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摆脱人生低谷,从这三件事做起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董宇辉,再陷争议! ·  3 天前  
都市时报  ·  昆明警方通报:抓获552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东北人说东北系列之五:当实惠的赵叔说涉农贷款还不上了……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7 10:59

正文



文/思齐(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站在玉米地里,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眼看着9月末了,冲指标,揽时点(存款),倒贷款······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却被一通电话调到田间地头,望着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叹气。
 
原因是这样的,因风险处对涉农贷款又排查了一遍,对潜在的逾期客户要求逐户实地走访。偏偏赵叔(借款人)非常实惠,对省行的核实电话如实道来,省行认为这是较大的潜在逾期风险,工单派到市行,我只好放下手头工作跑过来。
 
“咋办?今年粮库都没地方,苞米不好卖啊!”赵叔一边搓着手,一边瓮声瓮气地说。
 
赵叔是一个粮食贸易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岁数比我大,面相比实际年龄更老。所以我一向以叔相称。改革开放的年代,种粮只能维持个温饱,赵叔在上海的亲戚,写信来说想尝尝家乡的米,赵叔也是个实惠人,扛上大米坐上火车,接近两千多公里的路程硬是给送去了。上海亲戚也很够意思,看着赵叔实在是太穷了,就转手介绍了几个浙商给他。那个时候,长三角地区的养殖业也不发达,这几个商人都在研究如何转卖紧俏物资,所以也没给赵叔帮上什么忙。
 
偶然的一次,赵叔在酒桌上听说生产队花大价钱搞到了车皮,发了些农产品给上海,赚了钱,赵叔就尝试着又联系了那几位浙商,对方恰好有淀粉厂新扩产能,就谈妥了让赵叔帮着解决玉米。
 
赵叔那个时候很年轻,一腔热血就冲了上去。第一年非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一些。后来上海那边专门跑来查原因,发现赵叔种的玉米,是正常的人畜都能吃的玉米。这种玉米好吃,但拿来做淀粉,则是不划算的。他们是通过三产公司(当时的三产公司能进口种子),从美国进口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玉米专门用来制造淀粉。这种玉米粒硬,人肯定不能吃,牲畜凑合,但产量高,拿来做淀粉最合适不过。
 
就这样,赵叔改行种玉米,随着供应量的增大,他自己已经供应不上了,就联系村里的农户一起种,再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土地也转包出去,凭借着上海的关系,专心做起粮食贸易。需求量大的时候,尽可能高价卖给淀粉厂、饲料厂;价格低的时候,就近卖给粮库(国营的粮食储备库),由于有国家的托底价格,这一行简直是稳赚不赔。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稳赚不赔”上。一看到这样做能赚钱,风险还小,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玉米种植量年年攀高。09年以后更是引进孟山都的玉米苗,据说这玩意种上后施肥浇营养液,长得比传统玉米还快,产量奇高。而另一方面,粮库按照国家的要求,敞开托底收购,玉米的产量早就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玉米对国内的冲击也很大,平仓到岸价格甚至比生产队的成本价还要低(类似还有美国的大豆,印度的蓖麻)。终于,2015年末,国家一纸通知,要修改玉米托市的政策,玉米期货价格应声跳水。可怜赵叔以及和赵叔一样的人,还在一门心思种玉米,这临近收获了,销路成了大问题。粮食卖不出去,贷款就成了新问题。
 
站在玉米地里,我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脚下的黄土地,也没能激发出来什么灵感。
 
黄土地?没错,是的。诸位读者如果有机会,可以来实地看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辽宁和吉林的大部分农业耕地,土壤是黄色的。(辽吉两地农村去得多,黑龙江只去过一次)大家常识里存在的黑土地,只在少数地方才有。而且自从用上了高产的种子(种苗),用上了复合化肥,还有说不出名字的营养液,天地里早就是黄黄的一篇,压根就没有黑土地的景象。
 
我不得不说,东北的农民,至少在谋生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借着国家改革的东风,农业税的取消,科技的进步等等,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甚至有些不见得会比省会城市的居民差。但日子过得好的农民,毕竟占比不高。因此,我始终认为,农民的问题,并未解决多少。
 
