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万人盛宴!狮山官窑生菜会盛况→ ·  5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密密麻麻……广东一地城管:已要求叉走! ·  5 小时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2岁男童在托育园身亡!死因公布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胡歌得肺癌在北京住院?工作室深夜辟谣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父母姐姐均为智力残疾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如何提高引用扩大学术影响力|《世界教育动态》2024年第8期先睹为快!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05-29 08:48

正文

如何提高引用扩大学术影响力

阿德里安·弗尔海姆是挪威商学院领导与组织行为系的副教授,他的h指数高达188,近日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上撰文分享了提高个人影响力的经验。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尽管学术界一直努力遏制“要么发表、要么毁灭”(publish or perish)的文化,但这种风气依然盛行。虽然通过统计产出和影响力来衡量个体成绩是有问题的,不过这种衡量方式的存在仍然有其道理。那么该怎么办呢?毕竟我们也希望自己的成果被人阅读和参考。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不影响研究或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升引用度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我很困惑,为什么在我看来自己最好的几篇论文引用次数并不多,而其他一些学术界认为“有点琐碎”的论文引用次数却很高。于是,我研究了科学计量学并考察了我朋友的研究影响力。我由此得出结论,虽然刻意努力提升引用指标往往适得其反,但是在目标和策略上进行微小的调整有可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以下是目前我向我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提出的10点意见,其中一些可能不适用于文科或者自然科学,但我认为大部分还是适用的。

01

在影响力大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可能会给同行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并不能保证论文的高引用率。 我的50篇引用最高的论文中,没有一篇是发表在该领域影响最大的期刊上的。

02

相应地,创新性的研究往往引用率很高,但却更难发表。“顶级期刊”往往非常保守,尤其是在方法论上。只有少数编辑愿意冒险发表那些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或者采用了非正统方法的文章。

03

虽然期刊并不决定引用量,但是一种期刊的关注点、方法和理论越狭窄,那么它的内容可能吸引的引用量就会越低,这却是事实。这类期刊通常只有那些对该领域特别感兴趣的人才会读。为了扩大影响力,(可以)选择被引次数较多学科中的一般期刊。

04

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些学者在开始整个研究时就会在头脑中瞄准某个特定的期刊。还有一些人会在同一期刊上发表他的大部分成果。可以将(这类行为)归类为“目标定位法”,即在讨论最多的地方吸引对该主题最感兴趣的人。但是,编辑或者编委会的变化可能会对期刊的重点产生根本的影响,让读者群不再稳定。 最好在不同的期刊、出版商、乃至国家发表论文,这样将会吸引新的读者。

05

不过要当心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的增长速度惊人,它们往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标题和承诺为幌子,实际上却缺乏重要的质量控制。声誉良好的引文数据库理应剔除这样的期刊, 因此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仔细检查,确保你的论文(声誉)不会消失在这个黑洞中。 我有好几次都没有鉴别出来,为此后悔不已。

06

此外,还要争取像发表优秀论文一样经常性地发表优秀的综述文章。 通过荟萃分析、结构化综述或者历史分析,对整个研究领域进行总结和评论,其引用率甚至比该领域新的重要经验性贡献还要高。在我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20篇论文中,就有5篇属于这一类。

07

还有一个好的策略,就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发、验证、发布一种测量方法(哪怕日后他人需要购买)。研究人员通常有多种工具和方法可以选择,但在新的领域里他们可能束手无策。为什么不填补这个空白呢? 举例来说,多年来心理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一本统计教材。 而我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是关于在恰当时间就正确主题开发一种测试。

08

相比之下,涉足一个新领域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无论文章本身是多么优秀,在学科趋势、流行或折叠式发展的尾声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都较少。为了判断研究趋势所处阶段,可以绘制论文增长图。如果图表显示过于陡峭,就不要投入,否则你会在“崩塌”中迷失方向。

09

对书籍也要有所谨慎。许多权威人士强调,书籍和章节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所以不足以作为招聘或晋升的依据。

10

在职业生涯初期,获得引用的一条捷径是加入一些高水平的团队,成为一名拥有专业知识的、可信赖的团队成员。

以上是我所分享的个人见解。最后,我想说,我们要熟悉这一规则,并且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同时要将对知识而非分数的追求作为研究的主要动力。


注释:

1. 本文作者阿德里安·弗尔海姆现为挪威商学院领导与组织行为系副教授,h指数188。


信息来源:泰晤士高等教育

Adrian Furnham. How to win the citation game without becoming a cynic [EB/OL]. (2024-4-16)[2024-04-29].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blog/how-win-citation-game-without-becoming-cynic



2024年第8期目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