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ITUTE|BLOOM绽|为城市展/为城市战
近现代以来,建筑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似乎早已是不言自明的,然而除了作为一些建筑作品的语境条件提及之外,在建筑历史的研究中
很少
有过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次推送介绍的《建筑与资本主义:1845年至今》这本书可以说是近十年来的一次有益的再尝试。
正如这本书的导言中提到的那样,尽管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塔夫里并不是建筑学界最早对资本主义展开批评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旧可以说他对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视野是最为基进的,他将建筑体制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这一方式也是最为彻底的。
总体来看,《建筑与资本主义》这本书,或者说
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要跳出已有的建筑史,重新发展出一套更为宽泛适用的批判框架,而是将自己的工作限定于不同时代和地域中具体的案例分析。
不管怎样,这本书还是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后塔夫里时期将建筑与资本的议题重新结合成相互投射的场域,甚至可以说这种选题限定的言下之意在于,只有深入到那些所谓的经典建筑史的坚硬地形中,才更有可能打开一个开阔的地带。
《建筑与资本主义》讲述了经济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11位历史学家分别以全新的文章讨论了他们最熟悉的时期,探讨了文化和经济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你会发现这些历史学家处理的经济问题多种多样,但却出人意料的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过案例研究,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叙述,到 2011 年结束,并由主编佩吉·迪默[Peggy Deamer]撰写导言,将主要主题串联起来,让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其他建筑师是如何应对类似的经济状况的。
本次推送的文章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主编的序,交待了这本书是如何从学科体制中的研讨活动发展而来的;其次是当年该书发布时对谈活动的纪要,再次是从那场对谈中引发的余论,是否所有建筑都是政治性的?院外分两期发布。
通过关注前辈建筑师的经历,给到现在的读者,是否真的有机会避免重蹈覆辙吗?让我们先引用一段齐泽克讲过的来自共产主义时代的精彩的老笑话:
有人从东德被派到西伯利亚工作。他知道自己的信件会被审查员看到,所以他告诉自己的朋友们:“我们来定个暗号。如果你们收到我的信是用蓝墨水写的,那我说的就是真的。如果是用红墨水写的,那就是假的。”
一个月后,他的朋友们收到了第一封信。所有的内容都是蓝色的。这封信上写道:“这里的一切都很美好。商店里到处都是好吃的。电影院放映来自西方的好电影。公寓又宽敞又豪华。唯一买不到的就是红墨水。”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拥有想要的一切自由。但我们缺少的是红墨水:表达我们不自由的语言。我们被教导谈论自由的方式——反恐战争等等——伪造了自由。这就是你们在这里所做的事。你们正在给我们所有人红墨水。(
Slavoj Žižek, Sept 17, 2011)
过去的几十年来,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说人们曾经幻想后现代主义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姗姗来迟的终结者,那么今天看来,恰恰相反,资本主义一如既往,还是如此的灵活多变。正如齐泽克在他关于红墨水的笑话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没有开始想象替代方案的工具。
《建筑与资本主义》这本书当然也没有提供某种替代方案,而是为了说明过去是如何阐述替代方案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又可能如何去阐明它们。再节选一段本书的撰稿者之一
迈克尔·索金[Michael Sorkin]的文字吧:
把居住和服饰这两边给联系在一起,那肯定是个阴谋,而且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让大写的“人”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广告宣传和名人效应来掩盖我们自己,不要在我们的头盖骨上镶金带钻。我们也不应该屈服于我们自己这一方沉闷的家长式理论(这种理论常常是在啜饮桑塞尔酒的间歇时产生的,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是偶然而已),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偶像破坏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压迫的另一种策略。如果你还是坚持要这么说,那就称之为“否定”吧。我们要冒着一定的风险,跨过反讽或愤世嫉俗的桥梁:谁想要一场毫无乐趣的革命?
