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付费上班终于成为了现实。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刚刚,DeepSeek放出重磅论文!梁文锋亲 ... ·  3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吴恩达,yyds ·  3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马斯克 20 万 GPU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第十版教材来了!那些常被吐槽的知识点改了吗?医生:建议增加DRG付费的学习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4-07-26 18:22

正文



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疏漏呢?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顿度李


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视频号发布最新消息,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十版即将上线。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一轮出版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第十轮教材共有56种,新增4个品种(重症医学、老年医学、临床营养学、医学人文导论),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出版发行,数字内容和电子教材也将同步上线。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视频号视频截图


距离2018年7月发布的第九版教材已有6年时间,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更新,经常有医生在网上吐槽临床诊疗与课本知识不相符的情况。在此非常希望第十版教材能对错误和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更新、优化、明确,以期更贴近临床运用。


以下笔者进行一些列举,我们一起来看下—


1. 书写错误


在第九版《内科学》第六章心肌疾病的治疗中,经“EBM”明确诊断的病毒性心肌炎,应该改为EMB。



2. 知识点错误


第九版《诊断学》,脊柱检查髂嵴最高点连线“第4胸椎椎体下部”应该为“第4腰椎椎体下部”。



3. 标准不一


比如针对对急腹症的处理,第九版《内科学》写道,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止痛剂会掩盖腹部体征或引起病死率、致残率升高,并提倡直接使用吗啡。



而同年出版的《外科学》教材却写道,诊断尚未明确时,禁用强效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发展,延误诊断。权威的《黄家驷外科学》中态度则更加强硬,不建议使用任何类型的镇痛剂。



另外关于印戒细胞癌属不属于腺癌,《病理学》和《内科学》意见也不统一。


4. 同一本教材,内容相互矛盾



5. 典型症状并不典型


在我们记忆中往往会记下教科书中描述的最典型症状,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见不典型的患者——


比如说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信很多人记忆的是多见于中青年,起病突然,有典型剧烈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可是一些患者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比如只有后枕部疼痛或颈部疼痛,并且患者可能还会描述不清,所以很难联想到蛛网膜下腔出血。


但在临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医生,遇到突发头痛的病人,通常都会考虑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颅内疾病。


这也提醒了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要从临床实际出发,多思考,多问一个为什么!


另外在人卫版本科第六轮修订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中,脑脊液标本处理是这样说的:“1小时内检验完毕,若不能及时检查,需在2~4℃环境下保存,4小时内完成检验。”



在另一本人卫版本科第六轮修订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这本教材里面关于脑脊液的保存是这样说的:“若不能及时送检应放置室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40—2018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和转运中明确到:



那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疏漏呢?


笔者在刚工作时,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或者论坛,看到有时宣传单、专家介绍里还有错别字,便觉得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是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造成的。直到自己参与了几次大型学术会议、论坛筹备工作,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便能明白在短时间内确认所有信息的准确是件多么艰巨的任务。


不过医学教材意在育人,因此它本该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


针对医学教材出现的这一问题,此前,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在《医学与社会》杂志发表《当今我国医学教育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指出,“国家没有统一的资质审核标准,以评判出版社是否有能力出版发行医学教材。”陈孝平列举了业内教材编写中的一些现象,“很多专家教授,甚至院长、校长、书记都积极申请当教材的主编或编委,这是好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专家不够负责,不认真或不亲自撰写书稿,叫学生或助手代写;有些专家虽然很认真,但水平有限,写出的书稿不能用;有的专家既没有水平也不认真。”


放眼我们的第十版教材,是纸数融合的新形态教材,纸数融合就是给我们的教材做了数字赋能。


例如在教材中增加了章节的测试题:



不仅如此,还有动画和数字切片:


数字切片,可任意地进行放大和缩小,实现了显微镜下组织结构的真实再现。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视频号视频截图


动画的演示,可以更具体形象地帮助我们理解,如组织学中的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胚胎学中的心房的分隔等。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视频号视频截图


大家看着是不是疯狂心动?发现以前我们需要消耗非常多的精力时间,在各个论坛去找去求,或付费才能看到的知识和功能,在新版教材中已经融入、实现了。


不过,这次对于第十版医学教材的更新,许多医生建议教材中增加DRG付费内容的学习。现如今,DRG已成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必答题”,倘若能早早接触了解,探索与之相处之道,也许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题外话:


1.在学习和工作中,你还遇到过哪些教科书争议点?

2.您觉得医学教科书作为证据是否适用?


有兴趣欢迎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非常期待我们的第十版是具有更高质量、更符合临床的新教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