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机到开播发布,《延禧攻略》历时正好一年整,这样一部古装历史剧,与先于其宣传,先于其拍摄完成的《如懿传》相比,可谓是顺利了,与后者“多灾多难”不同,于正的这一部作品,在观众心理预期“一片骂声”中,成功扭转乾坤,成为了暑期档名副其实的网络独播爆款。
自7月19日开播至今,剧集进程过半,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39亿,从上线后的第四天开始,便没有离开过单日网络独播榜第一名的位置。8月6日官宣加更,由每周四至周日日更两集变为每周二至周日日更两集,播放量的数据于是连日迎来新的峰值,呈现递增趋势,8月8日3.29亿+,8月9日3.6亿+,豆瓣评分也有所上升。播放量与口碑的继续发酵,至少代表着网播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妈新剧的肯定。
观众画像
性别:
根据艺恩数据显示,爱奇艺独播的《延禧攻略》观众画像中,77.1%的观众为女性,男女观众比例靠近2:8。网络剧本身除了古装、爱情元素吸引女性观众,女主两集一盒饭、有仇必报、爱恨分明、外冷内暖、聪慧勇敢等人物设定和性格特征,与当代女性对于独立自主的追求不无共通之处。网友们直呼太爽,除了节奏紧凑的
剧情
和反套路设定,剧中的人物立体、生动、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年龄及学历:
观众画像中的年龄分布,以25-30岁区间为最高,占比约36%;30岁以下观众占比约为64%。学历分布,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观众占比在80%以上。微博中出现的高贵妃表情包“本宫不写作业”以及网友直言“本来是当职场晋升法则来看的”都侧面反映着《延禧攻略》的受众群体的年龄和关注点。《延禧攻略》多次被叫好的“反套路”剧情,也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透过台词和镜头调度,提升剧情和人物的内涵、趣味性以及合理性也是圈粉的法宝,毕竟提升角色的智商和情商,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爱好:
从爱好分布统计中可以看出,占比最高的三个爱好依次是旅行、美食与摄影。《延禧攻略》替换了于正从前剧作中惯用的高饱和度、色彩艳丽的颜色,而代之以相对深邃、低饱和的“莫兰迪”色系,获得观众的惊呼,“于妈的审美居然变了”。此外这部剧在制作服装上的考究、对待头饰的认真、用心思考摄影构图和调度上,都给人以严谨、优质的印象,热爱旅行、制作美食、摄影的观众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剧集。
在寻找槽点的路上 遇见了认真
早在开机发布会上,《延禧攻略》的几大主打特点就已经抛出了:于正、低片酬但备受期待的主创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传承、服化道、有吸引力的剧本。而后续的宣传与营销,似乎是顺水推舟,从海报到片花、预告再到发布会,都将这些特点牢牢与《延禧攻略》联系在一起。
选择一个好的出发点,为这部剧打下了良好的圈粉基础。在此前公布的片花中,盘点了本剧中匠心精神之处,譬如研究历史资料,请绣娘来共同制作符合朝代特点的服饰;后宫妃子所用的点翠、烧蓝、通草、绒花等配饰,也是当时清宫妃子所喜爱的饰品; 置景搭建改造比4:6,剧组共搭建大大小小靠近200余场景,筹备历时4-5个月;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等等,同时也表达了《延禧攻略》摄制的初衷——将延禧攻略做成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宫廷美学的电视剧。
宣传归宣传,效果归效果,接受归接受。当观众能够感受到,一部电视剧背后,主创团队花费了什么样的心思,期待值的提升和好的口碑铺垫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各路网友已经停不下来:
快节奏,
加更真的是民声,
网友的宇宙观也建立了起来……
现代思维既是跳戏的开始也是圈粉的开始:
《延禧攻略》虽然非常重视还原服饰、头饰、礼仪、置景等的时代感,但是对人物关系和台词的把控,可是十分具有现代思维。
女主:
“人心存良善,更应懂自保。”
高贵妃:
“皇上是既希望我们贤良淑德,又要美貌出众,又要俭朴持家,又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他这要的是女人,还是神人哪!”
严嬷嬷:“不是这个意思,你几个意思?”
就是这样的《延禧攻略》,在暑期档中,有了不一样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