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二十九
医麦客: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上海在燃烧
2017年7月22日/医麦客 eMedClub/--
2012年,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DNA编辑技术横空出世。出道至今不过数年,却有着
“基因魔剪”、“上帝之手”
等神级般的称呼。现在,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逐渐进化,并趋于成熟,商业化道路也渐渐明朗起来,然而关于这项技术的专利问题还有待完善。
CRISPR(图片来源 scientist.com)
因为专利战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在2017年2月的专利之争裁决后,
MIT的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向Editas Medicine公司
出售了专门开发基于CRISPR技术的疗法的权利,与此同时Editas Medicine股价也应声大涨30%以上。
(注:Editas Medicine花费了1100万美金帮助Broad Institute应对所面临的法律挑战)
一些评论家担心这种垄断可能会限制重要研究的发展,并且导致新兴的治疗方式价格过高。
而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担心,拥有多项CRISPR专利技术的Broad研究所带头加入了CRISPR-Cas9专利技术共享的全球许可平台,旨在确保这项新技术能够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2017年7月10日,麻省理工学院(MIT)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共同商讨
创建非独占的CRISPR-Cas9联合许可专利池
,该平台由MPEGLA公司负责协调与运营,
将为商业用户建立一站式平台促进CRISPR专利的许可授权。
Broad方面披露,它是4月28日在MPEG LA(标准和其他技术平台一站式许可证提供商)设定的截止日期前两天作出的回应。
MPEG LA要求CRISPR / Cas9专利持有人提交材料,以加入与该技术相关的全球联合许可平台。
Broad此次做出回应并提交了22项专利,其中包括 13项美国专利和10项欧洲专利,涉及10个专利家族。
Broad表示,这一提交也代表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的联合专利所有者的意见。
Issi Rozen(图片来源 broadinstitute.org)
Broad 研究所的CBO Issi Roze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我们强烈支持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期待与其他公司共同合作,确保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到所有关键的CRISPR知识产权。
该公司表示,
它将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合作,使CRISPR工具可以免费提供给学术和非盈利性社区,并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大多数商业研究提供非独家许可。
但唯一的例外是人体治疗
,其中Broad通过其包容性创新模式限制了排他性,该模式为一个被许可方提供了为期两年的独家使用许可,随后公开征求其他团体的申请,CRISPR应用程序的两年专属期已经结束。
而且根据研究所的说法,其提交讨论的专利不仅包括与CRISPR/Cas9相关的专利,还包括与CRISPR相关的“更广泛相关”的专利和与该技术有关的应用。
此次提交也包括张锋的专利
22项专利中所涉及的与CRISPR技术有关的12项专利,发明人是Broad研究所的张锋博士。
关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曾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演了几番专利大战。
https://v.qq.com/x/page/j0172my5b5o.html(视频)
CRISPR-Cas9技术的原理介绍,由张锋亲自参与制作,字幕由机器之心翻译出品
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引发了专利大战。
2017年2月15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就CRISPR基因编辑的专利争议作出裁决。法官宣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及其同事(包括当时来自维也纳大学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工作并不与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张锋研究组工作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专利案纠纷以张锋一方获胜暂告一段落。
张锋与Broad研究所得以继续保留其2014年获批的CRISPR专利权。
在裁决书中,美国专利局审查与上诉委员会总结写道:“证据显示,将CRISPR-cas9用于包括原核细胞或体外的所有环境,这并不能显而易见地推导出这项技术也能用于真核细胞。因为一项普通的技术无法有根据地预期到CRISPR-cas9可以成功应用于真核细胞。”
CRISPR技术的核心人物(图片来源 yigoonet.com)
在这次巨大的阶段性胜利之后,专利大战的烽火燃烧到了欧洲。
2017年3月23日,欧洲专利局EPO宣布他们将会把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广义专利(专利号为EP13793997B1)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以及柏林Max-Planck研究所主任-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
这一专利内容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物机体中使用CRISPR技术。
如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将赢得来自中国的一分。
2017年6月19日,Intellia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两家公司相继发布消息称,其已经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上的专利。
据两家公司公布的消息称,此次在中国被授予的专利覆盖利用CRISPR/Cas9单向导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细胞和非细胞环境下的目标DNA,包含较为核心的—对脊椎动物如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细胞的修改,还涉及使用CRISPR技术生产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从美国战场到欧洲战场,再到中国战场,这场专利争夺的背后,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基因编辑市场,涉及数十亿美元的利益。
当然这无疑表明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CRISPR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将CRISPR的商业化应用与这一特定的专利斗争相联系,这对于CRISPR技术的发展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据Broad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向18个申请组织的大约100名发明家,包括一些只颁发了独占许可证的学术机构发出了60多项专利。欧洲专利局(EPO)向大约10个申请机构的约30名发明人发出了20项此类专利。
CRISPR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必将在未来改变人类抗击癌症以及其他致命疾病的方式,而专利共享才是推动这一技术的更长远发展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