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唐
不住轮回,不住涅槃。冯唐文字,文字打败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被骂了几十年的毛病,很难改吗?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你饿吗? ·  4 天前  
心灯如是  ·  他学了这一秘法,活的愈加轻松愉悦 ·  4 天前  
心灯如是  ·  他学了这一秘法,活的愈加轻松愉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唐

人与花心各自香

冯唐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02 08:21

正文


1
天下正香
“天下正”,天下最根本的原则,这是老子的说法。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但这幅作品的与众不同在于,它还有一个“香”字。
香作为一种气味,与人之间的感应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
据说,每个人平均每天要呼吸两万三千次左右。我们在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的气味发生着交流。而人的鼻腔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将气味直接传送到主管本能和记忆的中脑系统,甚至不需要经过主管思维的外脑。而一旦某种气味曾经出现过,就会立刻出发与其相关的记忆或情感。这就是传说中的普鲁斯特效应。
某种程度上,香这种柔软无形、无处不在、直入人心又无从设防的特性,似乎也更接近所谓“清静无为”的道。它的引领作用更多是源自无所不在的感染力,好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回到这幅作品本身,“香”字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原来的气质,加入了柔软的观感,另一方面则会让人的视觉重心不自觉的落在这个香字上,产生许多联想,有一种“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韵味。

2
人为什么会“想香”?
熟悉佛学的人一定对香也非常熟悉。据说释迦牟尼为了救母亲,曾上忉利三十三天说法度生。众弟子担心佛陀一去不回,便焚旃檀、沉香为信物,礼请佛陀回到人间。这应该是佛教焚香仪式的源头了。
香为佛使。在佛教重要的活动中,焚香都是非常郑重的仪式。而且因为香的重要地位,常被用来比喻开悟的智慧。六祖慧能提出过五分法身香,包括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以五香达到功德智慧之身。
后来,随着禅宗开始强调修行不离日常生活,强调以心香供佛。焚香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世俗化,尤其是成了文人雅士的爱好。宋代词人赵彦端写到: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从此,红袖添香成了读书人心中最惬意的想象。
明代文人屠隆在《考槃馀事》中写到:“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帖,挥麈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爇,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爇,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如此而言,想香就有了几重含义:要么是凝神的香气,要么是开悟的智慧,要么是添香的红袖。但无论是哪一个,心情总归都会很好吧。
3
冯唐手绘陶器:九香

接下来是新年红包
1、定向红包,专门用于小幅书道作品
500元,无门槛
2、全场通用红包
10元,全场无门槛
50元,满500可用
212,满1999可用
2001,满19999可用


九号院健康服务↓↓↓

福喵今宵欢乐多公众号↓↓↓

不二堂馆长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