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人这辈子,最怕突然听懂一句话 ·  2 天前  
之乎者野记  ·  日子762|十一点是睡觉的时间 ·  昨天  
之乎者野记  ·  日子762|十一点是睡觉的时间 ·  昨天  
深夜书屋  ·  探究百年中国乡村命运! ·  3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中国式父母,正用“听话”毁掉下一代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27 23:37

正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出品

01

你的一生已碌碌无为

如何指导孩子的人生

“乖孩子”,是中国父母给予自己子女的最高荣誉。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唯自己之命是从,倘若不“听话”,幼小之时打骂可收威慑之效;长成之后,情感和道德绑架,往往也是一般子女难以挣脱的樊笼。

他们通常认为,从小“ 听话懂事 ”的孩子,将来必有成就。

至于说自己活在泥涂还是云端,是否真有那等智慧,力保孩子未来的辉煌人生,又有什关系?

事实真的如此吗?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一个 著名的 实验:

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

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记得小时候,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贺含,从小就是乖乖女。

她家境不好,父母是国企的下岗职工,每天早晨2点起床,磨豆浆、熬粥,在路口卖早点维持生计。

贺含每晚学习到12点,早晨6点就起床看书,后来以643分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

然鹅,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毕业后,贺含拒绝外企,回了家乡小城,在一家国企做文员。

我对她的这个决定百思不得其解。她回来之后,有一次同学聚餐的时候,我问过她这个问题。

她说:“爸爸妈妈说想我在身边,大城市压力太大,不如回家安稳。”

贺含 回来之后,3k的月薪,在十年前看来,还是不错的。

工作第二年,同学邀请她去上海一起创业。父母坚决反对,她听话了。

工作第五年,单位改制,贺含又听了父母的话,留在清闲的老部门维稳。

就在今年,老部门被整个裁掉,贺含失业,重复了父母的命运。

一晃毕业十年,贺含的同学纷纷成为企业高管、创业公司CEO。而名牌大学毕业的她,如今居然在一家打印社里做文员!

因为过去十年,除了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给领导打印资料以外,她实在没有任何特长。

直到如今,贺含才有所醒悟。有一次悄悄地跟我说:“最后悔,是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听了父母的话。”

法国作家罗曼 · 罗兰说: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太听话的孩子,她原本可以很好的人生,却因为听了父母的话,一次次错过发展的机会,最后泯然众人。

父母的一生已碌碌无为,如何指导孩子的人生?

太听话的孩子,他的人生,往往拘泥于父母的格局。

02

你想像的人顺途

从来就不是孩子想要的

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孩子世界最累。想想也是。

现在的孩子,2岁上早教班,幼儿园开始参加兴趣班,跳舞、画画、书法、乐器,一个都不能少。

到了初高中,则淹没在书山题海中,补习占据整个童年。

林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父母是成功的商人,家境优越。

他从小被送去学钢琴,因为父母觉得弹钢琴优雅。可他一点都不喜欢钢琴,喜欢武术,喜欢踢球。

作为一个从小被训练成的“ 听话孩子 ”,他只好硬着头皮练琴,一练就是十年,手指磨出厚厚的茧,却也没有多大成就。

弹钢琴从来就不是他的梦想啊!

好不容易熬到高考,林生以为终于可以选喜欢的专业了,却没想到,强势的父亲直接拿走高考志愿表,替他填了国际贸易专业。

“你将来要继承我的事业,爸爸文化不高,以后家里的生意就靠你了!”

面对不喜欢的专业,林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很痛苦。毕业后,他像傀儡一样,被安排到家族企业工作,酒桌上觥筹交错,商场上尔虞我诈。

一次酒醉之后,林生说:

“外人都以为我很成功,谁知道我有多厌恶现在的生活。我从来没得到过想要的生活,我不过是父母为了完成他们梦想的工具。”

无论父母寄于多大的希望,付出了多少心血,强扭的瓜仍然不甜。

林生因为不热爱,不擅长经商,公司举步维艰。

他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去年底,他关闭公司,去国外休养。

总有一些父母,以为自己是天,孩子只是附属品。 他们未完成的理想,应该由孩子来完成,却 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他们的梦想未必实现,孩子却一生都生活在痛苦里。

03

没有棱角的石头

注定无法脱颖而出

很多名人,从小都是所谓不听话的孩子。

比如 “坏学生”爱因斯坦,上课不爱听老师讲课,喜欢和教授争辩,藐视权威,旷课自学。

后来,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他写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中如是说: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注定无法脱颖而出。

一个完全听话,毫无创造力的孩子,必然无法成为伟大的人物。

循规蹈矩者,最多只能小有成就。 而成大事者,任何一个时代和领域的开创者,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思维和能力。

他们敢为天下先,敢于挑战权威,敢为人上人。

04

没有创造力的复制品

无法成就伟大的人生

乔布斯也曾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他在小学时,觉得学习沉闷,成为捣蛋专家,最严重的是在老师的座椅下引爆炸药。

乔布斯曾经评价过小学生涯:

“我面对从未遇过的权威,我并不喜欢。他们(校方)差点害惨我,差不多将我的所有好奇心扼杀了。”

老师曾多次让家长把他带回家惩罚。

但乔布斯的养父说,“这不是他的错。”

他认为,学校不应该让学生背诵无意义的东西,而要启发思考才对。一味听话的孩子,没有出息。

果然,不听话的孩子乔布斯,后来成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改变世界的商界领袖。

《致离经叛道者》是苹果公司1997年的一则电视广告,由乔布斯本人亲自配音,这段广告正是乔布斯离经叛道精神的真实写照。

致离经叛道者:

那些格格不入的人,那些反叛分子,那些惹是生非的家伙,

他们如同方孔里的圆钉,都是异类。

他们总在异想天开,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他们从不墨守成规。

你可以支持他们,反对他们,也可以赞美或中伤他们,

但你唯一不能做的,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勇于改变世界,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

虽然有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

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着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  ·  人这辈子,最怕突然听懂一句话
2 天前
之乎者野记  ·  日子762|十一点是睡觉的时间
昨天
之乎者野记  ·  日子762|十一点是睡觉的时间
昨天
深夜书屋  ·  探究百年中国乡村命运!
3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3 天前
南方周末  ·  雄安新区前传
7 年前
猎奇漫画I  ·  余情未了 | 第62话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