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越懂装修,不一定能少花钱;但越不懂,越容易多花冤枉钱。
盲目的根源,还是看得不够多,对自己的需求了解得不够深,没有构建自己对装修的审美和想法。
在这样的前提下跟风抄,大概率会掉坑里。
那么,如何构建自己对装修的审美和想法呢?
● 装修前看图越多越好
一图胜千言。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风格、什么样子的家,就在案例里找答案。看图越多越好,看到喜欢的就收藏起来。
这个过程,不仅能明晰自己的喜好,还能提高装修审美。待到和设计师沟通时,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需求。
● 厘清自己的装修需求
需求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将需求具象化。
· 你打算在这套房子里住多久?
· 未来3-5年是否有要孩子的打算?
· 是否有在家办公的需求?
· 是否有在家养小动物的需求?
· 是否有兴趣爱好需要在家实现?
· 以前住的房子,有哪些地方很不满意?
…… ……
长期VS短期居住,决定是否要考虑更长期的投入。不同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工作及兴趣爱好,也对应着不同的装修需求。
装修前,一定要反复模拟入住后的生活场景,大到空间布局动线,小到一家老小的洗漱安排等……逐步梳理出自己的装修需求。
流行趋势能不能抄,主要取决于它适不适合自己家,能不能满足自己的装修需求。
装修中,好看的总是更费钱些。
但好看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家,而且预算是有限的,所以,装修还得平衡好颜值与功
能。
尤其下面这几种情况,下手前建议多加考虑:
● 好看,但实用性相对低
比
如,复杂的墙面背景,的确能增加设计与层次,但实用性相对低。
尤其叠加了木饰面、硬包软包、艺术漆、波浪板、石材、岩板等造型后,很容易过犹不及。时间长了不仅审美疲劳,还更显凌乱。
● 好看,但入住后可能会带来困扰
比如,为了将客厅和阳台区分开,将阳台单独加高做成地台,既兼顾阳台收纳,同时打造休闲区,一举两得。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无收纳地台,建议家里有孩子和老人的三思。抬高的地面,既不方便机器人打扫,还会增加家人绊倒的概率。
还有,为了让空间更显开阔,不少家庭都倾向打通室外阳台。
但如果阳台刚好在卧室外,还安装了烘干机,烘干的噪音会直接影响家人休息的。
● 好看,但投入或维护的成本较高
图片来自:
璞珥空间设计
装修中有不少看着极简的设计,其实超费钱。
比如,为实现风格统一的全屋订制,低调富有质感的微水泥,追求纯平嵌入的各种家电等……造价都不便宜。
除了有投入成本,还有维护成本。
比如,梦幻的百叶帘,光影效果令人向往,却也是令人头疼的积灰神器,日后清洁起来,难度不小。
装修中的”美“是有代价的,”实用“和”美“也是存在一定冲突的,很难两全。
但选择前,已综合考虑过优缺点,无论最后偏向哪边,至少不会后悔了。
首先,需求和审美会随着时间、家庭结构的变化随之改变。设计时,不妨先规划3-5年的装修需求。
● 没想好的需求不妨先留白,为未来的生活变化留些弹性
比如有娃没娃的,居住需求完全不一样。
装修时还没孩子的,客厅不建议做太满,方便未来给孩子留出活动空间来;儿童房没想好的,也可以先空着,等日后孩子能分房睡了,再结合孩子喜好重新布置就好。
● 暂时没条件实现的方案,也可以先做预留
图片来自:
会筑空间设计
比如,装修时没有额外能力购置的智能家电,不妨先预留好水电位,留出改造的可能,等将来经济允许后可以再添置。
预算是有限的,需求也需要取舍,花钱时还得量力而行,尽量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 硬装上可以考虑得更长远
越是后期不容易更换、涉及环保的,以及经常使用的材料,在预算范围内建议选更好的。
水电等隐蔽工程一旦出问题,非常麻烦;板材、家具直接关系家人健康,也不能大意;马桶、五金这类经常使用的,也要选更耐用的。
● 软装可以日后慢慢增加和改变
相对硬装,软装倒不用那么着急一步到位。像儿童房的软装家具,都可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去添加。
哪天,若想改变居家风格与氛围,也可以通过更换软装来调整。
● 能提升家庭幸福感和生活舒适度的,更值得投入
像智能锁、净水器、洗碗机、烘干机等智能电器,虽然需要多花些预算,却能实实在在为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舒适。
科技改变生活啊,10年前我家装修时,还不流行这些好用的电器,幸亏提前预留了一些水电位。现在也换了指纹锁,装了净水器。
当下不用追求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就好,日后再添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