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以控股平台作为发起人,参控各地贸融、供应链及资管,汇集信息、整合资源、撮合业务;链接各地金融机构,打通产融、贸融链条的分级制有限合伙平台。实行互联网思维,“平台+合伙人”颠覆“公司+员工”,轻资产运作,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凝聚和价值实现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撒贝宁悼念!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北京2025年5个重大地标! ·  5 天前  
湖北经视  ·  最新通报!4名嫌犯(3男1女)已被缉拿归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套利江湖历险记(十九)完结篇 | 套利模式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 公众号  ·  · 2017-11-13 14:49

正文


风暴之王 的第32篇原创作品

欢迎关注




前面讲了那么多的套利案例,作为《套利江湖历险记》的结尾,本篇文章来梳理下套利模式的发展历程,并对套利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些前瞻性的判断。


01

套利交易原理


套利交易是指在买入或卖出某种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并在某个时间将两种合约同时平仓的交易方式。


套利交易 的本质,就 是利用不同市场(时间、地点、品种)之间的不合理价格差异来谋取低风险利润的一种交易方式。


套利交易与投机交易的区别在于:投机交易关注绝对价格变化,而套利是从不同合约彼此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套取利润;投机交易在一段时间内只作单方向的买或卖,而套利则是同时进行双向操作。


相比单边投机交易, 套利交易具有波动率 低、 风险低 、收益稳定的特

02

传统套利模式


传统的套利模式,在期货从业考试教材或者各期货公司的“扫盲”式宣传资料中有大量的介绍和案例,无论是买现货注册成仓单去交割,还是买近月合约交割到仓单,然后卖远月合约交割回去, 其本质上 都是 无风险 的交割套利 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投资者只要算好各种成本,如运输费,入库费、检验费、仓储费、交易手续费、交割手续费、增值税、资金利息等,只要价差空间能够覆盖上述成本,基本上就可以进场操作。由于该模式下时间期限为正向(先有货物到手,后卖出交割),所以理论上只要资金充裕,完全是无风险的套利。


从某种意义 上讲,交割套利本质上就是资金套利,没什么技术门槛,只要资金量足够大、资金成本足够低。


在07、08年之前,由于期货市场效率较低,投机资金兴风作浪,经常使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远月合约与近月合约出现不合理的差价,而大多数产业客户对期货市场比较陌生,不敢进场套利以纠正价差,从而导致该模式的收益率较高。之后,大量资金涌入这一无风险的套利领域,加上产业客户的逐渐介入,投机资本日益理性、机构化比重上升,该模式的收益率大幅萎缩,早已度过了黄金时期。


03

基差套利模式


基差是指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基差套利就是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套利。


与传统套利模式使用标准仓单、最终以实物交割实现利润的方式不同,基差套利的现货资产不是标准仓单,而是普通的现货仓单甚至是不同于期货标的的现货商品,在利润实现方式上也不是期货交割,而是现货商品销售、期货合约平仓。


由于突破了 标准仓单的 桎梏 ,使得 投资者 可选择的现货商品 在数量和 种类 上有了 质的飞跃,盈利空间也大幅度增加。 在基差套利中,可以考虑淡旺季转换、资金因素、供给冲击、进口盈亏、品牌价差等因素,还可以考虑非标品的基差套利。


该套利模式收益率略高,盈利也较为稳定,需要投资者具备畅通的现货购销渠道和一定的基差套利经验,具有一定的投资门槛或进入壁垒。目前来看,参与者以产业客户、期货公司的现货子公司和专业性的套利机构为主。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由于普遍使用基差定价模式,所以基差套利的空间较小,而化工、黑色、农产品等产业领域尚未普及基差定价,相应地基差套利的空间就更高些。


0 4

非交割性跨期套利


在交割套利和基差套利中,由于现货端资产占用了大量资金,使得投资收益率大打折,因此,非交割性跨期套利应运而生。 该模式 不以实物交割为目的,也 涉及 现货商品的购销,而是 同时 买入、卖出同一 期货 品种不同 月份的 合约, 并以 双边合约 平仓来实现盈利目的 一种 “虚盘”套利,资金占用少,资金收益率高。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按照时间期限的方向,将非交割性跨期套利分为正向套利、反向套利及组合式套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觉得按照价差形成的机理不同,可以分为定价分歧套利、震荡套利及弹性套利。当然,这一领域参与者众多,不限机构或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探索相应模式,或者给出自己的“定义”。


