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艺术
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艺术新闻资讯,涵盖收藏、造物、设计、摄影、文博、生活、珠宝、人物、展讯等多个板块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多种形式呈现。欢迎喜欢艺术的同学们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80星]r1-ktransformers ... ·  18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65星]wild-card-ai/ag ... ·  17 小时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量子位  ·  阶跃Agent生态首曝光:手机汽车IoT机器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艺术

每个人都会遇到几个“黄晓明”

网易艺术  · 公众号  ·  · 2019-08-20 18:12

正文



在过去的几天里,如果你没能经常上网冲浪,乍一回归会发现不太适应。那是因为,现在整个中文网络世界的语言风格都变了样。



你搞不清楚,为什么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而“买冰箱”又是什么东西?跟前段时间的“买可乐”有联系吗?

再加上这两天热门的视频、段子、表情包, 全部都指向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黄晓明。



欢迎来到“明学”大讲堂。


一场“明学”狂欢

早在上个月,《中餐厅》第三季(以下简称为《中餐厅3》)第一期播出的时候,这档节目就曾引发过争议。


在开局资金拮据的情况下 ,财务秦海璐和大厨林述巍因为要不要买东西、买多少东西起了争执,弹幕里也是各自站队撕逼。


“秦海璐是不是情商低”曾引发热议


当时就有不少观众预见到,这档做了两季还不温不火的慢综艺,已经隐隐有了《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撕到出圈的趋势。


花少第二季名场面:许晴说更喜欢上一季,因为上一季的人都正常


但就像年初大爆的电视剧《都挺好》一样,你知道会撕,但 永远 想不到是谁和谁撕。


一开场,看上去是苏明玉和苏明成吵得一地鸡毛,但实际上最有威力的,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苏大强。


而店长黄晓明,就是中餐厅里的苏大强。


第一期播出后,爱好者们对于《中餐厅3》的研究还被称为“中学”,彼时的“中学家”们大概想不到,这个流派很快将被“明学”取而代之。

在第二期尤其是第三期播出后,黄晓明就成了被骂得最多的那个人了。


一句话概括黄晓明在《中餐厅3》中的表现,就是把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的做派搬到现实中来,但又没钱支撑这种霸气,从而产生的水土不服。

或许,在0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对于管理者而言更需要的是小巧腾挪的智慧,而不是大手一挥的魄力。

显然,节目录制中的黄晓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舆论持续发酵,对黄晓明的群嘲也不满足于节目内了。从前黄晓明的“闹太套”、内增高、学猫叫……全都被翻出来当作笑点。

还有不少网友,在深度学习“明学”后,激发了创作欲望。于是,你可以在网络上看到用“明言明语”组建的歌单——


深刻理解并运用“明学”精髓的无良企业——


万物皆可晓明化——


以及明学十级网友创造出来的新词:明治唯心主义。


总之,黄晓明之于这季《中餐厅》,就像杨超越之于《创造101》。他以一己之力,带起了节目的知名度,拉高了其他嘉宾的路人缘,连带着常演烂片的ab,都收获了不少同情的目光。


被黄晓明气得不行又拿他没办法的网友们,还真情实感地跑到赵薇微博去请愿了。

本来,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店长赵薇经常怼黄晓明,不采纳他意见的举动,还引发过“赵薇是不是太欺负人了?”的 争议 。现在看来,赵店长简直太有先见之明了。


这两天的晓明哥实火,人到中年,却被迫拥有了娱乐圈顶流都没有的讨论度。没时间看综艺的,多半也看过“晓明cut”,而看了“晓明cut”的网友,却很难再有勇气点开完整节目。

这就造成了虽然黄晓明被全网热议,但实际上《中餐厅》的播放量却也不咋地……


至于节目组究竟有没有为了博出位在剪辑上下功夫,我们不得而知。

但昨晚最新一期播出后,关于节目剪辑又引发了争议。

前两期那个一直“听我的,一个人说了算”的霸道总裁,突然变成一个语重心长地说“我同意你的观点”“他(林大厨)也很辛苦”的山东大哥。

有观众质疑部分镜头口型对不上,是后期为了洗白重新配音了。

虽然前两天黄晓明接受采访说“(被评价为“中年王子病”)觉得是好事”,也发微博“在线送冰箱”,看起来是开得起玩笑的样子。

但从被网友们诟病的删差评,撤热搜的举动来看,黄晓明团队对于这种处于舆论下风向的现状,显然还是不满意,期待改变的。

配音事件的最新进展,是黄晓明工作室出来发声明了。

玩梗归玩梗,“操控节目剪辑”这口锅,换作是哪个明星,都是接不住的。

但同时,我们也很难说这些网友就是在阴谋论。

在经历了全网“听我的听我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明学洗礼后,再面对画风突变的黄晓明,很容易让人产生“你莫不是在逗我吧”的质疑。

毕竟,这档节目里的晓明店长,可实在是太烦人了。

“我的领导上电视了?

