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Chat GPT 到 Sora,AI 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变化和发展。目前不少企业都将 AI 运用于生产和运营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让人们看到了 AI 应用的广阔前景,AI 正在被工具化,它所带来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对于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效应不容小觑。
AI 正在渗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这其中又潜藏那些发展机会呢?
走进上海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企业,人工智能作为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目前在沪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 350 家,产值达到 3800 多亿元,是 5 年前的 3 倍,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细分场景正被如火如荼地开发。聚焦人工智能领先商业案例,携手名师+学习圈共建交互式研学的动力场,洞察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格局下的企业发展之道,
AI 智探工坊 2 日行程将于 7 月 27 日上午正式开启。
在这里,您将领先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案例;实战技术咖带您应用落地;深度学习路径拒绝「走马观花」;搭建您的 AI 人脉资源圈……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 年以来「人工智能」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正在持续进阶——人工智能作为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目前在沪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 350 家,产值达到 3800 多亿元,是 5 年前的 3 倍,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细分场景正被如火如荼地开发。《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 2025 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 12 %以上,达到 4000 亿元。
企业提升「AI 含量」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AI 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强产业链的韧性,还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并通过数据赋能提高产品研发效率。企业需要在思想上「破冰」,培养专业人才,拓展业务「纵深」,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长江商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企业要敢于自我革命,将 AI 信仰落实到行动中。大模型技术作为 AI 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企业数字化系统的标配,推动行业创新和解决发展难题。企业应采取「小切口、大纵深」的策略,结合自身「暗知识」训练垂直大模型,以实现大模型在企业中的顺利落地。
展望 2024 年,大模型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普及化:大模型将成为企业标配,无处不在
2、开源爆发:技术壁垒降低,大模型将以更亲民的价格普及
3、小模型智能终端应用:适应智能终端需求,为物联网等领域注入活力
4、企业级市场崛起:企业智能化需求推动大模型应用增长
5、智能体:结合大模型与实际应用,提供执行能力
6、ToC 场景杀手级应用:消费者场景中将出现引领生活方式变革的应用
7、多模态:处理多媒体信息,成为企业技术标配
8、AIGC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9、机器人产业:大模型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10、基础科学研究:大模型成为科学研究的强大工具
人工智能作为一场工业革命级别的创新,正重塑着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企业若不能及时拥抱 AI,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通过提升「 AI 含量」,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还能在新的赛道上赢得主动权,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创智合力占据上海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聚焦人工智能领先商业案例,携手名师+学习圈共建交互式研学的动力场,洞察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格局下的企业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