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一元复始,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便携手推出一场穿越古今的茶约——“「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
作为浙博的开年大展,“故宫·茶世界”将于1月1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正式亮相,展出涵盖书画真迹、器物珍宝、存世贡茶、古籍善本在内的114件(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珍贵文物及相关史料。
其中,有禁止出境展览、首次“出宫”的一级文物《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有被奉为至宝的传世唐代古琴“大圣遗音琴”,还有“宋四家”苏黄米蔡的手稿名作,以及宋徽宗的三件代表作。
本次展览依据《茶经》中茶圣陆羽为茶拟定的五个名称,设置了六个展区,聚焦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两大高峰时代——宋与清,通过“宋与清”的文物叙事和“古与今”的视觉表达,呈现中国茶文化两大高峰时代的饮茶风貌、人文精神、审美高度与艺术成就。
用锡罐包装的贡茶散发了千年茗香,《大观茶论》、《梦溪笔谈》等古籍依次排开,传世唐代古琴“大圣遗音琴”留下了千年前恭贺新皇的乐曲……一踏入文物展区,有风君便迷了眼。
在一幅长卷前,有风君遇到了第一位茶友、老杭州人——“梅妻鹤子”的林逋。作为北宋“反内卷第一人”,林逋不参与政事、不考取功名,与高山流水相伴一生,也将茶融入生活。但如此旷达不羁、不染尘嚣之人却仅有少数书法存世,有风君眼前的这幅《林逋行书自书诗卷》便是他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存世唯一的长篇巨制。
沿着长卷前部往后看,林逋的五首诗歌里满是隐居生活的喜爱:有记录友人赠送松扇而作的《松扇》,描绘孤山雪景和松亭的《孤山雪中》和《孤山松亭》,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送史》,以及温暖明媚的《春日》。
值得注意的是,《林逋行书自书诗卷》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书法艺术的精妙,还在于其见证了一场场跨域时空的对话——林逋两位大有来头的粉丝苏轼和乾隆均在这幅长卷上留有题字: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苏轼如此钦佩林逋的诗才和人品;一生热爱江南的乾隆也不遑多让,六次下江南都带着这幅诗卷,游赏之余诗兴大发:“晦迹不欲名一时,况后世乎识超俗。幸哉五首留世间,片羽吉光霄汉烛。”感叹之余,还喊话苏轼:“东坡见诗如见翁,五字长言吟不足。三百余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
诗卷之上,明清众多书法家隔空对话,诗卷之外,林逋的豁达与了然也再次回到了其诞生之地,回到了梅鹤相伴的孤山之上。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以上“八雅”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尤其对于宋代文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日常饮品,更是精神生活的寄托、艺术生活的灵感来源以及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融入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中。
诞生于宋代文人最璀璨时期的“宋四家”便是如此茶人。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人皆与茶有缘。蔡襄制小团茶且著《茶录》,引领风尚。苏轼、黄庭坚爱茶、歌茶,佳作频出。米芾则品茗会友。“这个壶的形制据说就是苏轼在宜兴讲学时期所创制的。”导览负责人郭涛指着展柜中一把三棱紫砂壶说道,“后来这种壶的形制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隔着展柜,有风君还企图透过渗透宣纸的墨迹来一窥四人的气韵。四人中要论书法成就最高无疑是米芾,其行书作品《法华台诗帖》以“法华台”三字开篇,其中三组同偏旁字的同形反复技法在作品视觉效果上,得到了一种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不流于俗世。
《法华台诗帖》边上是被近代专家鉴定为与原作高度相似的——《苏轼(传)行书定惠院二诗草稿卷》的明清摹本。居住在定惠院的苏轼正在经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心情低落的他出了喝酒就是睡觉。这卷手稿也体现了他当时的状态,笔迹凌乱、涂改痕迹很多。
在郁郁不得的苏轼边上,是絮絮叨叨的黄庭坚。《黄庭坚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正如其名,是他对自己第49个侄子临行前嘱托晚辈奋发向上: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注重孝道的他也不忘最后提到一嘴: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作为“宋四家”中大哥大的蔡襄更是当时一位重要朝臣,任福建路转运使,专门负责处理北苑贡茶。《蔡襄行书入春帖》展示了他独创的行书字体——飞白体,书写飘逸、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茶器是茶文化的时代见证,反映着当时人们的饮茶风貌与审美意趣。从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定窑白釉盏托到南宋的官窑青釉葵口碗,宋瓷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宋代在唐代煎茶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不再是煮水煎茶,而是注水点茶。”郭涛告诉有风君,当时人们还流行一种叫做“斗茶”的游戏,本次展出的建窑黑釉兔毫盏就是斗茶的器皿,因为茶盏上有一丝一丝形像兔毫的窑变纹理而得名。
到了明清,饮茶的方式又发生了巨大转变,化繁为简成了“泡饮散茶”。于是,斗彩鸡缸杯、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紫砂泥绘松树图刻御制诗壶、青花三清茶诗盖碗等茶器应运而生。
现场展出了三只鸡缸杯,一只是以天价闻名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以及清朝两位皇帝仿制的斗彩鸡缸杯,一位力求仿古、一位积极创新。其中一位便是热衷粉彩,并将图案改为“贾昌斗鸡”的典故、勉励自己勤于政事的乾隆皇帝。
乾隆无疑是清代最著名的茶人,曾有感而发用秋荷上的露水烹茶,并作诗《荷露烹茶》并下令烧制成套的茶器,在壶壁、碗壁分别以矾红录写此诗。为了随时随地可以满足自己烹茶饮茶的意趣,他还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款便携式的茶具盒。
有风君不仅看到了一组实物,还在一旁展出的《弘历观月图轴》中发现了它的身影。“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玩cosplay,这幅观月图就是他仿照清代的《冷枚赏月图》所画制。整体的构图和人物的姿态,包括画面中的小童都是一模一样。”郭涛调侃道。
而两幅画最大的区别就是木质的茶具盒,一旁的置物架上摆放着他喜爱的各种茶器、酒器。能让热衷cosplay的乾隆做到这个地步,显然其本人早已嗜茶如命,饮茶成癖,茶之风尚可见深远。
沉浸在朱红色的展厅中,如同身临一个以茶为核心的世界,有风君不由折返回前厅——
这是于2023年便开启全球巡展“故宫·茶世界”特展首次设置现代的、沉浸式的展厅:
高达5米的雕塑“几于道”沉默伫立,高大的人物静坐在水波纹与太湖石垒成的山水石峰间,胸腔镂空的部分是光影塑造而成、正在跳动的心脏。
跃动的红色指引着我们打开一扇扇“宫门”,赴一场穿越古今的茶约,在阵阵茗香中,同古人一般,用心火去淬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