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ooood谷德设计网
谷德设计网,用创新的方式发现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日本Hokusetsu多边形房屋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荷兰Herta Mohr – 莱顿大学新人文学院 ·  4 天前  
有方空间  ·  Aedas新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  5 天前  
有方空间  ·  新作|GWMF顶层复式公寓改造 / ...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创业中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ooood谷德设计网

THAD素朴新作|云寨村社区活动中心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4-11-01 10:25

正文









 ©  褚英男,陈鑫星

项目采用层层递进的院落布局,多种不同尺度的功能空间和立体游园既可以作为村民文化活动礼堂,举办节日庆典、休闲电影、科普讲座,也可以为周边留守村里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日常休闲放松的场所。

感谢 素朴建筑 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所在的云寨村,位于河南省长垣市,是当下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普通而又典型的乡村, 近年来,随着几十年社会发展,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打工人群外出带来的空心化、邻里凝聚的散解等等,与之相应,传统乡村聚落的公共仪式性场所也严重没落或缺失,亟待重建。基于这种现状和需求,村里希望建设一处村民活动中心,用于举办公共集会活动。

▲鸟瞰图 © 褚英男

▲鸟瞰图 © 褚英男

项目选址位于几个村庄交汇处的村口,不仅服务于本村,也为周边几个村庄创造了一处具有传统聚落的向心力的活动场所。在相对不大的用地和建筑规模,以及有限的预算要求下,项目通过一系列设计策略,小中见大,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场景。村民们可以按自己需求,灵活使用地面庭院、屋顶平台及室内等一系列有识别性的空间,为减少运营维护,将社区中心分时、分区管理。周边村庄的老人、儿童、中青年人可以24小时随时来到这里,日常休闲和组织集会活动,重塑了久违的村庄聚落活力。

▲东侧主入口 © 陈鑫星

▲西立面 © 陈鑫星

▲外部场景 © 褚英男

▲东立面 © 陈鑫星

项目采用层层递进的院落布局,多种不同尺度的功能空间和立体游园既可以作为村民文化活动礼堂,举办节日庆典、休闲电影、科普讲座,也可以为周边留守村里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日常休闲放松的场所。同时,作为改造提升的乡村示范,提供对外服务接待、文化交流沙龙等对外服务功能。

▲北侧入口 © 褚英男

▲西立面 © 陈鑫星



1
重塑传统聚落的向心力场所

在现代乡村邻里关系逐渐疏离的背景下,重塑具有原始传统聚落的向心力的场所空间,是本项目的基本出发点。
环形的中央庭院外侧是正方的横竖交错的砖墙,内侧是正圆的镂空砌筑砖墙,并通过卵石铺地、红砖铺地、金属顶棚等强化正方和正圆的完形,形成可识别的空间暗示。东侧面向村道的主入口,具有雕塑感的导水槽斜插进庭院,扎向地面的椭圆形红砖集水池,来源于原始聚落的中心火堆的启发。正方和正圆之间的巷道转角,采用四棱钢锥顶,利用光线的明暗控制进一步加强空间的节点感和识别性。

▲元素分析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东侧入口 © 褚英男

▲环形庭院外侧砖墙 © 褚英男

▲环形庭院 © 褚英男

▲环形庭院 © 陈鑫星

▲环形庭院雨棚 © 陈鑫星

▲环形庭院红砖墙 © 褚英男

▲环形庭院红砖墙 © 陈鑫星

▲雨棚 © 褚英男

▲雨棚 © 褚英男



2
小中见大,在有限的规模和预算下提供多样化活动场景

塑造院落空间层次,地面庭院—室内空间—屋顶丘台共同形成了可以多路径穿越的一系列空间,营造特色各异的空间场景。
环形中央庭院以正圆和正方的完形和水槽雕塑的导向性营造了具有向心力的室外聚集场所;室内大厅利用层层叠退的天花顶棚,以及退台间内嵌天窗引入的天光,形成了神秘的室内公共空间;丘台——层层叠退的室内顶棚,对应在屋顶上的台阶状隆起——以抽象的山丘为主题,结合高出屋面的庭院树冠,形成了起伏的屋面平台,围绕红砖丘台的上下提供了多种活动区域;廊院围绕展廊和图书区,形成了相对私密的内部庭院;保留了原有杨树的北入口树院等。在有限的规模和预算下,通过主题不同的氛围设计塑造有差异性的空间分区,为村民的日常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景,同时容纳多种不同活动的进行。

