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知圈
解局还需圈中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政知圈

履新4个月后,他进了常委班子

政知圈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16 19: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撰文 | 孟亚旭    编辑 | 傅凝

官方宣布50岁的周江勇跻身浙江省委常委班子时,距离他履新温州市委书记仅4个月。

今天(6月16日),官方发布消息,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了12位省委常委,周江勇和省委统战部部长冯志礼,成了浙江新班子中的“新面孔”。

因为这则消息,让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再次注意到了浙江南部的这座城市:温州。

铁三角

“昨天的温州曾敢为人先、引领潮流;今天的温州已走出低谷、率先突围;明天的温州正蓄势待发、酝酿蝶变。”就在昨天,还是厅官的周江勇接受媒体采访时,用24字总结了温州的“前世今生”。

虽然仅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早在30年前,“温州模式”就与“苏南模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标杆。在浙江的经济版图上,温州总量排名第三,位居杭州和宁波这两座副省级城市之后。

于是,这三座城市也被称为“铁三角”。

“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也是周江勇履新温州书记后多次提到的一句话。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的小伙伴先后探访过“铁三角”,对温州民营经济印象尤为深刻。

一是地方官员人文底蕴较为深厚,思维活跃、并且相当开明,对民企发展不大包大揽;二是民企在当地扮演积极的角色,例如某家名企自己掏钱修了门口的道路,就被允许给这条路冠名;三是企业家很讲政治。政知君到访柳市镇的两家隔路相望的大企业,都设立了党支部,党建活动搞得很是扎实。

在分析人士看来,浙南扎实的底子不仅出经验、出干部,还让民营资本向更大的范围流动。

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温州一度遭遇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直言,“2012年前后温州的多项指标更是在浙江‘垫底’,全省‘老三’的排名险些不保。”

不过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去年温州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过去5年年均增长实现7.6%,情况大致好于预期。

此时履新的周江勇到任后率领代表团到杭州、宁波学习经验,多次表态,“希望老大哥多多引领、带领我们,进一步加强各层面、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而他本人就是“铁三角”之一——宁波——成长起来的干部。

接棒“温州模式”

在周江勇之前,温州也有几位市委书记跻身省委常委。

身处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主政的官员大多要面临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经历多方历练。

如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被认为是当地经济出现困难的10年。

温州党校副校长蒋儒标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温州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且始终处于上升阶段。然而,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温州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十年间,温州经济下滑非常明显,规模速度差距拉大,社会群体事件增加,尤其是一些官员存在精神懈怠。

打破“瓶颈”的,是国企杭钢集团技术干部出身的陈德荣。

陈德荣掌舵温州,在2012年7月,此前他的身份是浙江省副省长,之后他对温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陈德荣跻身常委,是在他担任温州市委书记2年后,期间他经常工作到凌晨,因劳累晕倒了三次。

此后,陈德荣在担任了1年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后,回归本行到了宝钢集团,如今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接棒陈德荣的,是陈一新。

他在书记任上1年半后跻身常委,之后,他先是进京而后到地方,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据媒体报道,任温州市委书记期间,陈一新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并要求温州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他直面外界对“温州模式”的种种质疑,强调“温州模式”没有过时,“温州模式”仍具活力,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

回归与走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身为“改革试验田”的温州,在这几年出现一个新的动向:回归创业。

早年前温州人四处打拼,素有候鸟之称。不过许多人恋家,节假日尽量抽空回乡探望。也因为这样,温州地方官员借节假日会邀集温商恳谈。根据官方数据,仅2015年,温商回归总量保持连年翻倍态势,实际到位内资111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与此同时,温州还有一些官员走出去。近年来,温州主要领导有两人进京任职:刘锡荣和陈一新。

  • 刘锡荣于1990年1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经浙江省副省长、浙江省纪委书记两个岗位后,于2000年入京担任中纪委副书记至2007年10月,那时他已满65岁。

  • 陈一新在2年温州市委书记生涯后,赴京任职,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另外,除了陈一新,还有两位原市委书记辗转之后到其他省份任职:蒋巨峰、李强。

资料 |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华网  澎湃新闻 华夏时报等

校对 | 李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