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养成教育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五大误区,你中了几个?怎么办么?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9-07-03 19:36

正文


有人说,孩子应该自由自在的成长,给他定那么多规则做什么?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以遵守规则为前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若是孩子从小就没有一个规则意识,那他又何谈去遵守规则呢?其实,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往往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高度压制


在多数的家庭里,家长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性,使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不断的约束孩子,虽然孩子执行了规则,但却不明白其意义,很难形成规则意识,一旦家长有所放松,规则也就很难被执行了。


二、言行不一


孩子在幼年时期,学习过程基本都是靠模仿,而父母则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作为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母的言行极大地影响着孩子。若父母要求孩子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自己却边看手机边吃饭,会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造成混乱,让规则成为虚幻泡影。


三、自相矛盾


在家里,经常会有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很容易让孩子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说法不一样呢?这样很不利于规则的贯彻和执行,也给孩子留有缓冲和回避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中间钻空子。



四、朝令夕改


已经制定好的规则,不要随意破坏,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规则不过是说说而已的想法。比如说,家长定好,每天每人只能吃一根雪糕,但是家长自己没有忍住,多吃了一根,还给了孩子一根,这就属于破坏规则的行为了。


五、自暴自弃


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家长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能说因为暂时看不到效果,就任由孩子不在遵守规则。


身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对规则的重视,从生活点滴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  制定规则


父母在进行规则教育的时候,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规则,定制好规则之后,一定要将规则表述清楚,易于理解。当然,让孩子遵守规则的前提是你先要懂孩子的心,满足他的需求,他才会听你的话。



※  以身作则


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要和孩子平等沟通,对规则内容达成一致,然后一定要把握好约束孩子的尺度,同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 持之以恒

孩子终归是孩子,规则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家长可以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随时随地的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培养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信一定可以让孩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