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国竞争视角,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世界产业分工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与调整中。新的国际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态势要求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长期产业发展框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引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重要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服务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我们要更快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政策注重颠覆性、创新性技术,加大培育未来产业。
新材料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两大核心基础产业,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新质生产力锚定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在坚持创新驱动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根据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致有三个方向,分别是:1.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2.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3.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四、央企“链主”或加大科技创新。
从中央角度看,与大国核心科技竞争力密切相关“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是中央层面“新质生产力”关注的重点所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种“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可大致分为三大主线:
首先,央企科技龙头或是承接上述前沿性技术的重要载体,政策后续预计也将围绕上述主体集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其打造为未来产业“链长”。
央企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资源和渠道,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自去年以来国新资本等长线资金一直在增持央企科技ETF,央企科技主线值得重点关注。
其次,央企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加码,或催生基于新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的并购重组。
可重点关注电信,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央企收购动向。
具体来看,国有企业在补齐产业短板,锻造产业长板,捍卫我国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上肩负重任,未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均将以产业链“链长制”建设为主要形式,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任务。这其中,由央企领军,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颠覆行技术的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或将得到大力鼓励支持,国新资本等持续增持的央企科技ETF亦值得关注。
最后,考虑到中央对于前沿性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一轮大国竞争下的全球科技革命周期拉开序幕,预计海外科技映射仍将在今年全年反复活跃。
去年以来,从ChatGPT到生物制药,再到人形机器人,海外科技的最新动向催生了较多的TMT主题投资机会。当下应该重点关注海外科技映射相关产业主题机会,特别是前沿科技国产替代相关产业。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宏观政策调控不及预期,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考虑到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情绪不稳定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