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宝宝脚底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来了,这些兴趣班第一批倒闭!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学习机不会用,当心白费上万的学习资源 ·  2 天前  
丁香妈妈  ·  警惕我们的这种「关心」,正在消耗孩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幼儿园毕业分离焦虑,能顺利迈过幼升小吗?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6-29 14:00

正文

六月,对小朋友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月份,就要迎来 #幼儿园毕业季# ,满脸的不舍。

前些天,霍思燕在微博上发布了儿子嗯哼幼儿园毕业的动态,从照片中能看出嗯哼的失落和难过。



小养一边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边安慰嗯哼会认识新朋友。

至于嗯哼小小年纪就对未来感到困惑,小养觉得他想得有点多。



其实,幼儿园毕业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好不容易适应了集体生活,跟老师和同学建立了良好熟悉的关系,一下子要分开面对陌生的环境,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跨越。

前段时间,一个小女孩因为幼儿园毕业而痛哭流涕的视频,让网友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伤心,感觉以后都不会快乐了,不免惹人心疼。


虽然,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穿着、作业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是孩子这种表现其实是典型的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关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又称离别焦虑。常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还没有建立充分,熟悉或亲近的人离开,会感觉不安全、紧张或者害怕,外在行为常常就表现为哭闹、发脾气。



所以,孩子的种种哭闹行为就可以理解啦~

有人说,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说再见,只有当孩子学会笑着说再见的时候,才算真正长大。

那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呢?



01

分离教育动起来


一下子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孩子肯定有万般不舍,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告诉孩子,人的一生要经过很多个分离,但是感情不会因为分离而变淡。

爸爸妈妈不妨这样安慰孩子:

“即使分开了,爸爸妈妈也可以经常带着你去幼儿园看望老师”;

“你可以跟幼儿园的同学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以后经常一起玩” ;

“等你在新学校交到新朋友,可以把他介绍给你幼儿园的朋友,大家一起玩多开心啊”;

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心里慢慢接受,所以,爸爸妈妈不需要哄骗孩子, 坦然地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 ,给孩子一个确定的信息,也利于孩子 安全感 的建立。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所以,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 办一个告别仪式 ,让孩子接受接下来的不同。

比如,帮孩子给即将分别的小伙伴,制作一个小卡片、录下一段话或交换一段视频等,耐心地帮助完成一段小小的告别仪式,让草率的分别变得郑重起来。



02

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


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爱、愉悦、开心、幸福。其实,经历离别、体验负面情绪,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电影《狗十三》中,李玩失去了最心爱的小狗爱因斯坦,十分伤心。家人为了让她尽快从悲伤情绪中走出来,买了一条新的小狗来转移她的注意力,硬说成是爱因斯坦,逼着李玩去接受这个新的“老朋友”。

李玩崩溃道: 我只是想知道爱因斯坦去哪了,我只是想要一点悲伤的权利,为什么这都不行?



压抑的李玩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情绪,把自己伪装成大人们喜欢的样子,最后即使见到了真正的爱因斯坦,李玩也不敢上前相认,只得苦笑着离开,她已经很久没有开心笑过了。

有些情绪是没办法被代替和转移的,暂时的压制以后会以别的形式回来。

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回应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及时给予疏导,陪伴孩子去 经历离别 ,进而突破它,孩子自然会从焦虑情绪中走出来,并逐步 学习到与负面情绪相处 的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