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出国旅游,在机场候机厅,你想利用起飞前的一段时间处理完最后一批邮件,而一直在旁边好奇东看西摸的四岁儿子问了你一个问题:
“爸爸,飞机为什么会飞啊?”
按照育儿书,你本该惊喜一下,小孩子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更何况,这个问题也许一般家长有点困难,但对于重点大学工科毕业的你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了。
可就在你张嘴的那一瞬间,你犹豫了,难道你打算跟一个4岁的孩子从“伯努利原理”开始讲起吗???这个难度一点都不亚于毕业论文啊……
于是你下定决心,这次先用“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混过去,下回有时间再做个好爸爸:
“飞机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形状比较特殊,导致上表面气流比下表面更快,上表面的压强就小于下表面的压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产生了升力……”
趁孩子欢天喜地地跑去告诉妈妈答案,你赶紧换了个座位,头埋得更低了。
可孩子一转眼就忘了刚才的答案,又跑回来问了你一遍。
你忽然意识到,干嘛要纠结于自己的专业背景
,并不是每个爸爸都知道飞机飞行的原理啊,你如释重负,说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一定能懂的解释:
“因为飞机有翅膀啊。”
啊,世界清静了。
但你内心的不安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个回答没毛病,飞机能飞确实跟翅膀有关,但你明明知道,这个回答纯粹是在误导孩子。
此时,你多么希望自己是个文科生,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给出大部分爸爸妈妈的回答:
“问你妈(爸)去。”
一个孩子问出的问题,两个大人也回答不了;一个非专业人士想知道的答案 ,得要十个专业人士来回答。
不过反过来说,
专业人士能向外行人介绍明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算是一项“稀缺技能”。
我曾经提醒大家不要当办公室里随叫随到的“救火队员”,这一句话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你的专业能力除了要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更要利用“跨专业沟通”让别人知道你干了些什么。
这一点在职场上非常重要。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职位,就算一直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他们也未必知道你到底专业在哪儿?而一般人对不理解的东西,总是倾向于轻视:
软件工程师嘛,不就是把人家的代码拿来改改吗?还每次都整出一堆Bug。
媒体企划嘛,不就是和媒体拉拉关系,做个媒体排期嘛。
HR专员嘛,不就是算算加班费、发发福利费,随便扯些没用的蛋吗?
有一句话说“把事件做专业,并让所有人知道”,在职场上,后半句常常比前半句更重要。
真正厉害的专业人士,不只是让同行佩服,更重要的是让同事和上司理解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