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募格上看到一篇文章《惋惜,我的师弟最终因家境而放弃读博》,看的老铁我很扎心。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此有很深的感触。结合我的经历,我想剖析一下穷人孩子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该怎么抉择?该不该选择读博?
回首决定考博的那段时间,渴望夜深人静却又纠结难眠。我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否定又肯定,往复回荡在脑海中。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孩子来说,可选择的东西太少,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教育资源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障碍,教育领域的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不客气地讲,家境贫穷的孩子在起跑线上确实输了。
然而,家境不好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不构成你放弃优秀的理由。至少在我的身边,还是有很多出身贫穷的孩子闪烁着光环。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分外惊人的坚持。
现在的社会风气很浮躁,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的评价标准和读书无用论。对于穷孩子来说,在缺少家庭基础的熏陶下,包括父母的修养、见识和品味,选择读博不能提高你的人生上限,上限取决于你的天分;但能提高你的人生下限,下限取决于你的努力。所以,读书还是穷孩子一种稳妥地改变命运的方式,至少未来的生活质量会好于父辈很多。
然而,你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博士头衔不能使你呼风唤雨,钱景灿烂。取得博士学位还将历尽艰辛,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真的用心读了,在知识和精神层面上的收获都将是受益终生的。首先,读博能够培养你的眼光。一个人的眼光很重要,你把目光投放到哪里,决定你将来会朝哪个目标去努力,也就是说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高度。其次,读博能够培养你的系统分析能力。从小学到本科的教育模式都是填鸭式的,很少鼓励我们去独立分析问题。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统筹思考,才能获得周密的解决方案。再次,读博能够培养你的大格局。寒门难出贵子的一个根本原因就人生的格局太小。读博可以让你拥有更高的品味和更高的追求。你有怎样的格局,你就有怎样的命运!
如果你决定读博,真的还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衡量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做科研是需要静下心来做得住冷板凳,你是否吃得了这份清苦?另外,你在所属的研究领域钻得越深,你周围的世界就越狭窄,封闭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身边的一些同学在决定读博前,缺乏理智的分析,单纯地被做学术的浪漫所迷,被博士的光环所惑,稀里糊涂就跟着进了考博的队伍。当他们面对真实的研究生活后,心理落差大,这时才发现对所做的事情完全没兴趣,每天只能被导师赶着走。长此以往,整个人痛苦不堪,毕业都是老大难,更别提科研质量和成果了。
当然,如果你之前接触过科研,大概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科研能力,又有继续从事科研的意愿,那么我认为家境贫穷这个制约因素是其次的。你可以选择国内或是国外的知名高校,这些地方除了师资力量很好以外,在博士生的待遇方面也还算可以。以我所在的高校为例,一个月学校加上导师补助大概有4000 RMB左右。在这样的待遇下,不说有结余,至少在读博期间,你不用过于担忧生存问题,可以集中精力在科研上。
因为阶层的固化,科研反而是一条捷径,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能力,在做选择时,理性地认知自己最为重要。出身贫穷的孩子没有多少拼比的资本,在我看来他们不应该目标过高追求太多。我佩服这样的人,也极力地想成为这样的人:他们走得远,不是因为走得快,而是因为一直在走。就在这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总会有一束光亮足以穿透他们生命中的黑暗。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