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庆日报  ·  想要膝盖“长寿”,少做这两个动作→ ·  昨天  
大树乡谈  ·  闲聊三五句 ·  3 天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4 天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我眼中的银行 6.1.5——TLAC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19-12-20 19:54

正文

在上一小节中,我们探讨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与其对应的核心资本监管标准。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除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核心一级资本要求外,对于这些银行的总资本要求还有单独的要求——TLAC。


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t Absorb Capability, TLAC)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在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或债务工具的总和。TLAC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本质上也是增加这些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是,TLAC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总资本(或二级资本)。TLAC要求2019年初起G-SIBs的TLAC达到16%,并且杠杆率指标超过6%;2021年初起TLAC超过18%,并且杠杆率指标超过6.75%。而对于以新兴市场经济体为总部的G-SIBs可延后6年执行TLAC要求,即达标日期分别为:2025年1月1日和2028年1月1日。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披露:“虽然我国可延期6年执行TLAC要求,但鉴于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深化,信用债券规模上涨幅度较快,信用债/GDP比值很可能提前达到55%的触发条件。”这会使得中国的四大行提前达到执行TLAC的门槛。所以,四大行需要利用新型资本工具快速补充二级资本以尽快达到TLAC的要求。截至2018年底,四大行中只有建设银行超过了TLAC第一阶段的入门门槛要求(>=16%),而其它3家离门槛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从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对比看工农中三家单靠利润累积很难在2019年达标。所以,短期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发行资本工具补充二级资本的需要。

表6.2


而对于发行资本工具补充二级资本,目前最合适的方式是发行带有减记条款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在过去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资本债主要是发行固定期限的二级资本债,比如5年期或7年期资本债。但是,根据最新的资本补充工具要求,这种有赎回期限的二级资本债可纳入二级资本的金额要根据到期期限打折,也就是说越接近到期日,能计入二级资本的比例越低。所以,银行纷纷转向发行永续债。永续债发放的利息可以在银行税前抵扣,这样其真实利率就会低于同利率的优先股。因为,优先股派发的股息是税后扣除的。


其实,如果只是一次性补充附属资本,银行的投资者是不会担忧的。但是,问题在于TLAC本身会降低银行的规模扩张积极性。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模型:


原始模型:
假设银行A已经按照TLAC的标准达到16%的资本充足率,如果按照未来12%的增速发展,看看现有的模型是否能够依靠留存利润满足第二年的风险资产增速。总资产10000亿,净资产800亿,生息资产9300亿,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60%,总计6000亿。二级资本共6000*16%=960亿,其中,净资产800亿,优先股60亿(股息率5%),二级资本债100亿(利息率5%)。净资产收益率15%,净利润120亿,营收270亿,其中利息收入占75%,非息收入25%。费用120亿(含营运费用和减值),税率20%。优先股和资本债利息8亿,普通股分红率30%,那么刨除分红后还余78.4亿加入未分配利润。假设,在息差恒定,各部分收入和支出同步增速12%的情况下。风险资产从6000亿增加到6720亿,新增720亿需要对应115.2亿的资本金,115.2-78.4-7.2=29.6亿,其中7.2亿为可以允许增发的优先股份额,剩下29.6亿的缺口,就算按照2-3%的标准补充2级资本债,依然有8~15.2亿的资本金缺口。由此可见在现有的模式下,银行A无法保持内生性增长。


所以,对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如果想达到内生性增长只能在如下的4个办法中选择1个或多个组合解决问题:


1,减少分红,按照上面的原始模型,即使依靠降低分红和发行优先股资本债来弥补缺口,也需要把分红率从30%下降到20%左右。这个显然不是广大股东期望看到的。


2,降低依赖资产规模扩张的利息收入,增加非息收入。比如,将规模引导的利息收入增速从12%的降低到8%,对应的缺口由非息收入补上。那么,非息收入需要提升到270*1.12-270*0.75*1.08=302.4-218.7=83.7亿。83.7/(270*0.25)=1.24,所以非息收入需要达到增速24%,非息收入占比会提升到27.68%。风险资产从6000亿增加到6480亿,新增480亿需要对应亿的资本金76.8亿。而分红后为分配利润补充资本金78.4亿,刚好把资本金的缺口补上而不需要任何股权和债权融资。所以,可以看到通过提升中间收入占比是可以实现在高资本充足率下保持一定净利润增速的。


3,提高净息差、降低风险,实现高效的风险定价机制。这种方法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增加利息收入,降低风险减值损失提高利润的同时尽量少增加风险资产。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试算了。但是,通常银行的息差和风险与经济周期是紧密相关的。长期看息差和整个经济体的活力成正相关。因此,指望持续提升利差,除了靠天吃饭外还需要寻找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比如:零售信贷。


4,增加低风险权重的资产配置。不同的生息资产的风险权重是不同的,比如普通对公贷款风险权重是100%,零售按揭是50%,最新的地方债据说要调整到0%。通过提高低风险权重资产的配置可以降低风险权重资产的增速降低,从而达到减少资本消耗的目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