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诗歌教学探究
文/苏睿
2017年12月22日,冬日暖阳照耀在人们身上倍感舒适,在这个温暖的日子里,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7年教学研讨会盛大开幕。当到场的各位嘉宾还沉浸在上午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时,下午由高中语文教研组承办,以团队展示的方式呈现的主题研讨——《让古典诗歌绽放永恒魅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诗歌教学探究》又向我们款款走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民浅斟低唱的《诗经》开始,古诗就如同一条从远古而来的河流,生生不息,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和灵魂。在文化回归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大契机之下,成都七中嘉祥高中语文教研组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来重新审视当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
下午1:50,在主持人谭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慢慢走进了“诗”的国度。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献课环节。由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老师李炳宏与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徐哲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案例展示。
首先是李炳宏老师与高2017级9班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李老师从朗读出发,通过赏景语、悟情语深入浅出地走进了孟浩然笔下《宿桐庐江广陵旧游》。还通过“举一反三”的迁移环节,通过为诗歌补充空缺词语和句子,充分理解意象在表情达意上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以致用、提升品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还站在更高的角度致力于拓宽学生的古诗文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在寂寥空旷的夜晚,孤月高悬,月下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徐哲超老师带领着高2016级1班的同学们沉浸在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徐老师抓住诗中“月”意象,带领着学生们赏读张若虚笔下的自然之月、哲理之月、情感之月。郎朗读书声、用诗意的语言解读诗,徐老师和同学们赢得了在座老师们阵阵掌声。
两位老师,各具特色,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示。更让我们看到了执教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丰厚的专业素养、娴熟高超的课堂把控,甚至或昂扬或深沉的语文生命姿态,她们用自身语文素养的丰富决定了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接下来,活动进入第二板块,主题发言环节。由高中语文组的蒲静雯老师、鄢娇媛老师就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诗歌教学探究,展开主题发言。首先是蒲静雯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先前两堂展示课的说课。蒲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反思等四个角度展开说课,展示了在学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工作方针指导下,高中语文教研团队集体的思考和探索。第二位发言的是代表高中语文教研组、高三语文备课组的鄢娇媛老师。鄢老师从古诗词鉴赏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2018古诗文考纲解读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古诗词考题分析、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等四个板块就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在古诗词鉴赏板块的考查特点及应对策略作出汇报。
如果说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共生,课程研讨能让我们从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的交流中获得提升;那么专家的
引领,会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多了几分克服困惑的智慧、跨越障碍的勇
气。
此次教学研讨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语文教育领军人物、四川省教科院教研员段增勇老师,锦江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四川省特级教师易晓老师。两位专家先后对高中语文团队主题研讨进行了点评,段老师提到两堂展示课以及相关说课、报告展示了嘉祥高中语文组团队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就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的朗读、赏析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深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嘉祥高中语文教研团队将更多的研究成果更巧妙地融入教学。
易晓老师谈到,诗歌是文化的乡愁,嘉祥在今天冬至的日子将诗歌作文核心研究对象,可见学校对诗歌教学重视。而今天呈现的两堂课文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关于诗歌研究的前瞻性思考,嘉祥语文团队有整体的研究思考。易老师还提到在教学中如何从表层到深层,通过“静下去”、“厚起来”,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放下束缚,绽放更好的自我。
古诗词是发掘不尽的宝库,为我们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高中语文开展古诗教学是一个永恒探索的活动过程,我们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古诗教学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使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以“三年一盘棋”的态度,切实、有序、高效开展。只有教育的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嘉祥人对教育教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像这样不断探寻,踏实行走。
主编:嘉祥锦江中学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雷雅洁
本期审稿:蒲静雯 蒋昕宇 李佩玉
欢迎老师、同学们以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积极向嘉祥锦江中学微信公众号投稿!
征稿内容:
教师投稿可是教育随笔、治班理念、班级故事、文学作品等;
学生投稿个人原创文学作品即可;
家长投稿可是家校沟通、学生成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