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来说好16年要复习没时间,不更新的。最后结果还是没忍住……我是小狗,汪汪汪。
进入正题:
今早,当我在刷微博的时候,刷出来了个关于蜘蛛的小新闻:
抱着把小新闻变大新闻的态度,我在下面开始装逼的鉴定到了种,然后被打了个鼻青脸肿(因为太丢脸人,就容我掩耳盗铃下):
为了消肿,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看看枯叶锥头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下载微博上露脸的文献:
刚发表的!还有些热气呢。
再看看上面关于新物种方面的描述:
我提取一下重要信息:
这种具树叶状腹部的雌性锥头蛛属成员目前共已知3种,分布在越南的
Poltys mouhoti
(下称Pm);分布在婆罗洲的
P. idae
(下称Pi);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
P. longitergus
(下称Pl)。为了鉴定所采集到的种类,我们做了 DNA 条形码测试;其中做对比的越南未定种个体条形码用 BOLD 上发布的。在云南所采集到的成体及幼体条形码距离仅有0.2%,因此确定为同种。而越南个体与云南个体间却有5.7%-5.9%的距离。这个距离在蜘蛛种间平均为8.8% ± 4.2%,因此它们为不同种。我们认为越南的种类可能是Pm,而云南的个体属于未描述种。但是需要更多的标本支持此论断。
重点词:未定种,未描述种。
看来我的确是说错了,类似形状的锥头蛛竟然不止一种。但为什么作者认为越南种类是Pm呢?因为产地原因。Pm的地模是在越南采集到的,而所用的分子标本也是在越南采集到的,因此分子标本便是Pm。
那么问题来了,上文中说过树叶形的锥头蛛有3种,而且产地距离也不远,那可不可能越南的个体是另外的种类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寻找下原始文献文献记载。:
Pi & Pm:最晚的记录在1895年。
Pl:唯一一笔记录是在1919年。
往好处想,没准在文献中描述详尽,图文并茂呢~
(为了让各位读者有直观的印象,我就直接放图,描述就不写上去了。)
Pi & Pm:
恩,非常好,互相之间看不出区别的好。
再是Pl(图中白色区域):
Pl:其实我是个螃蟹。
看来,Pm、Pi 与 Pl 之间的关系也是含混不清的,可能这三个是一种的三个异名;也可能这三个分别是不同的物种。目前唯一已知的就是云南个体与越南个体很大可能是两种。那现在再加上云南的种,类似样子的究竟有多少种呢?2-4种,都有可能。
看了这些,现在我们还能言之凿凿的说出越南个体的种名吗?云南个体的种名呢?辩也者有不见也,就是我们的这种情况啊。
这也是目前阶段分类学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问题:究竟上文中所说的那些拉丁名究竟对应着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许多类似的问题也没有答案。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以及采集人的归属问题,许许多多类似的标本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或者早已遗失。为此我们就需要千里迢迢到相应博物馆中检索标本,而这些博物馆往往都设立在国外。至于标本遗失的问题,我们只能到相应发现地去寻找了(采集地模)。栖息地被破坏找不到?恭喜你,一桩历史悬案诞生了。这也侧面体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中说未有目击到成体结网,其实只是发现时间不对。一般来讲锥头蛛的成体雌性会在傍晚树上结圆网:
作为园蛛中数一数二的奇葩,锥头蛛属里还有模仿树果、跟刺猬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