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
一年来,广东新闻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大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改进创新。去年10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实施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探索打造“主流网红”,将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培养工作从概念变为实操,遴选首批15位南方名记,推出反腐脱口秀视频节目《武松来了》等点击量过亿的融媒体作品,成绩斐然,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等省主要媒体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南方报业15位记者入选“南方名记”首批培育名单。
慎海雄对此充分肯定。他强调,打造南方“主流网红”,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创新举措。省主要媒体要学习借鉴南方报业经验,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上去施展拳脚,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要坚持党性原则,牢记社会责任,牢牢占领主流舆论阵地。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闻思想锻造“四铁”队伍,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走转改,深化新闻单位用人管理机制改革,打造一支广东媒体融合传播生力军、先锋队,造就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记协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主持座谈会。
莫高义指出,媒体竞争的关键主要是人才,媒体转型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才。“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是南方报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率先明确提出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网红”,在全省乃至全国新闻战线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莫高义强调,省记协要着力推广省直媒体培育创新型媒体人才的经验,深入开展培训交流,提高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推动打造全媒型、专家型新闻队伍。省直新闻单位要把全媒体人才培养摆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采取切实有力举措,对重点人才、领军人才在资源调配、工作团队、教育培训、作品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造就更多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主流网红”,为党的新闻舆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洁讲话。
白洁指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推出“主流网红”,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批“主流网红”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写手”,更肩负着把传统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上的重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这个创新品牌的做法,值得鼓励和探索。
白洁强调,要强化阵地意识,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打造“主流网红”,抢占舆论高度。要强化品牌意识,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媒体转型融合。要强化法规意识,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现场热议
总编辑:名记既要做“纸红”、更要做“网红”
▲与会广东媒体集团相关负责人发言。左起:黄常开、刘海陵、陈一珠。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黄常开:去年10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名记们既要做“纸红”、更要做“网红”,要按照有“颜值”、有素质、有气质,腹有诗书、心有用户、肩有担当的标准,将名记打造成有别于一般“网红”的“主流网红”。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南方报业培育转型“排头兵”的现实需要,是有特长、有潜力的年轻人成长成才的强烈需求。
南方报业的主要做法有:在人员遴选上,打破常规、千里挑一;在培育方法上,一人一策、因人施策;在工作模式上,摒弃单干、团队作战;在考核奖励上,鼓励“跳摘”、宽容失败。这一工程实施至今三个月来,已渐入佳境、初见成效,嘹亮唱响了主流舆论的南方声音,有效提高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话语权,带动形成了一批善谋能战的全媒人才。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完善名记培育机制,扩充名记培育队伍,鼓励各位名记在条件成熟时按照“产品化——项目化——公司化”的路径,实现更大发展。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海陵:在媒体转型期间,像“南方名记”这样的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记者、编辑,在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赶上了好时候。
羊城晚报去年8月启动“名家工作室”、“青苗计划”和“墩苗计划”,挖掘、开发、培养战略后备人才,满足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今年以来,羊城晚报加快全员融合转型步伐,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重点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在观念和技能上大大提升。
广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陈一珠:“南方名记”非常年轻,他们所做的成绩值得广东电视台学习,也是压力和挑战。在全媒体时代,视频不再是广电专利。
广东广播电视台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队伍。首先是培训先行,有针对性地开办研修班和沙龙讲座;二是制度配套,打造以知名主播、知名记者、知名导演和知名栏目为品牌的专业工作室;三是平台支撑,利用“两微一端”提升知名主播和知名编辑记者的影响力。
中央媒体代表: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精英发声特别重要
