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牛弹琴
最睿智地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传播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陶博士2006  ·  250212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14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特斯拉,大消息! ·  昨天  
第一财经  ·  最新!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牛弹琴

什么才是河南?

牛弹琴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12 06:48

正文

河南

造山、造水、造中华

来源:星球研究所(xingqiuyanjiusuo)

作者:星球研究所


想要解答“什么是河南”是异常困难的

人们会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

却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描述河南


因为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

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

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相当“中庸”


(河南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

河南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都算起

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过


3000年


而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算起

河南的衰落时期也高达


800年


这种衰落几乎是断崖式的

即从北宋时期的繁华巅峰直接跌落谷底

从此成为中国内地最为动荡、最为保守的地区之一


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正所谓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因感慨汉魏洛阳城的凋敝而作)


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

跌落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如此漫长

以至于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即便近年来河南经济已经逐步振兴

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抹不去其贫穷与落后的标签


(河南在2016年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5,增速达到8.1%,虽然人均GDP有待提升,但整体成绩单可谓优异;图表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时间的衰落 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

河南成了“地域黑”们最热衷的调侃对象

人们以偏概全、人云亦云

真实的河南反而变得面目不清


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

许多人以为河南只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殊不知它同时也是一个山地大省

其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面积的


44%以上


可谓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河南地形图,山地丘陵与平原的分界线并不严格,山地丘陵区域也存在许多小块平原,谨供参考;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一地理特征正是理解“什么是河南”的关键


因为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极佳的山川景观

更是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


河南逐步被推向辉煌的顶点

甚至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第一段奇迹当属河南的


太行山时代


1亿年以前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西北俯冲


(板块运动产生的造山事件,往往伴随火山喷发;太行山也是中国地震、火山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关于各个山脉形成的时间,不同的研究分歧较大,本文不作详细讨论)


欧亚板块内部引发巨烈活动

远古大陆的一侧开始隆升

另一侧则开始沉降


(沉降部分即今日之华北平原,隆升部分则为山西高原;地质学家将这种类型的山称为断块山,隆升的山体一侧非常陡峭,另一侧则相对平缓)


时间到了距今260万年前

相对高差达1000米-2000米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它沿着河南西北省界呈弧状分布

山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与北京市的面积相当


(豫西北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样的造山过程

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

出现了一系列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


(位于辉县的天界山,红岩绝壁浮在云端、有如仙山,山体之上的缓坡让植物得以附着其上,形成两道绿色腰带;图片源自@天界山景区)



位于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气势尤为恢宏

其南北全长50公里

相对高差接近1000米

山势伟岸、壁立万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太行大峡谷,拍摄于石板岩镇马鞍垴村;摄影师@付有良)


在山中生活的人们只得劈山开路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付有良)

道路或直挂绝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董建军)


或盘旋山谷、艰难上下


(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附近的公路,摄影师@付有良)


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

沿着山脉迎风坡形成了一条多雨带

最多之处年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

与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等同


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岩含水层

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

成了华北水景最出众的山脉

高差达数百米的瀑布沿着岩壁飘然而下

如同银练


(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天瀑,落差314米,高度差可以下方人群为参照物)


峡谷中积水成湖

或湛蓝如宝石


(焦作峰林峡翡翠湖)

或蜿蜒如青龙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大峡谷太行平湖,摄影师@付有良)

当流水冲出山谷

坡度变缓,河道变宽

河水携带着泥沙肆意横流

形成一个如同折扇的广阔台地

名为冲积扇


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尤其冲积扇的扇缘

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


(冲积扇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古人逐水而居

在冲积扇的扇缘建立起许多古村落


事实上华北平原上的许多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等,都位于冲积扇边缘或者与冲积平原的交接处;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太行山脚下林州临淇镇龙泉沟的村落与麦田;摄影师@付有良)


公元前1300年左右

商王 盘庚 亦将都城迁至 太行山麓的

漳河、洹(音huán)河冲积扇扇缘

史称 盘庚迁殷

于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

安阳

出现了


(安阳古称北蒙、殷邑;下图为殷墟王陵遗址卫星影像,图片源自@Google)

太行山为殷人提供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可以捕猎、采食、制衣、建屋、筑庙

强烈的造山运动还让原本深埋地下的矿藏易于开采

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铜矿


殷人因此得以大规模冶铸青铜器

包括礼器、乐器、武器、酒器等等

应用之广,技艺之精

令人叹为观止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技术相当复杂,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文物;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殷人在安阳经营长达254年

