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山地项目都是横亘在建筑师心头的双刃剑。
一方面,山地项目往往地形复杂、坡度陡,交通比较难解决;
另一方面,山地建筑往往拥有更好的景观视野,更易于设计出有特色、高品质的居住产品。
本文以赣州保利嘉福领秀山为例,将为你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山地建筑应该怎么布置?
2、山地项目实操的难点是什么?
3、山地建筑规划如何化繁为简,逐个击破?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尊重土地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而造、因地取材,因市而创,实现
山地住宅产品最优的规划解决方案
。
我国国土面积中有多达70%的山地,山地建筑,与其说是一种特色性建筑,不如说是一种普遍性建筑。说到山地建筑,我们通常会联想到靠崖、嵌崖、退台、吊脚等标签。
I 坡度对山地建筑布置的影响 I
在山地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山体、植被和水文的破坏,同时保证一定的开发密度,是山地建筑规划通常面临的挑战。
而开发密度的大小与成本的多少往往受到地形坡度的影响与制约。
I 常见山地规划处理手法 I
① 建筑物沿着等高线排列
② 建筑物排列与等高线斜交
③ 建筑物排列与等高线垂直
④ 整体为建筑基地,整地后有高低不同的平台,可分区使用
I 常用的三种交通组织模式 I
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这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成本的原因。
一般
坡地建筑路网组织有三种方式
:
1、 多采用主干道+尽端路
2、 以大台阶为轴线组织步行系统
3、 以电梯廊桥组织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I 工程成本要素—控制难点环节 I
在坡地上做住宅,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成本上,坡地住宅
成本控制有
九大难点
:
说完了山地建筑的基本特征与难点,
你一定想知道山地建筑规划中都有哪些坑、如何设计。
下面,我们就以赣州保利嘉福领秀山为例,
详细讲解山地建筑规划如何避坑,将重重难题一一击破。
赣州保利嘉福领秀山,坐拥马祖岩生态公园、桃源公园、梅林湿地公园三大生态公园,是城芯之上的自然绿肺。也正因如此,有着在天然山地中独有的绝佳景观资源。
该项目地形条件复杂苛刻。总规划用地虽有约24.58万平方米,但平整用地极少,在大山坳里有大小和坡度不同的6个小谷岭,且更多为非同向坡地。局部山体上下高差大,山包与山底之间有40-50米的高差;各种方向、角度坡向种类众多;基地切分较碎,不利于规划布局。
地形坡度多在25度以上,地形条件复杂苛刻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如何处理地形关系,针对不同的地形布置不同的产品
,在
满足户型产品舒适度
、
提高货值
及
降
低
施工
成本
之间寻找平衡成为本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I 货值最大化 OR 地形最优解 I
为了达到舒适度、货值和成本的平衡,我们通过两个极端化的方案进行对比。
方案一:货值铺排最大化
以货值为导向,做到基地内的土方平衡,充分利用地块的密度,将高层沿用地红线排布,节省高层与别墅之间的
间距,
别墅量为17.5万方
。别墅排布
以湖心景观为中心,逐级上抬,将湖心景观资源最大化。
问题:
1、整体改造原始地形,土方施工成本高;2、高层人流需通过别墅区域进入,影响别墅区域品质;3、高层地库线性布置,地库不经济。
总而言之,品质不足且成本高昂。
方案二:地形利用最大化
以控制土建成本为导向,尊重地形,依山就势,仅利用坡地较为平坦的区域,保留原有山体地形,将地形改造降至最低,实现土方平衡。高层集中布置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南侧区域,别墅区域更完整独立,提升别墅区域的品质。
问题:
别墅总量低,仅9.9万方,货值相较于方案二低3.04亿(0.4万(高层与叠墅差价))*(17.5-9.9)=3.04亿。
总而言之,一不小心就丢了三个亿!
