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算法与数据结构
算法与数据结构知识、资源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章算法  ·  TikTok,大消息! ·  4 天前  
九章算法  ·  这回,马斯克要把美国公务员逼疯了……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某大厂开始“捡漏”L5+码农了 ·  3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爷青回!被微软“抛弃” 16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算法与数据结构

你真的会自学吗?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算法与数据结构  · 公众号  · 算法  · 2017-04-11 11:55

正文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且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千古刘传(qiangulc)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这是一张关于知识与经验的示意图。



不少人看过此图,但该图仅呈现了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对于学习还没有太多指导意义。今天谈谈学习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组块(chunk)


当你接触到一个新知识(例如“递弱代偿原理”),这个新概念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状态就像这样。




组块化(chunking),能让我们将头脑中的信息组块,按照有意义的方式形成一个逻辑性、概念性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让其呈现成这样。




当这个新知识经过理解、练习后,它就会形成一个新组块,存入我们的长期记忆,参与到下一次的组块化中。


例如,书架上取书这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组块:识别目标,确定位置,取书时用手抓住书脊,控制抓的力度,取出的路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小组块(mini-chunk),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小组块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组块,所以成年人只会用取书这一个组块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多个小组块。


相较之下,对于一个2岁的小孩子,完成取书这个动作就必须掌握其中的小组块。每取一次书,他都必须按顺序思考每一个组块,一个组块使用完,再思考下一个组块如何运用。


那么,组块是怎样被大脑运用的呢?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我在之前的文章《不明白大脑如何运作,自学是无效的》已经提到,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意识、思考的区域,比如你正在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信息以及你正在思考的内容,都在你的工作记忆中。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早期的研究认为其容量为7个有意义的组块(Miller,1956),而最新的研究得出结论为4个(Cowan,2001)。工作记忆位于大脑的前额皮质。




我们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组块放入到工作记忆,利用这些组块来处理问题。由于容量有限,我们放入的组块只能有4个,如下图。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进程。



你的工作记忆是一个章鱼,它只有四个角,当你处理问题时,它就会从长期记忆中抓取组块放到自己的肚子里。


以上文提到的取书为例,对于成年人来说,取书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个组块,所以他们取书时,工作记忆中只需要放入一个组块即可。而对于2岁的儿童来说,这个过程就很困难了,他们需要同时提取四个组块放入工作记忆,每完成一步,就撤掉一个组块,再放入下一个组块,直到完成取书的工作。


所以,一次高强度的学习,通常会让你产生认知力竭的感觉,也就是认知过载,需要动用的组块容量超过了工作记忆。而日常学习,能收获适量的认知力竭,是衡量学习有效性的标志之一。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帮助自己去chunking一个小知识点(mini-chunk),而自学这个话题至少能写上万字。但现在就去写,就像小孩子学习如何取书,在没有熟练mini-chunk时去做一个big-chunk是极其困难的。


在学校教育中,优秀的老师按照这个原理规划教学,学生跟着课堂按部就班地学习,能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而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这样的引导,大部分人的学习都是盲人摸象,以读书来说,就有两种情况:把该学习的书当作娱乐消遣,把读娱乐消遣的书误当作学习。没按照组块的原理规划学习,这样微弱劣势的长期积累,使得很多人仅有碎片化的知识,而没有知识体系。


明白组块这个概念,对于自学者来说极其重要。


《高效率自学的6个秘诀》


这篇文章来自:沪江英语

链接:http://www.hjenglish.com/new/p94339/


第一步:对所学事物感兴趣

Get interested


可别搞错了,兴趣是成功学成某件事的重要要素,但不是根本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非常重要。所以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兴趣就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关键是要“开始”!


很多同学因为看美剧或动漫而对英语、日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就是一个很棒的开始。如果你能抓住这个兴趣,把兴趣发展到语言学习中,你就不仅仅能得到看剧的快乐,更能为自己添加一种新的能力。不要担心自己学不下来,总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开始。


第二步:降低期望值,这样就不会对自己失望

Expect problems and you won’t be disappointed.


当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別指望能一下就全部理解、更别说记住所有知识点了。要相信,随着你了解越来越多的新知识,你的头脑也会变的清晰起来。这就像是拼图、或者填字游戏那样:当你把图形一个一个拼起来、或是把单词一一填进去,整个大局就会清楚。大脑其实随时都在学习,不过它也有自己的节奏。学习的过程不会按照一个课程、或是老师给你规定进行的。有的东西比其他好学,有的东西就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坚持下去,你慢慢就会发现那些一个开始看上去很难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变得简单了。

 

第三步: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个知识点

Cover the same grou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你的大脑会通过固有模式来接受新的知识点。有的时候,不管花多长时间对着一个科目,你就是记不住它。如果卡在这种时候,就略过它。跟着从其他的资讯来源:比如不同的书籍、播客、线上课程或视频来重新学习同一个知识点。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放养”的学习者——在知识的草原上四处周游;而不是“圈养“的学习者——只站在一个点上学习、反复咀嚼一个知识点。看地越广、就能学的轻松。就像是“有钱的更有钱”的道理那样,你知道的越多,就能学的越多。


第四步:随时都是学习时间!

Anytime is learning time.


一定要好好利用互联网、iTunes和其他多种移动可携式装置,更不用说书籍和杂志这样的传统学习资源啦!把那些“死时间”也都利用起来:开车、坐火车、或者慢跑时都可以听课。在医院排队、或是超市等结账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听课呢?其实随时都可以是学习时间。记住,你要与学习材料耳鬓厮磨来学习,而不是痛苦地一点一点去啃材料。这个过程更像是一朵云的形成,是水汽的一点点累积;而不像砌一面墙那样,把砖堆上去就好。


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学习时间由你定。有的人适合早起,一清早最有效率;可有的人就是天生的夜猫子,早晨的学习效率无论如何都高不起来。现在都不用担心了,你完全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时间点来调节、来学习。


第五步:做一个多媒体学习者

Be a multimedia learner.


你学习的内容越多、来源越多,你就会对知识点越清楚。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每天的学习“兴奋点”也不错。所以最好能找到自己的一套学习规律来保持自己的“兴奋度”。即便听和读是你习惯的学习方式,也要让自己试着去听听看视频的演讲、或是跟其他学习者交流,这会让你重新充满精力!


第六步:加入学习社区

Join learning communities.


远端教育是孤独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你可以加入一个网络学习社区,和大家一起分享知识与经验。找一个符合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社区。在那里你可以从其他学习者身上找到鼓励、建议和动力,同时也有导师、老师和教练给你提供支援。在这些社区中,你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和其他学习者竞争。甚至,你还可以教授或帮助其他人,这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本文编号365,以后想阅读这篇文章直接输入365即可。

●输入m可以获取到文章目录。

相关推荐↓↓↓
 

Java编程

推荐15个技术类公众微信

涵盖:程序人生、算法与数据结构、黑客技术与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前端开发、Java、Python、Web开发、安卓开发、iOS开发、C/C++、.NET、Linux、数据库、运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