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研究发现,人在40岁以后,身体会分泌含有较高浓度的“2-壬烯醛”,称为“加龄臭”。
它混合了油脂和杂草的味道,从人体的汗腺分泌,而老年人因运动量的下降,尤其在冬天密闭的室内,气味更容易积累。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助浴师为什么会兴起。
▼
近日,“老年人洗澡有多难”登上微博热搜。
老龄化社会临近,名为“助浴师”的职业亦在各地城市兴起。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洗澡。
年轻人想尽一切办法,为增加洗澡舒适度,添置各种软设施。可曾想过,年老的父母,尤其独居老人,他们平日又是如何清洁身体的?至于定时帮爸妈洗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动辄摔倒甚至疾病突发,老年人的洗澡问题,真不是小事。
在上海,有一家名为福原护理服务的公司,他们的主要项目,是上门为老人提供洗澡服务。公司营业部门的负责人2017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曾经做过的慈善基金项目中,有一位老人三年多没有洗过澡。
试想发展最好的上海,也存在长时间不便洗澡的老年人,肉眼可见发展相对落后的其他地区,不方便洗澡甚至不能洗澡的老人,可想而知会更为普遍。
岁月催人老不仅是一句感慨,时间的驱赶下,以往生活中常做的事情,年老体衰后都成为近在咫尺却难以逾越的鸿沟。根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城乡老龄人口中,穿衣、吃饭、如厕、上下床、室内活动、洗澡等六项日常自理的活动,令老人犯怵,并且带来实质性伤害最多的,便是洗澡。
首先,是心理层面的不可接受。
一些老人心理上不愿接受老去的事实
,日常生活做事,尤其要强的人还在强撑着亲力亲为,内心深处,不想在子孙面前表现出无能为力的一面。以往有的老人在接受采访中也表示,洗澡私密性高,不想麻烦儿女,会觉得不好意思。
若有另一半,俩人帮衬着偶尔还能洗一下。如果是孤寡老人,身体受限,再加上不麻烦儿女的心理支配下,不洗澡便成为家常便饭了。
其次,
生理因素让老人对洗澡更加抵触
。60岁以上,尤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即使身体相对硬朗,体质衰弱导致身体灵活度下降,从而加重了老年人在浴室内的未知风险。
尤其在冬天,浴室内温度和湿度都高,65岁以上的老人,在洗澡过程中头晕、昏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据相关统计,老年人因患有基础疾病,冬季洗澡引发的意外身亡情况最多——这直接阻遏了老年人的洗澡意愿。
最后是外界原因。在上海市,南京西路附近,至今仍存在很多没有浴室、没有电梯的老式房屋。恰恰这些区域中,年龄大、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最多。全国其他城市,类似的老式楼房更是数不胜数。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是自建房,家庭浴室以及公共浴室的覆盖率相比城市更低。如果说城市高龄老人在帮助下,还能到附近的公共浴室洗澡,农村地区的老年人,
由于单独留守、浴室少等因素,洗澡的可能性更少之又少了。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更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2.5亿,农村老年人为1.3亿,其中失去自理能力和半失能老人,更是达到了4200万以上。
无数老人难以洗澡的背后,似乎预示着助浴师施展拳脚的机会来了。可难题真的能迅速解决吗?
相比于年轻人,
老人身上大多有一股特殊的气味。
这些味道除了疾病因素(比如糖尿病烂苹果味,肾病氨气味)之外,还跟年龄增长有关。
日本有研究发现,人在40岁以后,身体会分泌含有较高浓度的“2-壬烯醛”,该物质的分泌会还随着年龄而增长,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加龄臭”。它混合了油脂和杂草的味道,从人体的汗腺分泌。而老年人因运动量的下降,尤其在冬天密闭的室内,气味更容易积累。
而且老人味主要是从头顶以及后脑部位分泌的,如果不能洗澡,可以多洗洗脖子以及耳根后面。同时,衣服上容易沉积皮肤的死皮,内外衣服要勤洗勤换。
其次,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肉类食物会导致身体脂肪氧化,加重身体异味,日常要多吃蔬果。再者,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的食物也要适当多吃。与此同时,消化不良会加重异味,老年人日常可以多吞咽口水,唾液中的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溶菌酶也能杀死细菌。
但上述措施效果有限,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勤洗澡
,因此,助浴师应运而生。
小卜是上海某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90后助浴师,他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各个区域内的高龄老人提供洗澡服务。上海推行的助老洗澡项目,是全国推出最早的城市。
2010年,上海颁布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就明确规定,助浴服务是针对老年人的标准服务措施。这是地方性的法规举措,上海率先推出,一方面是基于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的现实考量,另一方面则是上海的经济发展体量,能够负担得起助浴服务项目中的各项开支。
相比之下,全国层面的《居家老年人康复服务规范》《老年人助浴服务规范》等法规措施,2018年才由民政部门向全社会发出了征求意见稿。此后,各地方性的助浴法规也有陆续出台的。比如江苏泰州,2019年也颁布了《老年人助浴点建设规范》《老年人助浴点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法规易立,实际服务举措却会滞后。毕竟相关操作既需要财政支持,还需要专业技能。
很多人会觉得,助浴师就是帮助老人洗澡,实施起来很方便。可现实中,每位助浴师入职之前,都需经过专业培训。由于老年人身体特殊,有些患有基础病,上门服务之前,会对服务对象进行专业评估。服务人员要详细了解老人的疾病史,比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与此同时,助浴师必须要由护理员和监护师等四人组成,以便随时监控老人的身体状况。
专业性外,还需要持续性的财政支出。虽然城市里的护理服务公司多数是营利性质的,可相比其他行业,各地方财政对养老行业的发展也有支持。公共财政之外,接受助老服务的老人,普遍有退休金,家庭承担得起这项开支。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助浴服务以及助浴师的覆盖密度就会很高,而经济平平甚至较差的地区,覆盖密度相应就降低了。
尤其在乡镇地区,一方面公共财政收入有限,另一方面老人们普遍没有退休金,不管是从市场角度还是公共支持层面,该项业务的展开相比于城市都会滞后。再加上乡镇地区青年人大量外流城市,现实层面推动服务的人少。
覆盖率不足,老人何谈享受助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