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医  ·  第23批援刚果(金)中国医疗队启程 ·  昨天  
中国中医  ·  陕西新增7个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历年“春之生”音乐会精彩瞬间回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中国,正在全面修复北方海岸线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5-01-09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全面修复北方海岸


文字:林间草木声

制图:板栗 /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


提及“ 滨海城市 ”,你会想到哪些?


如果我们在地图上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人们印象中的“滨海城市”,主城区并不靠海。他们大多位于 沿河流或河口 (上海,宁波),因此称其为“沿海城市”更加准确。


滨海城市,其实是指 中心城区滨海而建的城市 ,他们是 海洋时代 的一个重要标志。


拥有2.6亿人口,占全国四分之一GDP的 北方黄渤海沿岸 是全国“滨海城市”(大连、秦皇岛、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相当集中一片的区域。这些城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港口和秀丽的沙滩,吸引着各方商贾和旅客,成为 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与大扩张过程中,这些海滨城市也有自己的烦恼:城市中心位于海边,想要扩张发展的话,不能像平原城市一样往四周“摊大饼”,只能 沿着海岸线扩展


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问题 慢慢显露出来。



“靠海吃海”,无序生长


临近大海,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极其有利的条件。对工业来说, 海运 能够使工厂更加便捷的运输原材料和制成品;对 水产养殖业 来说,更是得天独厚。于是,人们开始“靠海吃海”,在海岸带 大量兴建各类工厂、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时间,海岸线上厂房和养殖塘林立。


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海岸的样貌

(图:图虫创意)▼


可代价是什么呢?


无序扩张 破坏了海岸带的自然形态 ,自然的岸线被硬质的水泥护岸代替,滨海湿地被养殖池塘“占领”,岸线和湿地秀美的风景不复存在,海岸带的 生态功能也逐步退化甚至丧失


除此之外, 排放的污 也对近海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北方的渤海、黄海位于大陆架上,远离大洋,水深较浅,自洁能力较弱,一旦污染物过多, 近海水质就会明显变差 ,严重的还会影响海产品的质量。


渤海赤潮

(图:壹图网)▼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老一代人记忆中可以随意玩耍的海边,开始 渐渐变了样 :自然海岸连年萎缩,变成了养殖厂、小码头和垃圾堆;以前从海里捞起来就敢吃的海带,现在就算有也避之不及。


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进步,国家和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人们真正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碧海银滩也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 ,各地海岸都开始进行 系统化的保护修复工作



生态监测,把脉问诊


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系统性的认知都必不可少。建设生态文明,就应当先了解自然的规律。尤其 生态修复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活” ,如果对生态系统了解不深入,制定的修复措施不科学,可能适得其反。


开展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就是 充分的了解生态系统 。了解的最主要手段就是 生态监测 。通过监测获取生态系统数据,分析海岸带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掌握典型生态系统现状和演变趋势,充分了解生态系统问题。


生态监测▼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突出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 ,“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目的。


2019年起,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就开始对北海区海洋生态系统持续“把脉问诊”。 卫星遥感和现场核查相结合 ,完成海岸带生态状况核查,实现北海区海岸带生态状况信息全覆盖。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是

结合了海陆空的多维立体观测系统


同时设置8大类、36项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任务 ,持续开展监测调查,摸清北海区184条河口、68个典型生态系统现状, 逐步掌握典型生态系统家底和演变趋势 ,有效分析诊断并应对海洋生态压力及风险。



陆海统筹,系统规划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海岸带地处海陆之间,地理位置特殊,兼具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这一特殊地带的治理开发是一个 系统性工程 ,涉及 渔业水产、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和环保 等多个部门和领域。


要干好这个系统工程,就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指导各方形成合力 ,共同努力构建 从山顶到海洋的系统性保护修复格局


因此, 国家 先后制定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计划》。




同时, 各省、市 在此基础上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 。在这些重大规划制定的参与者中,都有 北海局 的身影。


我国北方海岸线绵长,各个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面临着 不同的生态问题 。哪里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需要先修复?哪里生态受损不严重,可以逐步自然恢复?


为解决这一问题,北海局创新 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选划方法 ,基于生态系统损害程度、生态区位重要性(稀有性)、生态修复迫切性、修复效益和成本压力提出 优先修复区域


唐山湾通过海洋牧场、退养还滩、岸线整治后

成为了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菩提岛自然保护区 图:壹图网)▼


为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提升海湾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北海局 以海湾为基本单元 ,系统分析了北海区全部海湾的生态系统现状、主要生态问题、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保护修复需求,“一湾一策”提出海湾生态保护修复建议。


这些研究为 北方沿海城市系统 科学开展 海洋生态修复 、谋划未来 生态保护修复 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程监管,保驾护航


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一个生态修复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步都需要 开展大量的工作 去保障修复成效。


在修复项目开始前,需要 对修复区域进行生态本底调查 ,对生态系统“把脉问诊”摸清主要生态问题,同时开展 适宜性评估 ,基于自然规律制定精准、适宜的修复措施。否则不当的修复措施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得先找到病症,对症下药

(海岸带调查 图: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在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全过程的生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保护修复的策略和具体措施,对项目实施 进行“适应性管理” ,保障修复能够准确、有效的改善区域生态问题。


在生态修复项目完工后,还需要 持续维护 ,才能发挥长期效益。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修复后 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修复成效的评估还需要长期监测去获取数据。


这就需要对整个修复过程开展全过程的监督指导。北海局总结生态修复项目管理 先行先试 经验,形成涉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验收、生态监测和成效评估、后期管护、后评价和 综合成效评估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保障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实施的规范性、管护的有效性、成效的持续性。



全面修复,成效明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方的海岸带正在全面修复。2019年至2023年,北海区沿海省市 共实施89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累计修复滨海湿地2.8万余公顷、修复岸线300余千米, 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不断提升 ,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青岛西海岸 ,人们整治拆除养殖池塘近一千公顷,打造了金沙滩、银沙滩、灵山岛、凤凰岛、唐岛湾等众多 海滩海岛 。海岛生态修复为发展环岛观光、休闲垂钓、海岛民宿等 休闲度假文旅产业 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构建了“人岛和谐”的新格局。


青岛西海岸风光

(图:图虫创意)▼


北戴河 ,人们总结出独特的“覆植沙丘+滩肩补沙+水下沙坝+生态潜堤” 岬湾砂质海滩生态修复模式 。选用本地乡土植物构建生态廊道6千米,修复滨海湿地面积230公顷,“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修复后的砂质海滩再次得到游客们喜爱。


北戴河湿地鸽子窝公园

(图:图虫创意)▼


日照市海岸带 ,生态修复不仅近岸海水水质大幅好转,原先船舶往来的海域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海龟、白海豚等 海洋生物重新频繁出现 。在北部海岸带,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频繁出现。


日照太公岛

(图:图虫创意)▼


去年,青岛西海岸、山东日照和秦皇岛北戴河的修复案例入选 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这是对北方沿海各省市和北海局长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肯定。修复过的海滩上,市民和游客在此观光游玩, 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同时拉动了多种产业的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又一次得到了实证。北方过去美丽的滨海城市,已经慢慢回归。


2022年以来,北海区累计 17个案例 入选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和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充分体现了北海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