方案对比结论:
两个方向都各自有明显的优势和短板,决策采用折中的方式
,将别墅目标量定为13-14万方,要求整个项目土方开挖量平衡。在控制土方开挖量和满足别墅总量的基础上,最后展现的成果能顺应地形,体现原有地形的高差起伏关系,打造具有山地特点的品质项目。
但是,针对整理后的地形,
我们根据不同的地势设计出4种道路形式
:
1)
对于原始坡度中等的地形,道路设计应依附等高线走势,这样对山体的改造小,成本低
2)
对于原始坡度小的地形,道路设计应垂直等高线,这样道路长度最短,降低道路成本
3)
对于原始坡度比较大的地形,道路设计需依附等高线环山而上,减少山体改造
4)
鱼骨状宅间路,末
端设置回车场,从主干线上发出若干的尽端式的道路,深入到组团
利用这四种小区内部道路的设计,我们把整体
道路坡度
控制在了6%以内
。避免了高挡墙及高切坡的出现。有利于组团的成型,同时也解决了组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
3、停车方案:结合地形
在设计停车位时,我们针对性地设置了三类车位:
地面停车、集中地库和掉层车库
类型一:地面就近停车
结合景观灵活布置一些分散的地面停车位,如院内私家停车位,路边停车,小型露天停车场。
类型二:置集中大地库
在坡地较平缓的区域,布置了集中大地库,可利用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平地停车
方式二:斜坡停车,适用于坡度不大于5%的坡地
方式三:台阶式停车,适用于5%-10%的坡地
地库平缓区域停车方案分布图
类型三:掉层车库
利用场地高差设计掉层车库,利用车库及覆土的高度来消化场地的高差。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产品与地形结合来消化场地高差,提升产品溢价。
1、
产品布局结合了景观及地形特点,采取因势利导,灵活的组合方式。
2、
对于山地叠墅,建筑单体设计亦可根据地势情况采用吊层式设计,可通过上下叠入户关系的变化消化高差,利用下沉庭院解决下层住户的采光问题,同时可拉近上叠住户与其花园的空间关系。
3、
引入爬山墅产品,解决场地高差。
爬山墅依托地势,在朝南坡面形成阶梯平台,沿山势形成层层抬高入户,沿山步道蜿蜒引导至每户家中,园林环绕生气盎然,让建筑与自然形成完美一体。
5、边坡与挡墙:丰富类型,适应地形
(一)
项目中运用的边坡类型
本项目中因开山形成的建筑边坡均为挖方边坡,局部坡脚地势低洼段仅需填平至±0.000,不存在填方边坡。边坡全长约1190m,边坡高度在0.0m~25.0m之间。根据勘察资料,边坡上覆土层较薄,下伏基岩为全中风化的泥质粉砂岩,边坡类型属于类土质边坡(从地质条件看,属岩质边坡,但因岩体风化破碎,强度较低,破坏模式更近似土质边坡)。
本工程主要采用了
板肋式锚杆挡墙结合格构锚杆
的治理方法。
典型板肋式锚杆挡土墙剖
板肋式挡墙属于垂直支挡措施,充分节约施工空间,保证边坡治理支护结构不超出用地红线。同时,在挡墙上部采用了钢绞线锚索,一方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摩阻力较大的深部中风化岩体,从而减小肋柱的数量和钢筋砼方量。
肋式挡墙外立面绿化示意图
项目中,边坡局部支挡高度较小的区段采用了格构锚杆。为了更好的与建筑群配套,考虑边坡治理的生态措施,在格构间挂植生袋,培土植草;在板肋式挡墙的外立面挂塑料草皮,同时种植爬藤类植物。
格构锚杆+植生袋示意图
(二) 基地内部挡墙处理
项目中高低分布的建筑物,利用其结构侧墙、地库外墙以及建筑物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项目的停车和竖向受力的要求,还可以将边坡支挡结构的一部分作为侧向受力构件。
对于建筑群间的道路、景观边坡和生态水池,利用山体天然的地势优势,结合山坡岩土体的分布情况,
采用层叠的多级挡土墙、多级放坡刚柔相济的组合方式
,处理边坡支挡的问题。
尊重地形,对地形进行局部改造,依山而筑,傍水而居,
最终别墅量为14万方
。虽然别墅量较方案一少了3.5万方,
但
预估施工成本仅为方案一成本的6成
。
多台地的布局形式,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减少对原始地形的改造,控制地形改造成本,满足居住建筑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