股“清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梁红认为,该剧锐度与厚度并存、焦点人物与深邃背景并存,返璞归真与价值提升并存,是一部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和滋养的优秀作品。该剧带有的纪实色彩,不仅值得电视剧行业学习,也给纪录片从业者带来很多启发。
结合作品的收视反响,制播机构代表分析了该剧得以破圈传播的“密码”。
“拍一部好剧,好难,如同西天取经;播出一部爆款,好开心,如同提前过大年”。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谈到,该剧的成功体现了信仰的力量、电视剧的力量、男性角色回归的力量,以及现实题材的力量。
在华策克顿集团总裁傅斌星看来,该剧获得市场肯定和观众喜爱,证明了长篇剧集依旧能够抓住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和价值,也证明了观众对具备史诗气质的精品巨制有强烈需求。
从题材类型、故事立意、人物塑造等角度出发,主创代表分享了该剧的创作历程和心得。
“该剧让观众看到了刑警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职业精神,播出期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观众评价积极,尤其是获得了基层公安民警的认可。”总制作人郭现春说,未来会继续挖掘公安这一特殊职业题材,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新颖的观看体验,打造优质的影视作品。
总制片人徐颐乐回顾了该剧筹备拍摄过程,整个剧组战酷暑、斗严寒,用心用情完成这部作品。该剧故事表达情境是真实和可信的,表现手法是纪实和质朴的,剧中讴歌的刑警群像是可敬和可爱的。
从这部剧的播出表现切入,导演惠楷栋分享,《我是刑警》点燃了自己对刑侦题材内容的创作热情。该剧采用半纪实的叙事手法,用笨功夫讲述真故事,希望寻回中国式刑侦剧的独特味道。
在编剧徐萌看来,这部剧的热播,带给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观众的反响比想象中要深刻。“大家一直在渴望能打动内心、讴歌英雄,以及为时代作传、灌注精神能量的作品。”
剧中“秦川”饰演者于和伟认为,该剧创作之初确定了现实主义基调,剧中人物都没有超现实的英雄光环。文艺作品创作要最大程度去接近真实,从内容出发呼唤真实,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真诚。
现场,与会专家就公安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的路径展开探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我是刑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剧,“它既描述了职业特征和职业精神,更从内部视角解析了警察组织体系的运作模式,视野和格局更加开阔”。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该剧为同类题材的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他表示,《我是刑警》保持了这类题材应有的强细节情节、矛盾冲突,同时显现出鲜明的人性善恶交流,包含了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价值的张扬。
“《我是刑警》对中国式刑侦剧叙事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努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表示,“我认为,该剧可以被视为以往诸多刑侦作品创作经验的一次集成式意义的总结,它更进一步地让中国式刑侦剧叙事体系的基本要素近乎完整地构筑起来。”
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看来,该剧的纪实基调值得点赞,“它真实细腻地呈现了近三十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大案要案、积案冷案的侦破过程,这个过程天然具有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