有时候,黄晓明的烦人劲儿在于,在只有他自己觉得他是对的的时候,他依然觉得自己是对的。

要命的是,作为店长,他是最后下决定去拍板的人。

于是,你可以看到 第三期的名场面之“为什么要买冰箱”。

最后也真的买了,“临时工”高天鹤背回来的


众所周知,买冰箱是因为储存空间不够,而需要那么大的空间是因为要多备菜,多备菜的原因是因为开业第二天超卖了,后期揽到客之后却发现食材已经用完了。

在总结会上,黄店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多备菜。12桌以每桌2人,共24人计算,ABC三个套餐(每个套餐内有五种单品)要各备出24套、甚至30套。

为了说服其他人多备菜,带逻辑家晓明哥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问:


“如果一个套餐有24个人点,24个人里还有1个人说我就要吃3份套餐,我问你怎么办?”


看到别人都愣住了,晓明哥自以为把人问住了。


但其实,其他人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内心的疑惑:


说实话,看着晓明的得意劲儿,我脑海里迅速浮现另一个小明——范明老师——表演的老邢↓↓↓


至少在节目展示出的内容中,店长黄晓明与其他嘉宾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霸道总裁式的“明言明语”,只是观感上比较差,但其实 如果能力担得起这份自信, 一个作风强硬的领导,也是不乏追随者的。

《穿Prada的女王》中,梅姨扮演的时尚总编绝对说不上和蔼。但在她手下历练过的小助理,工作能力却能够得到飞速提升——


《中餐厅》第一季里,赵薇也曾经说过“我是店长,我来说”,而且怼的正是黄晓明。


但大家都觉得这话由赵薇说出来似乎并没有那么烦人?


网友们的“双标”除了有看晓明吃瘪的快感,还因为赵薇在反驳别人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是出于经营理念的不同,而不是作为管理者的自尊受到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反驳。

换句话说,管理者的强势态度其实无伤大雅

对于黄店长来说,反倒是作为笑点的迷惑行为反映了 症结所在。

比如这段关于买海鲜的对话:

黄晓明:我个人建议我们九点半出发

王俊凯(小声提醒):这边的生鲜一般八九点就卖完了

黄晓明:那这样好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九点出发吧


这是……以防万一买到生鲜吗?


在一片嘲笑声中,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为晓明哥鸣不平的网友,觉得他被黑得太过了。

因为最出名的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其实不是关于业务上的探讨,而是杨紫手受伤了,黄晓明关心杨紫,执意要带杨紫去医院。

虽然手长在杨紫身上,但并不妨碍黄晓明发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觉得没有用,我觉得才有用”的总裁发言。


但问题是,在行程安排上,是先采购物资再带杨紫看医生。他一通买买买下来,只给杨紫剩了二十多欧的诊金……

在找“财务总监”秦海璐要钱的时候,秦海璐一脸无奈说出了观众的心声:

“你明知道要带她去医院,还买那么多东西,这些全是必要的吗?为什么不能回来再买呢?”

这话说得委实在理,即使霸道如黄晓明也只能低下头说“我错了”。

总而言之,黄晓明在《中餐厅》里的种种迷惑行为,都让人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不就是日常学习工作中,不懂业务又喜欢乱插手,还特会摆谱的前辈吗


而看着王俊凯,屏幕前的观众也蛮有代入感。

他就像给上级撰写演讲稿要写成“欢迎各位领导千里条条立临我县”的秘书小王。又要照顾领导感受又要把事情做好,可太难了。

然而,秘书小王再努力也还是得不到明总的赏识。在所有人都提完意见之后,黄晓明 很无奈地叹气:我不觉得这是问题!


内心OS:这群人无可救药了,怎么全都没说到点儿上,还得我来!

他的认真劲儿,就像一位 疾驰在高架桥上的司机在怒斥: “这什么世道,为啥所有的人都在逆行?!”


他人不坏,只是拎不清。但他能造成的杀伤力,却未必会比心怀恶意的人来得少。


拎不清 的小明们


在一片喧嚣中,镜头下的黄晓明(或者hxm、绿大暗)或许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供众人挖掘、玩味、解读。

这场突如其来的“嘲明”狂欢,在给大家带来快乐之余,或许也值得思考:当我们在嘲讽黄晓明的时候,是在嘲讽什么?

有人说,黄晓明所表现出来的大家长作风,就是山东中年男子的画像,更有网友开玩笑说“明学”是“鲁学”的分支。


其实,抛开对于地域的成见,不难看出,黄晓明式的人物在生活中还真的挺常见的。

刚才说过了, 节目里黄晓明的问题不是霸道总裁,而是拎不清。 拎不清的人,总是搞不清状况,给别人带来麻烦。

“小明们”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过度自信,总是觉得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但实际上,有限的能力,永远会导致个人自评和他人互评发生冲突。在这个时候,他们总是能屏蔽一切声音,坚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底气不够足的人往往还容易被他唬住,甚至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觉悟不够高,理解不了?



蠢和自信,是明式幽默的一体两面。自信而不蠢,是慕强者最爱的 slay全场 的人生赢家,嘲讽他们会被认为是“酸”;蠢而不自信,是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的自我认知,这点只能自己嘲自己,嘲讽别人就成了落井下石。

只有又蠢又自信,才能燃起人们的不适感和吐槽欲,从而越嘲越开心。

这两天因为黄晓明的“明言明语”,带起来一个话题叫“学学明式自信”,人们有点开始 羡慕这种内心强大、过度自信的心态。


只不过,这种自信一般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小明们”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很多时候是环境使然。


“小明们”上学的时候,成绩不理想, 老师们跟家长说的永远都是“XXX挺聪明的,就是不努力/太粗心,一努力/仔细一点儿成绩准上去”。小孩子听得多了,会真的以为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