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圆梦清单中,跳伞就是其中一条。不过,克服恐高真的有点难。近年,“室内跳伞”(Indoor Skydiving)在全球兴起,这一极限运动的最大赛事之一——西班牙“风云会”(The Wind Games)上个月刚刚落幕,14岁的新加坡女孩凯拉(Kyra Poh)夺得两枚金牌,并获封“全球最快飞人”。iWeekly视频连线这位酷似阿拉蕾的女孩,让她告诉我们成为“小飞侠”的刺激体验。
来看看凯拉的飞行视频吧
小飞侠夺冠后,怎么有点“委屈”
今年2月,200名室内跳伞运动员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风云会”,而凯拉是这当中为数不多的女选手之一,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赛事,和成年人同场竞技,且在单人飞行竞速项目和自由式项目上都拿到了冠军。凯拉向iWeekly吐槽:“大家认为我体型小、重量轻,在风洞舱中飞得更快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并不是这样,人小的话受力面积也小,对风力更难掌控。”
▲凯拉在风云会中的酷炫动作
很多人可能还是云里雾里,想问“室内跳伞”到底是什么。凯拉介绍说:“室内跳伞和高空跳伞的体验是一模一样的,你会进入一个风洞舱,它就像一个巨大吹风机,模拟高空气流吹出的强风,支撑你‘悬浮’起来,你要努力让自己保持平衡。”当跳伞变成了“平地运动”,恐惧感也能得到适当的缓解。
“9岁的时候第一次进风洞舱,我特别紧张,里面的气流非常快,很刺激。现在去‘飞’,我并不觉得是自己飘起来了,而是感觉有人在托着我。”凯拉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做“飞人”的美妙体验。今年14岁的凯拉坦言,在风洞中所做的不只是悬浮,还要完成各种体操动作,会动用到全身的肌肉去驾驭风力,因此训练后全身酸痛,连手腕也会痛。
虽然跳伞和室内跳伞都还不是奥运会项目,甚至没有普及,凯拉还是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代表新加坡,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低配版跳伞VS极限版跳伞,有多危险?
室内跳伞2005年才被开发出来,一开始风洞舱是用来测试飞机性能的,直到有人发现风力足以支撑人体“悬浮”,这项运动才悄然兴起,2015年风靡全球。据英国极限运动研究人员发现,在风洞中悬浮1分钟,便相当于完成了一次真正的跳伞。目前,室内跳伞体验最长的时间纪录是97分钟。而现在的室内跳伞大赛比拼的并不是停留时间,而是需要运动员通过对气流流向和强度的掌控,进行升空、下降、翻转等动作。
不过,随着室内跳伞设施的普及,它已经渐渐变成娱乐活动,原则上来说只要无脊椎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4岁到60岁的男女老少都能尝试。而且,还能组队玩多人队形变换跳伞。
如果说室内跳伞是高空跳伞的“低配版本”,那么翼装飞行可能就是极限版跳伞。翼装飞行实现了很多朋友做“鸟人”的梦想,不过也经常能听说有人身着翼装从高耸的建筑物和热气球上一跃而下,最后一命呜呼。据翼装飞行运动员介绍,翼装飞行并不会让你从高空极速往下坠落,而是在快速前行。
陆军跳伞协会(Army Parachute Association)的杰姬•哈珀(Jackie Harper)指出,无论是高空跳伞、翼装飞行还是室内跳伞,安全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操纵技术。她表示:“毕竟,拥有一辆一级方程式赛车,并不会使你摇身一变成为最好的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