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西百色一中学教师被举报性侵学生、丽江机场“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闪送”骑手被索赔一万五 事件背后的舆论关注分析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场观察丨山西大同“破门亮灯”风波中的三大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反思张家界“两个菜要844元”风波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深圳楼市,或许才是“最成功的模式”!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7-05-21 22:57

正文


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大家最为好奇、最为期待的是:雄安新区到底将采取哪种房地产模式,它会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会不会在全国推广。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深圳模式。这个模式至今没有得到过认真的总结,也没有被官方认可。

本质上,房地产的“深圳模式”是一种管制滞后的“民间自发抢建”模式,或者说是小产权房、违法建筑遍地开花的模式。 这种模式没有办法被当今的土地管理制度所认可。但事实上,楼市的“深圳模式”恰恰是深圳崛起,创造如今令人炫目的辉煌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深圳建立特区的早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到,深圳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最大胆的城市规划,也是按照最多 400 万人口设计的,而深圳目前实际生活人口超过 2000 万。深圳的新生儿数量,已经连续几年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小学生人数,也超过了北京。

所以,在建特区之初,政府没有钱也没有想到,把深圳范围内的全部集体土地都收归国有,变成城市建设用地。集体土地的长期、大面积存在,为原村民抢建、违建提供了便利。而深圳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管理弱),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利润大),也都加剧了违建的蔓延。

深圳曾多次计划控制并拆除违建,但事实上每次出台文件,都成为刺激违建大幅增长的因素。 根据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的数据,到 2014 年深圳共有违法建筑 37.3 万栋,建筑面积 4.28 亿平方米。违法建筑总面积,占深圳总建筑面积的一半。

根据《深圳市住房保障规划( 2016 2020 )》的征求意见稿披露,到 2013 年末深圳原村民自建、合建的住宅面积为 2.6 亿平米。这样,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数据:

深圳一共有不少于 37.3 万栋违法建筑,其中 2.6 亿平方米为住宅性质,其他的 1.68 亿平米为工业厂房、办公楼、商业性质。

上图:援引自南方日报。


目前深圳住宅的平均单价在每平方米 5 万左右, 2.6 亿平方米价值 13 万亿元; 1.68 亿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商业,如果按照单价 2 万元计算,价值 3.36 万亿。也就是说,深圳违法建筑的市价总值在 16 万亿以上。

在一线城市,房屋价值里 70% 以上是各种税费,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来:深圳的违法建筑,一共少给政府交纳了 11 万亿以上的税费。正是因为没有交纳这些税费,所以这些房屋无法获得红本。

算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意识到了:深圳楼市的“民间自发模式”,意味着政府向民间让渡了 11 万亿的财富。如果按照深圳 2016 年的经济水平,这相当于:

深圳 5.5 年的 GDP

深圳 14 年的财政总收入;

深圳 35.8 年的地方财政收入。

这笔巨大的财富让渡给民间之后,谁获得了呢?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深圳原村民。其次,就是全社会。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密集的房屋,深圳的人口能迅速增长到 2000 万人以上吗?很多刚来闯深圳的人,都有租住城中村、违法建筑的经历。这 4.28 亿平米的房屋,成为深圳成本最低的住房、工厂、写字楼和商铺。

其中仅 2.6 亿平米的违法住宅,就给深圳提供了 650 万套低端住宅,每套的面积不到 40 平方米。要知道,在同期( 1980 2013 ),深圳只建设了 128 万套商品房(每套平均面积 93 平方米)、 34 万套政策性住房(每套平均面积 82 平方米)、单位个人自建房55万套(平均每套86平方米)。此外,还有 168 间工厂宿舍(每套平均 38 平方米)。

我们可以清晰地算出:如果没有 650 万套违法建筑,深圳 1980 年建立特区到 2013 年末一共只建设了 217 万套正规住宅,和 168 万间工业区宿舍。按照每套间住 4 个人计算,最多只能容纳 1540 万人。

650 万套民间创造出来的房子,不仅增加了深圳容量,给了深圳迅速做大的机会,还平抑了深圳的房价、租金价格,最终平抑了深圳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

深圳每一代杰出的企业家,都有在城中村居住、办公的经历,早的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年轻的比如大疆创新的汪涛。

我曾把深圳崛起的核心因素概括为 5 个:香港、城中村、小政府、交易所、一群在内地不得志的人。这几个原因,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香港,深圳就没有设立特区的理由,也缺乏三来一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如果没有小政府,就不会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也就不会有失控的城中村、违法建筑。 如果全靠政府建房子,深圳就不可能做这么大,成本就不可能这么低。

如果没有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资金汇聚得不会这么快。想想看, 2000 年的时候,广州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是深圳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