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资管号
“水木资管号”是依托大资管行业的数千名清华校友资源而设立,本号立足清华,面向全国,这里有经典的财经文章,优质的项目信息,浓浓的人文情怀,这里是我们温情的精神家园。若要项目信息,请输入编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收评:创指回落收盘微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资管号

大家谈|朋友圈里的社会逻辑

水木资管号  · 公众号  ·  · 2017-06-30 11:32

正文





朋友圈里该不该有哲学思考?哲学领域该不该谈论朋友圈?我想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我向来主张哲学大众化,哲学思考也应该跟着社会的发展一同进步。在我们这个时代,朋友圈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试图去逃避这个话题只能是自欺欺人,所以,我们确实应该专门就朋友圈这个话题发起一次深刻的讨论。讨论的主要方式,自然应该从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人谈起。


一、 每天都发朋友圈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一些人,他们几乎每天都发状态,有一些人大概是在给工作做宣传。对于这些人,我并不反对,也不排斥,每天能看到他们发状态,这就证明他们活得好好的,没有遭遇什么打击。当然,这样的人不应该太多,如果身边太多这样的人,这不是别人的问题,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么是你不知不觉喜欢这类人,要么是你交友不慎。
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也是每天都发状态,但却与工作无关,他们就是单纯的表达自己。对于他们中的有些人,我起初是排斥的,我觉得他们每天都刷存在感,其实是因为内心不够成熟,不够强大,需要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但是后来,我却有所改变,我惊讶于他们内心的强大,敢于将自己的世界公之于众。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并不理想,身边的人有各式各样的想法,一个人敢于将自己很多想法表达给这个世界,必须有敢于接受别人“冷嘲热讽”、“不屑一顾”、“评头论足”的勇气。所以,我敬佩这些人。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我们其实可以从这些人的朋友圈中学到一些东西,那就是坚持。这些人大多会长期关注一件事情,比如坚持关注新闻、坚持锻炼、坚持远行,甚至坚持吐槽。这种坚持绝对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即便是坚持吐槽,我也是非常敬佩的,不是讽刺,是真正的敬佩,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找到一件事物可以吐槽的方面,这也是需要能力的。
当然,我最敬佩的还是他们强大的内心,如果有人对常发朋友圈的人依然不屑一顾,我认为你有这样的权利,但是我想要指出的是,这是别人基本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不关注,甚至也可以报以不同的立场,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他们对待生活有自己的态度。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可以选择性屏蔽,但即便屏蔽了,也决不能说是别人 的问题,因为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心态不端正,无法接受这个世界中的一些人和事!


二、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


我过去喜欢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现在,这种想法却有所转变,反而喜欢那些经常发朋友圈的。在这些不发朋友圈的人当中,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没有通过微信发状态的习惯,或者干脆因为技术障碍不会发,或者干脆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发。这部分人是选择问题,我们不必过多评论。我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刻意的不去发朋友圈,即便内心有极大的欲望想表达自己,依然克制住不发。我想这部分人大多有一些内心的障碍无法克服,比如,他觉得当下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他还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这个世界;或者,他像过去的我一样,觉得发朋友圈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对于这部分人,我并不觉得需要做出改变。如同别人有权利每天都发朋友圈一样,你们也有权利保持这种自认为不理想的状态,或者也可以保持不愿意发朋友圈的立场。我想指出的是,你们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自己,而不是去在意发不发朋友圈这个形式。让你愤怒的、不甘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自己,也许只是你还无法面对自己。


三、 喜欢给别人点赞的人


我的身边有一些好友,他们总是喜欢给别人点赞,慢慢的,我也学着去给别人点赞。其实,点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能够引导你去关注他人,让你暂时放下自己,去做他人的配角。喜欢点赞的人,大多是心态乐观的人,喜欢去关注他人的情绪变化,这部分人也大多是有爱心的人。不信,你去观察一下,喜欢给你点赞的人是不是在生活中喜欢微笑的人?我想多数是的。
值得指出的是,点赞本来应该是一种交易行为,慢慢你会发现,如果你经常给某一个人点赞,那么他也对等的会给你点赞。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现象,这样的点赞行为更稳定,是对等朋友的典型现象。如果你发现,有一个人总是喜欢给你点赞,即便你从不给他点赞,他也坚持给你点赞,那么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异性之间的喜欢,要么是这个人真的很欣赏你,亦或者他是你的家人,尤其是长辈,他们可以无条件的关注你。


