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科学术圈
最实用的学术资源平台! 论文写作、论文投稿、期刊点评、课题申报、学术会议,高教动态、考研考博、满满干货! 学术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arine Sedimentology  ·  MGF半月谈:马文涛 ... ·  6 小时前  
Marine Sedimentology  ·  MGF半月谈:马文涛 ... ·  6 小时前  
募格学术  ·  英文论文润色,让您的稿件语言准确地道优美 ·  15 小时前  
研之成理  ·  华东理工大学曲大辉/同济大学刘国锋 ... ·  3 天前  
深度学术搜索  ·  科研教程| 零基础精通科研数据处理方法视频课程 ·  3 天前  
深度学术搜索  ·  科研教程| 零基础精通科研数据处理方法视频课程 ·  3 天前  
国际新闻界  ·  《国际新闻界》投稿格式规范(2025年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科学术圈

未来科研的6大新规则,你知道了吗?

社科学术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5-19 00:03

正文


到了年底,各种总结会评估会验收会纷至沓来,在参加各种会议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一些静悄悄的变化和一些依然存在的问题。习李新政(媒体词语)以来,不断强调中国的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过程,发展速度和模式将进入新常态。对于科研来说,紧随国家的发展变化,也将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规则。未来的新规则是什么呢?我们能不能预期未来的某种显著的变化呢?对于处于科研体系中的个人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到未来的变化,否则还按照过去若干年的做法将得不到好处,甚至将得到负面的结果。下面是个人粗浅的思考。


新规则一:由量到质


在中国科研发展的快速道路上,SCI指标是一道风景线,由于缺少很硬的世界级成果,众多科研人员为了能够区分三六九等,拿出来一个评价指标,就是所谓的SCI。不可否认,能够在高质量刊物上发表论文,起码证明一种基本的科研实力,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发表了几百篇SCI,也不代表其科研就真的为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科学游戏规则的普及,很多人知道怎么去发文章,怎么去写本子。靠数鸡蛋(一朋友管理用语,即各种可量化的指标)已经不能区分科研人员的高低。10篇SCI和15篇SCI可能没有任何质量上可区分之处。因为大家都明白量只说明科研人入了科研的大门,而质量还是看个人的天分和运气。现在已经从SCI的数量转移到论文的SCI引用上,甚至看引用的评价。这些都是缓慢变化的迹象。未来的科研成果将从数数转变到质量的核心。当然,如何评估科研成果的质量始终会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只有那些推动了世界发展,产生了理论上的重大推动,或者产生重大的技术进步,或者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这样的成果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一个科研人员贡献的标杆。


新规则二:由虚到实


在SCI大旗的指引下,为了多出文章,大多数科研人瞄着短平快的科研领域和热门话题,不断地用最快的速度发文章,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为快餐式的成果。论文既不顶天,也不立地,用常见的评价说,就是太虚。这些论文可能什么真正的价值也没有,仅仅作为科研的训练和智力游戏而已。这些虚的科研作风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变抢着发文章,到迫不得已才发文章。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当大多数文章讨论的内容不再是别人的热点,而是自己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的科研才真正落到了实处。这种从很虚到脚踏实地的趋势逐渐明朗,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种质询,你的成果有什么用。对了,能够说清楚用处的成果或许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成果,而不是那些只能用来数数的成果。


新规则三:由散到系


跟风带来的结果就是科研很散。因为科研热点从来就不喜欢稳定,大多数时候,科研热点每一两年一换。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的科研内容不断变换,每一个点都是当时的热门。最终导致科研成果的分散。分散的成果看起来不成体系,说起来也没有说服力,即便数量不少,也无法说明白其价值。这种多而散的科研习惯需要改变,因为这种科研习惯从来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当我们真的认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多方面考察问题,于是科研成果必然表现为体系性。不成体系的科研成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不会有真正的价值。


新规则四:由跟到创


跟风是我们一直诟病的科研做份,但是对于中国薄弱的科研基础和社会氛围,这是个不可绕过的必经阶段。我们通过跟风来学习如何做科研,做好学徒是过去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不能一辈子都当学徒,必须要从学徒走向独立,而独立的表现就是自主创新。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考察一个科研人员是否在自主创新,能投提出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提出新方法,都是自主创新。那些靠梳别人头上的辫子(某前辈语,即做别人的课题)的科研不能得到好的评价。当然,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已经习惯了当学徒的人,不管是从心理上,能力上,可能都不是适应真正的独立自主。但是这恰恰给后来的年轻人带来机会,他们需要真正的独立自主,走跟前辈们完全不同的路,或许他们能开辟中国科研的新的天地,也才有他们的机会。


新规则五:由假到真


过去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能说是毫无瑕疵的,很多科研成果存在弄虚作假,过度包装,自我吹嘘等现象,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永远不会变成真。当一切的科研游戏喧闹稍微冷静之后,我们回头才发现,在科研界也同样出现种种不好的现象,鸡毛同样满地。但是未来需要靠真东西,因为科研共同体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科研人的欣赏品味提高了,必将从假的泥潭里脱身。处于做假的状态中不是个好滋味,心理也不健康。未来就需要那些有底气的人,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豪华的人。这样中国的科研才不至于堕落。


新规则六:由小到大


我们的科研视野从来就没有超越过西方,几乎所有的问题的原始提出都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在别人的眼光中进行所谓的科研,得到的科研成果除了能够说发表在较好的杂志上(实际上这是对好的鼓掌者的一种鼓励)之外,实在乏善可陈。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谈到中国现在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年代,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现在缺少好的科研成果,大多数形式上的英雄只是我们游戏中的一种角色,而非真正的英雄。未来的科研人需要从别人的眼光中走出去,走到自己看到的新大陆上,开辟新天地,只有这样,科研成果才可能比较大,那样,即便一生只有一篇论文,可能也比今天几百篇的吹捧式的论文要好得多。


中国在进入新常态,科研自然也不可避免。当一切的喧闹停止,人们总会扪心自问,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做科研到底为了什么。这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的会反思,会发现过去存在种种问题。当我们希望自己活着更有意义的时候,我们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未来的年轻人更需要认清前辈们的不足,走自己的路。只要习李新政能够走得更远,中国的科研在未来很大程度上会走上新的路,形成新规则。科研成果会从量走向质,从虚走向实,从散走向系,从跟变到创,从假变为真,从小变到大。这样的前景我们乐见,但是为了迎接这样的前景,我们可能要做的事还很多。一切都脚下的路开始,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

微信公众号:科学网  | 作者:彭思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