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把爱像松果一样囤起来”|不愿意付出爱的人到底在害怕什么?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3-13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觉得男朋友好像从来没有爱过自己。


她对男朋友非常好,但男朋友却从来没有过任何表示。不仅从来没有给她送过礼物,甚至从来没有主动做出任何表达爱意的举动。除了女朋友这个头衔,她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和他交往。


这些只接受爱,却不愿意付出爱的人到底在害怕什么?



什么是囤积型伴侣?


囤积型伴侣(hoarding-orientation)是指在亲密关系中 非常吝啬自己情感的人 。他们不是不爱,而是 把爱当作自己的一种资源,认为付出爱会消耗自己的资源,所以不愿意付出。


他们似乎处在一堵保护墙的包围中,主要目标是在这个坚固的阵地中, 尽可能多的吸纳爱,尽可能少的付出爱。


有一个囤积型的伴侣是很痛苦的,“互相表达爱意”这种在普通情侣看来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囤积型伴侣都很难做到。


那种感觉就像是我说:“我好爱你!”

你说:“好的。”



你/你的伴侣是不是囤积型的人?


囤积型人在亲密关系中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把爱等同于有限的消耗品,用一次少一些,常常冷静地计算得失 。不仅仅是情感,他们对一切事物或一切思想,就像对待钱财一样,有条不紊。


  • 认为爱本质上是一种 占有 。试图通过占有另一半而获得爱,并且从不给予爱。


  • 如果 被另一半要求给予爱,会立刻变得疏远或者干脆破坏这段关系 。对他们而言,与他人亲密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他们其实并不指望从别人那里获得爱。 不付出爱是自己的底线,疏远或者占有才意味着安全。

囤积爱的倾向从何而来?


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将性格分为两大类型:生产型(productive-orientation)与非生产型(nonproductive-orientation)。而 囤积型就隶属于非生产型性格。


囤积取向的人, 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约的基础上 ,他们将付出当作是一种威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照料者无条件的关注与爱


儿童在 第一次想给予爸爸妈妈一点东西(例如,写一张贺卡、画一幅画)来表达爱时,受到了拒绝或忽略 导致他们认为就算自己付出爱,也不一定会有回应,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愿意付出了。

囤积型取向的个体没有办法真正的爱自己或者爱他人,因为他们不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深入的投入自己。


事实上,被人喜欢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你些许的优点、性格、长相、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等等,也许都会获得别人的赞赏。


被别人持续的爱着,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 。与囤积型伴侣交往,是很没有安全感的。这段关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


正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主动表达和付出过爱,没有投入,也就没那么在乎。

囤积型人从没有想过创造双赢的局面,只想玩一个“ 零和游戏 ”的游戏: 爱的总量是一定的, 别人必须输掉,别人必须一直在付出爱,自己必须是赢家,自己必须一直在获得爱


他们只能以 一种暂时而脆弱的方式与他人交换感情或者性 。但爱是相互的,一直得不到回应的对方,很可能不再付出爱。


而囤积型的人对回忆都有一种特殊的忠诚,他们常常抓住过去的一切不放,并沉溺于以往的情感中。


丢失了对方的爱,对他们来说,是对自己想法的验证,“果然爱是会被消耗掉的,果然我不应该付出爱”


囤积型的人就这样陷入了自己的负性循环中。



囤积取向的人如何获得持久的爱?


弗洛姆认为,一段成熟健康的亲密关系在给予爱之外,还包含四大要素。


  • 关心 。主动关心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

  • 责任感 。人们常常认为责任感是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责任感本质意义上,是一种 完全自愿 的行动。在成人之间的爱中,责任感主要是指 关心对方心理方面的需求。

  • 尊敬 。尊敬不是畏惧,是我希望我所爱的人从其所好,健全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爱一个人,是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 了解 。必须客观深入地去认识对方,而不是一知半解, 看到对方真实的现实状态,克服自己想像中被歪曲了的他的形象 。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质。

这四个部分听起来容易,但对于从未付出过爱的囤积型伴侣来说,并非那么容易做到。 可以先从以下两点做起:


1. 尝试爱自己

如果一个人能够爱自己,就可以 源源不断地产生爱和创造爱,来满足自己对于爱的需求。自然不会时刻担心自己的爱消耗掉、分享后就会减少消失 。爱人前先让自己试着成为独立而成熟的个体。


2. 意识到给予不是放弃

试着告诉自己, 给予不是被别人夺走或是牺牲 。恰恰是通过给予,才能体验自己的力量、充裕和活力。

给予让个体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因而会欣喜万分 。试着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把给予等同于一种牺牲或者让步。


最后,送上小编非常喜欢的弗洛姆的一句话:


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扰,也许你可以从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密关系与女性成长”咨询专题中得到帮助。


这些有关于亲密关系的困扰,咨询师都愿意与你探讨,与你一起探索亲密关系中的恐惧、迷茫和困惑。



参考资料


Fromm, E. (1947). Man forHimself: 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  New York, NY: Rinehart.


Fromm, E. (1956). The art of loving. New York, NY: Harper & Brothers.


Fromm, E. (2014).Social Character in a Mexican Village: A Sociopsychoanalytic Study. Open Road Media.


Real Love & Conscience.(2011).https://realtruelove.wordpress.com/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media@jiandanxinli.co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