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名深圳五岁男童走失后又被找回的经过,同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安全,防止儿童走失。文章还列出了儿童易走失的场所和家长应对孩子走失的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深圳五岁男童走失后被找回
一名深圳五岁男童因独自出门寻找妈妈而迷路,最终被警察找回。这起事件提醒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
关键观点2: 儿童易走失的地点
商场、公园或广场、车站、超市、游乐场、大型晚会现场等是儿童容易走失的场所,家长在这些地方要特别警惕。
关键观点3: 孩子走失后家长怎么办
广播寻人、十人四追法等都是孩子走失后家长可以采取的寻找方法。此外,家长平时也要教育孩子应对突发状况,可做模拟走丢情境训练。
关键观点4: 家长需注意的事项
家长需警惕一些误区,如不足24小时不能报警、只教孩子牢记家长电话、不和陌生人说话等。孩子安全无小事,家长要时时留意。
正文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给警察蜀黍……”
那问题来了
当你在路边“捡到”一个小朋友时
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家里有小孩的
“好好照顾”
这根弦永远不能松~
稍不留神
孩子可能一溜烟跑了
最近
深圳一5岁男童,就失踪了
结果找到之后
让人哭笑不得
据东莞市塘厦镇警方消息——
近日中午11时50分,塘厦警方接到陈先生(化名)报警称,其
在沙湖执勤卡口往深圳方向100处,发现了一名小男孩,独自一人往塘厦方向走来。
因担心孩子的安全,陈先生提醒孩子先在路边安全位置等待,然后报警求助。
此时,沙湖执勤卡点巡逻警车正好经过
陈先生赶紧招手求助
得知情况后
执勤警力驾驶警车在路边找到了孩子
并将他带回了卡点
由于孩子还小
执勤警员无法获得家长电话、
家庭住址等有效信息
怎么帮孩子找家长
成了个难题
得知孩子就读的幼儿园名字
执勤警员发现
这显然不是塘厦辖区内的幼儿园
民警猜测
孩子估计是从深圳过来的
随即将情况报告给塘厦总台
随后
小男孩被警察叔叔带回来卡点
在卡点里,孩子一脸“淡定”
丝毫没有走失的紧迫感
面对民警的询问
小家伙也丝毫不胆怯
甚至主动和民警攀谈起来
小男孩:“我家有好多奥特曼卡片,堆起来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等我回到家,还要拆剩下的卡包呢……”
民警一下子就被逗笑了
纷纷掏出自己口袋里的糖
给孩子吃
半个小时后
门外突然传来声音
执勤警员一看
一辆粤B号牌警车停在了门口
民警带着孩子往外走去
发现是自己的家人
孩子开心地跑了过去
原来,
当天孩子的妈妈外出买菜
小男孩独自出门想去找妈妈
谁知道却越走越远
迷了路都不知道
待妈妈回到家
才发现小男孩不见了
于是赶紧报警求助
在深圳警方的协助下
小男孩的家人来到塘厦沙湖执勤卡点
找到了他
有网友表示
这个小孩哥也太厉害了
走这么远
有网友表示
要提早教会小孩子们背电话号码
不少人为热心群众以及警察们点赞
虽说最终都有惊无险
但这件事
再次为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看好孩子
如何防止儿童走失?
以下这些最易发生儿童走失的地点
在这里提醒家长们提高警惕
据统计,以下6大场所,儿童容易走失:
商场、公园或广场、车站、超市、游乐场、大型晚会现场。
比如说公园、游乐场
,由于地点开阔,容易吸引小孩松开家长的手,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人的心情也是比较放松的,可能会因看护不当而走失。
而在汽车站、火车站
,人流较多,各种人混杂其中,加上携带物品、行李等,孩子走失更易发生。
此外,在超市、商场,带娃的家长也尤其要注意。
超市隔断较多,柜台和柜台的陈设也比较相似,对于孩子来说,走失风险也随之增加。
❶
广播寻人:
一名家长守在儿童失踪地点等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起广播寻人。
❷
“十人四追法”:
父母双方一方原地不动,一方发动亲友10人向四个方向寻找。搜寻分成两部分:首先,在2公里以内,沿着大路安排4人,一人找一个方向;再安排4人,在2公里之内搜寻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力求在人贩子逃走前将其截住。
再安排剩下两人,一个去报警,一个人回家留在家里。因为有时孩子可能已经自己回家。
最后,家长平时也要多教育孩子应对突发状况,可做“模拟走丢”情境训练,让孩子记住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
此外
孩子走失时
下面这些
“误区”
要注意!
▼
不是所有失踪案件都要等到24小时才会立案,
儿童失踪要立即报案
,以免错过最佳时间!
孩子不慎走失的多数情况下,家长会很慌乱地立刻四处寻找,
而忽略了应有人留在原地。
为了让孩子万一遇到情况能联系上家人,很多父母教孩子背手机号,突发情况下孩子会因受惊吓而忘掉。正确的做法是,除了让孩子熟记家人手机号码外,还应该不断给孩子灌输“遇到突发事情打110”,简短易记
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不善交际,而真正遇到危险时,反而难以向他人寻求帮助。正确做法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人员名单,
例如警察、公共场合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等,安全名单以外的都是陌生人。
孩子安全无小事
做家长的一定要时时留意!
扩散给身边有娃的朋友
一定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