在品种特性上,化工、黑色及农产品等品种价差波动剧烈,盈利空间大,但缺点是多数品种每年只有3个月份合约较为活跃,在一定期限内套利逻辑或价差方向比较固定;有色金属多数是逐月活跃,每年有12个月份合约可供交易,不同月份的套利逻辑或价差方向各有不同,但缺点是逐月交割导致期货价格被现货价格“锚定”,价差空间较小,盈利空间相对有限。


该套利模式资金占用少,收益率得到了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但由于其“大踏步”地抛弃了实物交割这一价差纠正的强制手段,所以风险度也相应上升。尤其是反向套利,一旦操作不慎、遇到近月合约“逼仓”,很可能引起较大亏损。


05

跨市场套利


跨市场套利是指利用同一商品在不同地点(市场)的价差进行套利的模式。


市场上最常见 的,莫过于伦铜与沪铜之间的内外盘套利。 按照套利逻辑的不同,可以分成汇率趋势套利及贸易盈亏套利,黄金、白银、铝、锌、镍、铅等品种的内外盘套利也大致如此。


国内 来看 跨市场套利 最常见的 莫过于 黄金、白银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与 上海 期货交易所之间的套利 由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模式多为T+D合约,既可以现货交割,又可以通过支付延期费用继续持有,所以合约的定价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配合上延期费用的收付、黄金租赁等模式,其玩法也比较多样。另外,广西糖网与郑商所的白糖套利,无锡不锈钢与上期所的镍套利,也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参与者。


进一步地 ,美豆与连豆、日胶与沪胶、美棉与郑棉、 糖与郑糖、 豆油与大连豆油、马盘棕油与大连棕油等等 也可以形成不错的套利组合 虽然此类组合在交割标的上有较大差异,多数无法实现跨市场交割,但由于进口贸易链条的存在,使得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对相应贸易商来说存在低风险的套利空间;且汇率波动、库存差异,尤其是国内收储调控政策的影响,使得面对同样的宏观经济影响,内外盘商品的价格波动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性,也给专业机构带来大量波段操作的机会。


由于地域不同、市场参与者不同、各国库存水平不同、汇率及进出口政策的变动,太多的因素阻碍着价差的纠正,从而导致同一商品的跨市场套利尤其是内外盘套利空间相对较大。但跨境资金的调拨、跨境套利的组织实施、境内外资讯信息的及时把握等方面难度较大,风险也较高,参与者也多以相应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商或大型专业套利机构为主,个人投资者难以介入其中。


06

跨品种多空对冲


终于说到跨品种的问题了。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市场上常常将跨品种多空对冲称之为“套利”,但实际上跨品种是没有交割机制约束的,价差关系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纠正机制,很难说相互之间多少价差是合理的。


对于有产业链关系的,如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压榨套利,铁矿、焦炭与螺纹的钢厂套利,豆油与棕榈油、菜油之间的替代套利,还算是有些逻辑上的“理由”,但实际的套利过程也经常充满曲折坎坷。看看近两年的钢厂套利吧,相信不少人也是一把辛酸泪。


至于玉米与小麦,棉花与PTA,化工品种之间及金属品种之间,基本上替代性或伴生性联系不强,称之为“套利”十分勉强,所以应认为是“多空对冲”,是对未来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系统性风险等大背景因素的“对冲”。


由于没有强制交割机制的纠偏,所以相应品种之间的价差往往没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局限(尤其无产业链关系的品种),本质上类似于单边投机头寸,风险也不比一般的单边投机交易低。但如果能深入研究各品种的基本面,找到价差一定回归的必然因素,其收益要比一般的跨期套利高,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交易模式(如今年的买锌空铝交易)。但在交易过程中,切记要控制好风险和仓位规模,并严格止损。


07

套利 模式 未来趋势


国内有个特点,就是人比点子多,钱比人 多!


所以,无论是养猪养鸡种生姜大蒜,还是风能、光伏、LED,只要听说能赚钱,大家就一窝蜂地涌入进去,直到把整个行业搞亏损为止。


套利 交易也不例外!


传统的交割套利,如今收益率低的可怜,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不出多少;还算有点儿门槛和壁垒的基差套利,现在也日益“红海”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