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触电的人是活人还是死人?我的概念很简单——是活着的死人!看上去还在哪里晃动,实际上人已经死了。结合到企业管理是无创新条件下的竞争与价格。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简单来讲就是两条线:一条是价格线,一条是成本线。这两条线我把它比喻成为电学里面的火线跟地线。价格线就是火线,成本线就是地线,这两者之间构成的电压,也就是我们企业的利润——利润无非就是在中间这两条线之间的一个面积。在没有创新的前提下,这种产品在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一定是低的,红色的这条线一定是往下走的。
改变红线有可能,但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产函数,改变生产函数也就意味着要采用创新的办法,每一次公司的提价都要以创新为基础。现在很多企业也在提价,但是只是给顾客一个简单的理由是原材料涨价了。原材料涨价的确是提价理由,但同样的情况下,别家企业没有涨价,顾客会选择谁就一清二楚了。什么情况下价格可以往上走?那就需要告之顾客这种产品已经“变掉”了,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产品,这样顾客才能承认价格的上涨。
这条红线现在暂时假定是没有创新,既然没有创新,红色这条线就要不断降下来。如此一来,蓝色的线下不去,那就肯定会碰到一起,碰到一起就要“触电”,就要“短路”!
因此企业“触电”谁会来救?我们来看几种可能:
1.
政府救不救?从个案来讲可能会救,如果从整个行业来讲政府肯定救不了,也不会救。如今中国经济形势比较吃紧,政府要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贷款,那么对每家中小企业都要进行扶持吗?不是,只是挑了几家,而且只挑那些经营得好的企业。因此,企业不要指望自己要死的时候政府会来帮忙,那是做梦!即使真要帮也是爱莫能助的,最多就是同情一下。
2.
政府不救,那么顾客或者消费者呢?更是不可能!消费者本身强调成本最低,如果消费者救,那怎么还有跳楼价,怎么还有放血价?降价越厉害,商场里的人越多——消费者们通常都是“趁火打劫”的。
3.
那么同行救不救?竞争者救不救?更加不救!而且他们会开心得不得了,企业还没倒下,就已经张罗着要收购或是兼并了,他们通常是落井下石!
4.
银行会不会救企业?银行更加不会救企业。中央的政策已经放开,中小企业要放贷,现在问题是银行不肯放,因为银行也要自负盈亏的。如果真要给中小企业放贷款,银行肯定会找政府担保,否则银行根本不贷。
在这种情况之下,唯一的方法还是刘备的那句话——唯有自助,才有天助。老天永远帮有能力的人的忙,要符合优胜劣汰原则。
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蒋介石派宋美龄到美国游说,美国总统杜鲁门接见宋美龄的时候,美国记者问她中国凭什么跟日本人打,美国凭什么要帮中国?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告诉他“自助者天助”,就因为这句话,杜鲁门同意出兵中国。为什么?因为美国总统听明白了,美国军人并不是作为中华民国政府的雇佣军,只是过来帮帮忙,出点武器就行了,真正打仗的还是中国人,这实际上还是自助者天助。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自己做不起来就不要说话了,我们所有的荣誉都是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绩效,但只要企业绩效下来就全部抹光了。
盈亏平衡点到底是什么点?我经常问企业家做得怎么样,很多人说马马虎虎。什么叫作马马虎虎?他说就是保本,不亏不盈。我马上纠正他,我说你触电了!已经死了!在企业管理里面绝对不能简简单单把盈亏平衡点看成保本点,盈亏平衡点就是企业死亡点,一个企业经营不能出现盈亏平衡点!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赚钱,只要是企业没有理由不赚钱,只有盈利才能活下去。因此,我们要提高盈亏平衡点的风险等级,盈亏平衡点更多地应被理解为企业的死亡点而非保本点。一旦出现盈亏平衡点,企业就启动了死亡程序,最终结果就是慢慢步入死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