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通胀概率增加,美股前高后低。美元兑大宗商品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年化贬值了8%,全球抗通胀的路依旧还长。我们比较了特朗普的两次当选,现在较2016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低得多,通胀高得多,劳动力缺口大得多,政府债务负担重得多。其驱逐移民、对海外加征关税等政策将不同程度上推高美国通胀水平。目前美股短期业绩尚好,我们认为在明年早期美股依然保持上行,但我们初步设定一旦CPI再度超过3%,美国经济将会逐步陷入衰退,届时股票市场的风险将大于机遇。巴菲特始于今年二季度的大幅度降低股票持仓也隐含着对长期的担忧。
国内:政策助力,长牛启航。9.24/9.26会议已经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指明了方向。经济周期线则预示了本轮A股将开启从2024年2月开始的长牛行情。由于不断加码的政策传导到基本面效果尚需时间,我们对比历史,将PMI 51,PPI 3-4作为2025年的观察阈值。在乐观情形下,A股有望冲击4000点;在中性预期下,A股将于2860点-3674点之间震荡上行。
港股:估值全球占优,进可攻退可守。经历了3年的下跌之后,港股的年线终于在2024年9月由下跌趋势转为上涨趋势,这预示着港股终于运行到了上涨行情中。2025年我们设定了两个目标价,第一目标价在23500点左右,这基于经济恢复是渐进的,PMI与PPI均不要求回到历史较佳水平的假设;第二目标价是在26000点左右,这要求在超预期的政策刺激下,国内经济将出现明显的好转,PMI与PPI回到较佳水平(PMI超过51,PPI达到3-4%),这需要跟踪观察。行业方面:
1、恒生科技是港股的锚,业绩确定性高,上行时会产生超额收益,在港股有上行空间时应予以超配;
2、恒生汽车、恒生消费是消费的两个大板块,目前股价上涨落后于业绩上修,说明未来有更大的潜力,倘若国内政策对消费的刺激力度有所加大,其有望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3、大宗商品将伴随美联储降息后价格开始企稳,当下是不错的加仓时点,但在2025年2季度,随着收缩期的到来,要视价格的强弱而减仓;
4、恒生医药目前股价上涨略大于业绩上修幅度,且海外政策存在诸多变化,未来宜选个股为主;
5、高股息标连续上涨了2-3年,目前在各种子行业中估值分位数最高,在扩张期结束前不应再增加权重,因为在成长行情中其无法做出超额收益,等收缩期开始可逐步增加配置;
6、大金融中,保险、多元金融可在扩张期持有,银行则同高股息对待。
风险提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海外降息幅度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