其间建设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区

惨绝人寰的祭祀坑

以及无以伦比的妇好墓


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等

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

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


殷商之后

安阳地区以邺城为中心

先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国的都城

是为 七朝古都

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时代



太行山之后河南将迎来更为辉煌的


秦岭时代


1.5亿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北陆块

与南方的扬子陆块开始互相逼近

位于两者之间的秦岭地区倍受挤压

大地如同褶皱一般向上隆升


(秦岭山脉的形成简化示意图, 这种类型 的山在地质学上被称为褶皱山,地层表现为壮观的层理弯曲)


70万年前

横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

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最终形成

东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

诞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脉

是河南面积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区域


(豫西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些山脉特点各异,精彩纷呈

中岳嵩山最高峰海拔只有1512米

却在平地之上拔地而起

显得高大突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嵩山少室山;这两张作品不但展现了少室山的全景,还在水中呈现出难得的倒影;第1张拍摄于嵩山东侧,第2张拍摄于嵩山南侧;摄影师@刘客白/Pconline)


与太行山不同的是

嵩山缺少石灰岩含水层

造成地表流泉明显减少

但仅有的少数瀑布却依然不减风采


(嵩山卢崖瀑布,摄影师@刘客白/Pconline)


伏牛山为豫西最大的一条山脉

其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

1500米以上的山峰广泛分布


作为褶皱山系的伏牛山

没有太行山那样巨大的断块山体及绝壁悬崖

却也呈现出另一种险峻


主峰之一的老君山海拔在2200米左右

山脊呈锯齿状

尖峭的山峰突出其上,十分独特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王煜文)


伏牛山群山连绵、水汽充足

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


(伏牛山老界岭,摄影师@韩自豪)


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

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170条


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

所形成的冲积区域远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

我们将其称为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形成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冲积平原地域广阔

更加适宜人类发展

百水汇流的洛阳盆地便属于此例


(第1张为洛阳市宜阳县麦田,第2张为宜阳县三乡镇烟苗移栽,摄影师@田义伟)



再加上它群山围合,可以御敌于外

水系纵横,可以通达四方

古人对此总结道

“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洛阳周边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自夏朝肇始

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洛阳

是为十三朝古都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唐代时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

洛阳的发展步入巅峰

其时广建宫殿,气象万千


(武则天时期营建的万象神宫,亦称明堂;塔名通天浮屠,亦称天堂;无论名称还是建筑本身,都极富美感,这正是古洛阳城的独特之处;摄影师@王煜文)


开凿大佛,万人顶礼

(龙门石窟中按照武则天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摄影师@邓国晖)


那时,在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更为深刻

时人向往洛阳

出现了许多以洛阳命名的地方


今日江西、福建、重庆、广东、湖北、湖南、台湾

仍可以见到洛阳村、洛阳镇等等名称

就连日本京都也以“洛阳”为别称

这便是河南的秦岭时代



与秦岭时代同时

河南的第3条山脉也登场了

其影响广度、深度不及前两个山脉

但却是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一幕出现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其称为


大别山次时代


大别山的形成同样源于

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地的挤压

地质学上统称为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豫南大别山及南阳盆地地形图,桐柏山为广义大别山的一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大别山脉岩石古老

加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造成该山系常见怪石突兀

最独特的当属嵖岈山

其巨石浑圆

或犬牙交错


(嵖岈山,属于桐柏山脉,摄影师@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或赫然独立

(嵖岈山,摄影师@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总体而言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

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发源于该区域

山中常年云遮雾绕,阴雨不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信阳商城县黄柏山;摄影师@韩自豪)


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信阳南湾湖附近的山地丘陵、茶园; 大别山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出产著名的信阳毛尖 ,摄影师@焦潇翔)


水如镜面、山若泼墨

(信阳灵山,湖泊名为元璋湖,摄影师@王力尧)


大别山与秦岭山系的伏牛山合围

形成了著名的 南阳盆地


盆地北侧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突然中断

构成盆地的东北角缺口

成为中国南北沟通的交通要道

楚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南阳便诞生于此


它亦是楚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

西汉时则成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南阳城区;南阳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还拥有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数量高达10万-40万枚,世所罕见;摄影师@韩自豪)



三个山岳时代之后

真正的高潮即将到来



大平原时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