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老虎灶】上海人,侬晓得伐……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3-18 14:03

正文


@一位老上海人

我们那时候,虽然是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年代里,冬天的晚上,就到“老虎灶”去打点滚烫的开水回来,洗脸、烫脚,再灌满“汤婆子”塞进被窝,在寒冷冬夜里睡觉才有了温暖的感觉...


“灶开双眼兽形成,为此争传‘老虎’名,巷口街头炉遍设,卖茶卖水闹声盈...” 这是对于老虎灶的真实写照。 “老虎灶”是近代上海出现的一种专门卖开水的店铺,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知其为何物,但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已成为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




“老虎灶”名源


对于“老虎灶”的名字

在上海弄堂间,时有传闻

一种是老虎灶的名字

与它的形状有关


⊙_⊙形状...

不会真和百兽之王

我虎哥 长的像吧?!



因为在最早的时候

茶水炉灶膛口设在墙外

墙上设计两个小窗口

可以看见灶内情况

灶膛口如虎口一般

两个小窗如同虎眼

屋顶的烟囱则如虎尾

因此被称为“老虎灶”


“虎口” 火星四溅, 虎眼瞠目溜圆

脑补了下那个画面

果然是有点凶巴巴



还有一种说法是

和英语“roof”有关

因为上海近代

出现了大量的西洋建筑

一般建筑都设有壁炉

并在屋顶伸出多孔烟囱

英文屋顶“roof”

上海话语音读如“老虎”

于是(洋泾浜英语)

就把屋顶叫作“老虎灶”


嗯,你信吗,反正我是...



“老虎灶”


上海的“老虎灶”

据说始于19世纪20年代

是由旧式染坊兼供热水 演变而来

最初盛行“老虎灶”时还没有使用煤炭

更没有煤气、电能等方便的燃料

大概是为了节省成本

就有了这么一个

专门供应热水的地方



“老虎灶”零售开水叫“泡水”

为厂商送熟水叫“挑水”

为茶客提供喝茶聊天的场所

叫开“茶馆店”

兼营提供洗浴的叫“清水盆汤”


泡水?挑水?听起来就有点意思...



“泡水”即卖开水


“老虎灶”卖开水

1918年每勺卖2文钱

建国初期

以旧币100元(即人民币1分)

3勺的价格卖开水

3勺正好约等于

一瓶普通热水瓶的容量


才1分钱1瓶,天哪!

我现在的薪水要在那时候

简直要发啦...不行了,我想静静


所以,那时候大家都习惯以

“一分钱一瓶开水”为计价单位

即使后来炉灶改造

改用自来水龙头放水

也一直沿用以瓶计价方式


根据老百姓的收入定价

价钱很实惠...



记忆中

“一分钱一瓶开水”延续了几十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泡开水”才开始涨价

为了方便

各“老虎灶”还自制

竹片代价筹码(俗称水筹)预售

有“壹根”、“拾根”之分

并烙有本店招牌

限定本店销售代币流转使用

这种“水筹”一直沿用至

“老虎灶”彻底“打烊”


“水筹”


“挑水”即送货上门


“挑水”,即为购买开水的

企业、单位送“开水”上门


就好比现在的外卖服务

只是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配送费呢?


“老虎灶”送“开水” 一般

客户预定的用水时间和数量

及时将“开水”挑送到预定地址

“挑水”的价格以桶或担统一定价计算

一般不分远近和楼层高低


不分楼层高低

令人不自觉的就想到了淳朴...



早期送水多为人力挑送

相当辛苦

所以称之为“挑水”

后来条件改善

才改用拖车、黄鱼车等运送

传统的木桶也渐渐改成了保温桶


老实说,那时的保温箱

和现在送外卖用的保温箱

是亲戚吗?



“清水盆汤”俗称“浑堂”


“清水盆汤”是 提供

简易沐浴的形式, 俗称“浑堂”

大凡有场地条件的“老虎灶”

都会 备上几只大木盆

和存放冷水的木桶

待有浴客上门

店家立刻送上热水和毛巾肥皂

客人即可入内洗浴

洗浴完毕

设有茶室的还会奉上茶水

让浴客略事小憩


洗个热水澡,喝杯清口茶

这种享受真是...眼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