四、 不喜欢回复别人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给别人点赞的人,也愿意去关注他人的生活。这种关注大多会获得别人对等的回应,这样我们的友谊也是可以持久的。但是,我也确实发现有一群人,他们几乎很少回复我的留言,有的甚至干脆一条都不回复。对于这种现象,我也分析出几条原因。一种是他们非常喜欢这种被他人关注的感觉,但却不愿意付出对等的“劳动”去回复;一种是他们并不觉得我是一个多么值得在意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回复,没时间干脆就不回复了;或者还有一种人,大大咧咧的,并不觉得回复他人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或者他觉得发朋友圈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发完了也并不一定非要去关注、回复。
对于以上这几类人,我当然也有自己的分析。无论是不在意回复留言的人,还是并没有把我当成值得在意的朋友的人,很显然,我对你的关注会越来越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当我知道我对你的关注你并不在意时,那么我又何必去“付出”呢?这不单是一个人付出是否一定需要获得回报那么简单,一个人还需要确认“自己的付出是否被对方尊重”,如果对方连自己的回复根本都不在意,不重视,那么这种付出连付出的价值都没有了,那一个人又何必坚持付出呢?自然慢慢就不再关注了。如果那些不经常回复留言的人只是因为大大咧咧,或者粗心大意,不经常回复,那么我倒是要提醒了,如果你真的在意交朋友这件事情,那么请一定认真的回复留言,如果你的一条状态有10条留言,而你只回复了9条,对于你来讲,你回复了90%,错过了10%,而没有收到回复的那个人却错过了100%。此外,如果你对交朋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自然对待自己的人生也是无所谓,那么别人也会对你无所谓;同样,如果你对待交朋友认真负责,你的朋友也会对你认真负责。
另外,你也千万不要以为,朋友圈并没有那么重要,有机会可以当面说清楚。但我要告诉你的事实是,在当今的时代,几乎99%的对话都是通过手机实现的,我们过去面对面的朋友也几乎都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头像了,如果你真的不在意朋友圈,那几乎是抛弃了你的整个社交圈。


五、 离不开母校的人


我的身边有一些人毕业于很不错的大学,有时候他们会发一些有关大学的消息,比如大学排名,比如校园照片等等。偶尔发一发我并不觉得如何,但是我要奉劝那些遇到此类信息就发的好友。这不是发一条朋友圈那么简单,其根本是有些人从心理上离不开母校。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个舞台的关注,那些名校毕业的人记忆最深的便是别人对于他名校身份的关注和羡慕。但是毕业以后,人们需要逐渐的融入社会,忘记过去一时“虚幻”的光环。但有些人依然无法摆脱对“舞台”和“聚光灯”的渴望,生活中又确实没有那么多由头帮助他们赚取关注,于是母校的光环便成了借口,只要遇到有关母校的信息,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发出来,赚取他人的关注和喝彩。
对于这类人,我称之为“离不开母校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些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巨婴”,他们从心理上是不够成熟的,对过去有太强的依赖。


六、 活在武侠里的人


我们在看武侠作品时,听到过“神交”这个词,所谓神交,就是张三听说过李四的威名,李四也听说过张三的大号,但却从未见过。实际上,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我的朋友圈里大概也有些知名人士,比如一些作家、主持人、网红、青年创业者等等,他们也是经常发状态的,但其实大家并不是十分熟悉,偶尔的点赞关注也是有去无回,实质的文字交流几乎没有。那么,这些人之间有没有交流呢?我想还是有的,这就是神交。
比如张三发一条朋友圈,我看到了,但是既没有点赞也没有回复,李四、王五发了朋友圈,我也是同样的反应,我若是发了朋友圈,也几乎是同样的反应。但我们之间也确实产生了交流,我关注了他的状态,他也很有可能关注了我的状态。我们互相之间也会有交流和启发,但这是一种单向多次的神交方式。
我想借此告诉大家的是,对于一些朋友,不要因为没有实质的交流就删掉,如果他的朋友圈确实很有营养,不如留下来,这种神交也不失为一种交流。

你的朋友圈还有哪些有趣的人?


作者简介:丁力,独立的社会观察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新浪微博“丁力中国”,[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水木资管号”是清华大学青年校友发起创立的公益性思想交流平台,主要依托分布在国内外资本管理行业的数千名校友资源而设立。本号立足清华,面向全国,以“关切、交流、发展”为理念,以“经济金融·人文社科”为主要方向,定期发布原创深度文章,打造“有热度的话题,有温度的情感,有深度的思想,有高度的评论”。 

  “清华资管群”由从事资本管理行业的清华校友组成,成员覆盖全球众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中高层,是覆盖最为广泛的校友群。目前已有15个群(5000人)。

内容包括项目资源、职位对接、疑难解惑、课外活动、其他…正在筹划项目路演、线上线下讲座等更多更好的干货信息。 

群秘微信号newnangua(申请说明格式:学院—班号),仅限清华校友加,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