▲建筑主入口 © 褚英男

▲螺旋楼梯 © 陈鑫星

▲楼梯 © 陈鑫星

▲屋顶平台 © 陈鑫星

▲庭院 © 褚英男

▲连廊庭院 © 褚英男

▲庭院上方 © 褚英男

▲丘台屋面 © 陈鑫星

▲丘台屋顶 © 陈鑫星



3
分时—分区管理,24小时可以使用的社区中心

项目打破了传统院落形制的封闭感,通过各种开口,将连续的封闭界面变成内外渗透的界面,维持空间围合感的同时,将整个院落变成可以人可以自由进出,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的开放共享场所。室内封闭管理区域与开放的室外院落和屋面平台形成多路径巡游流线,室内区域不开放的时段,室外依然可以作为一个立体游园体系,成为24小时可以使用的活动场地,降低了室内管理和维护成本,同时最大化的提供活动场所的便利性。

▲时间空间管理分析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庭院 © 陈鑫星

▲社区服务中心室内 © 褚英男

▲社区服务中心 © 陈鑫星



4
可持续设计策略

项目采用了多种低技术的被动式可持续设计策略,融入建筑空间的整体设计中。室内结合功能需求,灵活设计天光和侧窗。通过常规的满足通风采光功能的洞口,与自然光和人工光一起,营造室内不同区域的空间氛围,比如大厅叠退的混凝土天花顶棚,引入的天光,获得了一种变换的神秘感,增强了作为主要室内聚集活动大厅的仪式性。墙、地、顶一体的红砖整体空间,在寒冷萧瑟的冬季,提供了温暖亲切的质感。针对所在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利用不连续的半开式围墙、镂空花砖砌筑、各种开口以及廊院周边大片可以完全打开的玻璃幕墙等,在夏季和春秋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院落和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圆形庭院的环廊和廊院的柱廊,与场地保留的杨树一起,为地面庭院和室内外交接处提供了遮阳和缓冲。环形庭院采用可透水的砾石地面,方便雨水自然回渗。

▲可持续分析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四边形屋顶 © 褚英男

▲四边形屋顶 © 陈鑫星

▲四边形屋顶 © 褚英男



5
本地建筑材料与工艺的应用

项目主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红砖和金属加工,都来自当地,工匠、材料和技艺都非常传统和成熟。
手工砌筑的红砖院落,延续了当地的民居传统,建设团队成员全部来自长垣本地。红砖作为建筑最主要的材料,用于庭院和室内的各处,墙、铺地、平台、阶梯、扶手等等,通过丰富多样的砌筑设计,塑造了建筑的整体院落空间基调。常规砌筑、花砖格栅砌筑(立面遮阳及通风口)、渐变花砖格栅、凸砖花墙砌筑等不同变化,为建筑空间带来了生动的肌理,同时也适应了不同的功能需求。

▲庭院连廊 © 褚英男

▲阅读空间 © 褚英男

▲阅读空间 © 陈鑫星

▲展览空间 © 褚英男

▲红砖墙 © 褚英男

金属工艺,应用于各处关键空间节点,充分利用了本地工艺优势。起重机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金属加工技术成熟,很容易找到掌握高端焊接技术的熟练工人。钢构件作为简便易加工的当地常见材料,在入口、空间转折节点等部位穿插使用,其深灰色的材质和红砖通过对比,形成标志性和戏剧性的空间暗示。

▲影音室与带天窗的壁龛 © 褚英男

▲聚会场所与带天窗的壁龛 © 褚英男

▲服务大厅和聚会场所 © 褚英男

▲服务大厅和聚会场所 © 褚英男

▲阅读空间 © 陈鑫星

▲带天窗的壁龛 © 褚英男



6
结语

面对当下乡村聚落的公共仪式性场所的缺失问题,项目运用向心场所重塑、多样空间塑造、分时分区管理、可持续设计、当地材料应用等多种策略,创造了一处具有传统聚落内核和现代创新基础的公共空间。在项目还通过村民参与、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享使用等手段,让村民们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之中,为乡村发展、凝聚村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同时出了大家日常生活交流和对外服务街道的空间场所。创新的空间设计方法和成熟适宜的建设流程,也能作为改造提升的特色示范,辐射到更多的乡村,为更多的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空间基础。

▲临街东立面 © 褚英男

▲东侧入口 © 褚英男

▲东侧入口 © 陈鑫星

▲环形庭院 © 陈鑫星

▲北侧入口 © 陈鑫星

▲建筑主入口 © 褚英男




项目图纸



▲项目定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总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屋顶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南立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西立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剖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寨村社区活动中心
项目地点:中国河南省长垣市
设计时间:2019.07-2019.12
建成时间:2020.12
建筑面积:635㎡
占地面积:1968㎡
建设单位:长垣市蒲西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宋晔皓、陈晓娟
参与团队:解丹、褚英男、匡天宇、黄致昊、夏雨妍、岳文博、孙菁芬
专业工程师:龚政、张玥、田仲朋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施工图单位: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方:河南省国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禁止以gooood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