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证协发布
传播协会和证券行业信息,促进信息沟通与学习交流,服务会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oodaily每日食品  ·  计划上市,德克士有了更多想象力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决定离婚那晚,我发了1条朋友圈,收到28个 ... ·  4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5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证协发布

2023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

中证协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3-18 17:15

正文

各信用评级机构:


为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中介服务职能作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证券业协会)就债券市场15家信用评级机构 1 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业务发展、内部建设、业务合规情况进行了总结。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业务发展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共计4800家。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含企业债)发行人分别为2864家和3991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AA级占比分别为30.10%和43.72%;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7.84%和47.38%;无主体评级占比分别为1.29%和2.68%。


(一)全年评级承揽量同比增长,新发行债项中近八成无债项评级


四季度,15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2279只(附件1),同比减少3.76%,环比减少28.13%;承揽非金融企业类主体评级1458家,环比减少8.42%;金融企业等其他类主体评级233家,环比增加71.32%。全年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0707只,同比增加19.81%;分机构看,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的业务量占比分别为37.29%和27.55%,东方金诚、中证鹏元占比分别为11.75%和9.26%,上海新世纪、大公国际占比分别为7.05%和5.75%,其余各家评级机构占比均不足2%。


2023年度,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中有11651只无债项级别,占比78.76%;发行时无有效主体级别的发行人56家,占比1.69%,评级行业发展持续向“市场驱动”转变。


(二)全年评级正面调整同比增长


四季度,评级机构共对34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较上季度增加9.68%;占总存续家数的0.71%。其中,正面调整28家,负面调整4家,另有2家发行人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2023年度,评级机构共对167家发行人作出评级调整动作,同比增加36.89%,占所评家数的3.48%。其中正面调整98家,占比58.68%,同比增加21.72个百分点,负面调整69家,占比41.32%。分机构看(见附件2),中诚信国际正面调整家数最多,有38家;其次是上海新世纪、联合资信、东方金诚,分别有17家、15家和14家。中证鹏元、联合资信负面调整家数最多,分别为26和20家。


(三)主体评级调整均不超过2个子级


四季度,级别上调28次,涉及28家发行人,均为调整1个子级。原级别为AA和AA+,其中AA+较多,占比60.71%;无展望上调情况。分机构看(附件3),中诚信国际上调次数最多,共上调9次,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分别上调7次和6次。本季度级别下调3次,涉及3家发行人,其中2家发行人被下调2个子级,1家发行人被下调1个子级。


2023年度,级别上调共92次,涉及发行人87家。原评级主要集中在AA+和AA级,分别占上调次数的57.78%和37.77%。级别下调共43次,涉及发行人36家,原级别涉及AA+至CCC级,其中AA+和AA级分别有3家和8家,合计占比28.95%;AA-及以下级别占比71.05%。从下调幅度来看,无一次性调整3个及以上子级的情况。


(四)更换评级机构后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家数同比增长


四季度,共有184家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 2 (附件4),其中6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占比3.26%。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发行人中,安泰评级、安融评级和上海新世纪各上调2家,分别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66.67%、50%和25%。


2023年度,共有537家企业更换评级机构,其中16家企业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占比2.9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企业中,中证鹏元有4家,占其新承接企业家数的3.13%;安泰评级、上海新世纪和安融评级各3家,分别占新承接企业家数的75%、15%和13.64%;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分别有2家和1家,分别占新承接企业的1.83%和1.06%。


(五)近两成企业获得 多评级,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略有减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共有866家发行人获得2个及以上评级机构出具的主体评级 3 ,占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的18.04%;其中77家 4 发行人的评级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率为8.89%,环比基本持平。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其中大公国际和中证鹏元所评主体级别高于其他机构的发行人家数最多,均为22家,占比 5 分别为8.63%和7.48%;东方金诚、上海新世纪、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远东资信分别有17家、9家、8家、6家和3家,占比分别为6.23%、5.33%、1.65%、1.76%和12%。


二、内部建设和自律管理动态 6


(一)评级人员数量稳定,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同比上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15家评级机构共有分析师1641人(附件5),同比增加19人。从业经验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师占比为61.3%,同比提高5.01个百分点;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44.6%,同比提高3.72个百分点。2023年四季度,3年及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为2.98个 7 。其中,中证鹏元人均业务量最多,为6.08个;其次是大公国际、远东资信、和东方金诚,分别为3.97个、3.79个和3.46个。


(二)个体信用状况分布环比基本持平


《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施行以来,信用评级机构有序在评级报告中披露个体信用状况和外部支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披露4788家,占比99.75%,同比提升10.65个百分点。个体信用状况[8]分布于aaa级至c级,主要集中在aaa级至a级6档,占比92.03%,环比基本持平;级别中枢aa-级,占比20.65%。外部支持提升档数最高9档,主要集中在0-5档,占比97.35%。


(三)交易商协会召开评级专委会


2023年12月14日,交易商协会召开第四届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信息披露指引》等议案,充分讨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尽职调查操作指南》《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操作指南》等行业推荐标准,并听取了《评级机构虚假陈述民事法律责任研究》《信贷ABS市场发展及信息披露评价研究》专题研究成果汇报。


(四)证券业协会召开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


2023年10月26日,证券业协会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报告了专业委员会前期工作,审议通过了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及任务分工。证监会债券司、北京证监局、上海证监局、深圳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有关同志以及委员会成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三、评级机构合规情况


2023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业协会、交易商协会对部分评级机构进行业务检查,主要围绕《通知》落实情况,检查发现个别机构存在下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是独立性审查不到位。部分项目的评审委员利益冲突审查程序不规范,评级人员的独立性审查有待强化。二是信息披露不完整。部分机构未披露非评级业务开展情况,评级信息的及时性、透明度不足。三是内部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机构内控制度未明确不定期跟踪评级、报告审核等作业程序标准;部分机构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要求,尽调不到位,未建立能满足业务需要的风险监测系统,评级模型建立主观性强。四是信息化水平待提升。部分机构信息系统中设置的作业程序与实际运行不匹配等。


对其中违反交易所市场相关法规的情况,证监会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其中违反银行间市场自律规则的情况,交易商协会启动调查程序或已给予自律管理措施。


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协同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重点关注检查大跨度调整级别、更换信用评级机构后上调评级结果等情形。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不断优化评级技术体系,依法合规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切实提升评级质量和投资者服务水平。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注释:

[1] 统计范围包括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安融评级)、安泰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泰评级)、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标普(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大普信用评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普信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惠誉博华)、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资信)、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新世纪)、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远东资信)、北京中北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中北联信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鹏元)和广州普策信用评价有限公司(简称普策信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