▲左:潘凡平,右:闫帅南。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凡平:在大数据时代,南方报业培育“主流网红”让人印象深刻,这意味着新闻生产方式的重构已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内容的重造、创新是新闻媒体不变的财富。在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精英的发声特别重要。南方报业抓住了这个核心,培育“主流网红”,做了有益的探索。推进融合发展,制度创新是根本。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闫帅南:到媒体界“黄埔军校”看“网红”,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朝气和满满的干劲。南方是一个崇尚理想、崇尚创造力的地方,“网红”不同于“明星”,他们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创造力。
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在移动新媒体时代,必须以真诚、才华和深度接受用户的检验,不仅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要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媒体记者要不断跟进新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与会新闻业研究者。左起:冷梅、文璐、薛陈子。
《新闻战线》执行主编冷梅: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所有平台、渠道最终要靠内容,南方名记“主流网红”培育工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内容机制改革切口,不断推进改革,也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问题。打造“主流网红”,不仅满足了媒体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也实现人才的个性化成长。这批年轻主流“网红”迅速成长,生产的新闻作品获得认可,也将收获职业满足感和个人成就感。新时代主流媒体的标准是什么?不仅要会制作内容,还要会策划会经营。南方报业和广东媒体的探索对全国媒体有引领作用。
《中国记者》总编辑文璐:打造主流媒体网红是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激发了创造力和潜能,为优质内容生产提供了保障。打造“主流网红”口号响亮、具有创意,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彰显了南方报业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希望更多媒体进行探索,开拓新局面。
《传媒大观察》CEO薛陈子:打造“主流网红”,是新时期媒体人才激励和造星工程,我们看好。南方报业打造“主流网红”有基础、有内涵、有“颜值”,媒体融合水平高、舆论引导能力强,体现出主流价值观和导向,是“网红”界的一股清流。可以想见,当南方“主流网红”成批量出现的时候,他们的正能量无疑会主导舆论场的裂变。
学界专家代表:有机统合组织品牌和个人品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与会新闻学界代表。左起:范以锦、张志安、苏宏元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南方报业打造主流网红首先体现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舍得花本钱去培育网红记者,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内容传播,值得倡导。其次,培育主流网红是提升主流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打造主流网红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做好尽快占领这块舆论阵地的问题。再次,强化新媒体的队伍建设,打造好内容价值,才能更好地发展。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南方名记”培育工程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和培育名记者。可用一个词概括——个人化专业媒体。南方报业打造“主流网红”是打造专业媒体的“自媒体”品牌,也释放了自媒体的“专业化”价值,有机统合了组织品牌和个人品牌的关系。这些“主流网红”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准专家”。南方报业也敢于拿出各类优势传播资源,配套人手、技术来支持他们。他们在融合媒体时代能指挥、能策划,扮演着“首席记者+产品经理”的角色,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语态和属性的融合新闻生产特点。建议进一步提升名记者的专业性,媒体也可建立更加可持续的激励制度、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为他们创造成长性文化。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繁荣的今天,主流媒体要转型,南方报业的“主流网红”培育工程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和战略眼光的工程。占领主流舆论阵地需要想新办法,南方报业“主流网红”工程就是采用“名人传播”的规律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南方名记”代表在座谈会上畅谈感想。左起:赵杨、裘萍、丁建庭、曹斯、张由琼。
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记者赵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提出可以跨媒体、跨部门地组建自己的工作室,支持记者成为“主流网红”,激励我要打造一款真正的互联网爆款节目。我牵头成立了集合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最强的视频制作阵容的团队,生产出广东首个反腐脱口秀视频节目《武松来了》,四集点击量过亿。
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裘萍:我的定位是要做决策者的“媒体高参”,深耕政务领域,通过深度报道全媒体包装、论坛对话落地活动、音频“私人订制”推送三个抓手,“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丁建庭:我要做一名党报评论转型急先锋,努力朝着全媒体评论员方向发展,以名记工作室为依托,以网络评论栏目“叮咚快评”为突破口,将“南方评论”影响力延伸到新媒体世界。
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记者曹斯:“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明确提出了工作室制度,赋予了名记“特权”,不再需要按计件考核,根据需要“点将”组建团队。我们深耕大健康领域,全力打造南方日报健康领域垂直公号“南方名医帮”,连接患者和名医,提供精准贴心服务。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张由琼:如今,瞬息万变,人们更愿意接受直观快捷的信息,一图胜千言。为此我给工作室定义为:做南方报业最优秀的新闻尖兵,生产最优质的影像内容,并熟练运用新媒体途径传播,体现大事盛事有南方。
【记者】曹斯 吴珂 姚瑶
【摄影】肖雄 张梓望
【统筹】戎明昌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