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想当“断舍离”还是“迷恋藏”?
前不久,物质生活书吧就这一话题展开了一次有趣的辩论。而在《奇葩说》里,何炅就曾问大家:“你有没有一些东西,其实很珍贵,但又不知有什么用的物品?”
结果,是必然的。
赵又廷拍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私藏”了角色夜华的三套衣服,蔡康永小心翼翼地拿出朋友送的定制人偶,就连“定期扔东西”的罗振宇也表示,朋友送的刻有自己闺女名字的金砖,没法打首饰,不能卖,还得专门买个保险箱锁起来,但这是他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东西。
说到底,无论选择“断舍离”还是“迷恋藏”的方式,需要让人反思的是“自己和物品的关系”,主角是自己,并非物品。
而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则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解构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50法郎,本名吕晓正。1982年生,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深圳。
像素绘画的创作,是他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将细微、琐碎的日常物品诗意化。
2016 “已是此时”个展,上海collective by PURE空间,上海
2019 绘画的力量—中国新锐艺术展,世贸商城展览馆,上海
2019 青年艺术100“UP/DOWN”,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2018 第四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新生万象”,世贸商城展览馆,上海
50法郎的作品,留存着多数人最快乐的儿童时光:玩具、汽车、动画片、蝈蝈、蟾蜍……
穿越旧时光,有哥哥揣在口袋里的游戏机,妹妹藏在枕头底下的大白兔奶糖,妈妈的脚蹬三轮凉皮摊,爸爸未燃尽的烟头……
尘封的记忆如同低清的像素,这种模糊感,或许就是物品几经时间刷洗留给我们的魅力。
它们可能是历史,可能是现在,但一定是我们周边的真实存在。就像今年即将20周岁的物质生活书吧,它同样见证和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50法郎走进物质生活书吧,与我们有一次共享。
这个展览来自一次偶然。
2009年4月,50法郎同一天里追随着梁文道连听了两场讲座,来到物质生活书吧,梁老师看了他的一批插画后主动给了他通信地址。
2013年初,50法郎更换了手机,开始了手机的绘画及像素创作。
2019年11月底,在深圳地铁五号延长线的桂湾站,50法郎用一面像素墙码出了深圳的云和海。
这位“手机患者”,把数字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认作一种日常的记录方式,对着一辆县城的三轮车、一瓶老干妈,完成了他的诗意化的“喃喃自语”。
然而,这些“失真”感十足的碎片化记忆,与技术流的“高清”范式背道而驰,却自带幽默和异常市井,像极了“过家家”游戏里的玩乐扮相。在一个即将20岁的书吧里,50法郎将旧味元素分层排列,悬挂油滋滋烧鹅,复刻小区健身器材,摆布关公和锦旗,带着走家串门般的市井镬气,迎来2020新的一年。
解读这些模糊化了的日常标本,“失真”会不会导致“失准”?这种表达介质的探索,看似复古,却激发了我们对多元社区空间持续探索的好奇;面对被消费场景改变了的邻里关系,新型消费空间还有没有应该有的样子?书店的未来还需不需要被格式化?
看似相熟的物件,在新的场域条件下重新催生;记忆里的支离破碎,却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寄语新的一年,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并祈祝--福运“萌神”。
展览介绍
本次展览穿梭于
『
生活必须的衣食住行百货店
』
、
『
男女老少的露天健身房
』
、
『
临街铺子香味四溢的烧味店
』
,可谓“精彩的一天”。
新年将至,一大早跑进发廊,烫一头时髦卷发;到百货商店为家人采购一批吃喝玩乐和年货用品;在街角拐弯的地方,阵阵香气扑鼻,不由得拎上两只烧鹅做晚餐。
街坊四邻、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围坐几桌,青年人几次推杯换盏后,老人和孩子们早已溜达到小区的露天健身房,抢器材,放鞭炮,唠家常……
“过家家”
——物质生活X50法郎个人画展
展期
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31日
活动地点
物质生活书吧
(深圳福田区百花二路百花公寓一栋一楼8号A)
更多文创请到店发现惊喜,企业团购和代销有优惠,会员同享折扣
。
物质生活书吧
物质生活书吧成立于2000年8月,得名于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随笔集《物质生活》,这里有书、有咖啡、有美酒、有音乐、还有阳光,书吧曾获2010南方阅读盛典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人文书店,是深圳的文化地标之一。
2018年改造后重新开业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