我知道我之前抱怨过省会城市很难找到图书馆,农村是压根儿没有!省会城市公立医院拥挤,农村则压根没有像样的全科医院,重症急症得往市里送。省会城市找个好学校就学难,农村压根就没有像样的学校。同时,农业信息化的问题上,虽然取得了进步,但是总体给我的印象,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盲目耕种。某某农产品大规模滞销,恐怕也不只是东北某个地方的新闻。水土保持也是个潜在问题,黑土地不再,黄土遍地,土壤质量连年下降。
 
省会周边的农村,要好一些。偏远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差,信息闭塞,医疗、就业、教育、住房条件没有一样能让人满意。我曾经问过为什么房子破了不修?憨厚的老农民解释说镇上没几个年轻人,自己年迈,怕是这梯子爬得上去爬不下来,只好任由其破着。在这里我再次向这位不知名的老人道歉,是我太想当然了。
 
我还有过几次想当然的经历——比如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农产品挂到淘宝去卖,根据形势调整种植品种。为什么我们这里没做电商做农产品的?但实际上,村里压根没有宽带,懂电脑的人更少,偶尔碰到到几个会用电脑的一谈,只喜欢看片玩游戏,对淘宝经营兴趣不大。再偶尔碰到几个做农业电商的,也是卖木耳猴头菇这类干货,因为运输不便,运费高昂,传统农产品卖出去并不划算。东北冬季农歇期种大棚,也是我的想当然。现实情况是少数有经济实力的,搞大棚种蔬菜,更多的土地在冬天就是闲置着。
 
我还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向台湾省学习水土保持,培育良种,形成农产品品牌优势。而实际上水土保持花销不菲,找相关的资料来一查,台湾也是花了很多年,持续水土改良才有所建树。培育良种方面,我接触的这几个村、镇,可以说是没人管——很多农民都是靠着打听谁家的种子/种苗产量高,或者生产队推荐哪个就用哪个。笔者这方面不是专业,就不再评论了。
 
更想当然的是,我觉得国家应该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搞好全国高等教育中的农业部分,让更多人才比如大学生可以来反哺农业,发展农业。但实际来看呢,大学生缺经验(教学实际内容脱节),缺资金(自己钱少,贷款费劲),缺勇气(万一失败,赔掉大好青春),缺决心(为农村之崛起而读书?),没人愿意下乡来。国家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大学生村官,比如重点帮扶,但最终似乎只导向了职位回报或弄钱来花的思路。
 
结束我的胡思乱想,磕掉鞋上的泥巴,和赵叔返回住处。免不了,又要喝酒。农村的小烧,度数高,酒过三巡,已经开始头疼了。酒后,又开始打牌,我又痛苦地输掉几百元才抽身出来。
 
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太少,除了看电视,基本没别的途径。二人转、秧歌、赶集看大戏,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茶余饭后,电视没劲,再赶上冬天农闲,麻将扑克就成了日常。话说小赌怡情,但这小额牌局也太普遍了点。大金额的牌局也能找到,很多人沉迷于此,输掉一年的收成,着实令人痛心。
 
我住了几天,非常不习惯。看不着电影,吃不到麻辣烫,逛夜市泡酒吧更是没边儿的事儿。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吃烧烤,想吃点烤蚬子什么的都没有,只能吃干硬的肉串。
 
这一次“下乡”帮不到赵叔什么忙,只能算是履行银行的规定动作吧。现在土地细碎化,农业家庭经营的规模经济正趋于弱化。尤其是一户一户的分散种地,丧失了规模优势,跟那种飞机撒农药型的农场没法比。一家农民虽然有5、6口人,劳动主力已经不以务农为主,强壮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回来帮一下。在家里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日常劳作很是辛苦。
 

看到这里大家要问了,贷款到底怎么办?展期呗,赵叔还能给得上利息。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又回到了城市。




下期看点:东北人说东北系列之六:东北式买房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