《建筑与资本主义》发布活动对谈人|2013年11月
Q. Riano, M. Sorkin, P. Deamer, T. Angotti
建筑与资本主义:1845年至今|对谈活动纪要
|上
|
2013
这本书是我2010年和2011年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两期题为“建筑与资本主义”研讨课的成果。这两期研讨课是我2008年开设的另一门课“建筑,911之后”的延伸,而那门课本身又是从我所教的当代理论课的最后一周发展而来的,那一周对我来说,是最具思辨性的一周,也是最难与整个课程连贯呈现的一周。
之所以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是因为我要死磕那些我最不清楚但也最感到好奇的事情。我原本从批判理论中学到的东西,似乎无法完全解释我所了解的911事件之后建筑学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人们要求建筑学更加地切合实际——终于,我们不用再只争论到底是blob还是box了
【
译注:blob是一度很“热门”的建筑概念,在这里不多做解释。如果没记错的话,在库哈斯
/OMA的《Content》一书中曾经用街霸游戏的画面描绘了一幅“blob”vs“box”的场景。】
——
然而与此同时,建筑学理论却退场了。正当理论能够和实践一样,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抓手时,它却避之不及了,这看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参加911研讨课的学生相当出色,他们对许多我没有想到过的问题保持着警觉,其中不少是经济问题:谁是重建世贸中心的参与者?新奥尔良的超级穹顶是如何融资的?环保主义是如何向我们推销的(或者并没有)?我从中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建筑——无论是职业的还是理论的——从钱的问题中脱出来讨论,由此,我想知道的再多些。
但当时,对钱的重视与我对工艺和设计的建筑兴趣格格不入;$=artifact,这种直接的公式是无法想象的。但可以想象的是,我坚信工艺是制造者
/
设计师的某种姿态,而制造者与设计者之间的“
/”
就是建筑学种某种有趣的分裂;这种姿态与一个人,或者说一类人群如何感受他们被给定的工作相关;而这种感受又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状况有关。
设计无法摆脱主观性,或者说这种主观性也不能摆脱劳动环境。我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参观美国和中国的公司和工厂,了解建筑的实际生产情况,其中既包括设计,也包括制造——得到了耶鲁大学格里索德基金的两笔资助,对此我深表感激。即便经济学并不是我的专业背景,但是把钱这个问题拉到前台来,看起来内容还是颇为丰富而有趣的。难道我们所有的理论家不都喜欢讨论这个问题吗?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对我们的打击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好吧,是的,除了像我们看待耐克那样去赞美建筑的优势,用来顺应市场之外,看来并没有人真正地在做这件事!
于是“建筑与资本主义”的研讨课应运而生。在这里,学生们也很受启发。他们不仅研究了具有启发性的课题,而且让我相信,在后批判时代,批判性依然存在。其中有很多学生我在这里都要特别感谢,尤其是卡梅尔·格里尔[Carmel Greer]和内森·里奇[Nathan Rich]值得一提,格里尔关于风险的缓解和冷却的论文需要发表,而里奇关于古尔冈的论文后来发展本书的一个章节。
当Routledge问我是否可以出版一本关于“建筑和资本主义”的书时,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和我的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领域的专家。我非常感谢所有的这些作者,他们提供的每一个案例中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不过,我还要感谢Routledge的温迪·富勒[Wendy Fuller
],是她提供了这个机会,并使之成为现实。我还要感谢劳拉·威廉姆森[Laura Williamson],相当乐意推动了这个计划。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还与一些人共事过,他们的想法,即便不是直接关于建筑和资本主义的,也影响了我在这个经济形势非常糟糕的时期对建筑行业现状的看法。菲尔·伯恩斯坦[Phil Bernstein]就是其中之一,我与他共同发起过两场研讨会,并合作编辑了两本关于未来建筑和BIM的书。他一直是一位出色而尽职的同事。保罗·托姆贝西[Paolo Tombesi]是另一位同事,我曾与他合作撰写有关BIM的资助提案和文章。在下一本书中,他应该会撰写一章介绍BIM如何影响和左右建筑行业的财务状况。
同样,我也要感谢玛丽·麦克劳德[Mary McLeod],她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她的《里根时代的建筑与政治:从后现代主义到解构主义》是为数不多的深入研究经济背景及其对建筑生产的影响的范例之一。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篇文章。同样,我要感谢莱因霍尔德·马丁[Reinhold Martin]在我与他就这个话题进行来回讨论时表现出的耐心。
最后,我要感谢达里尔·科布[Dariel Cobb]承担了协助我编辑本书的任务。她不仅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确保从文本到图片的所有内容都符合要求;她还是一位宝贵的智识同事,让我原本孤独的工作变得充满活力,充满乐趣,并能与人分享。
因为《建筑与资本主义:1845年至今》新书发布会(2013年11月),我们都来到了这个曼哈顿下城的艺术与建筑书店。
先让我们介绍一下四位特邀的对谈人——
分别是:
托马斯·安戈蒂[Thomas Angotti]、佩吉·迪默[Peggy Deamer]、奎连·里亚诺[Quilian Riano]和迈克尔·索金[Michael Sorkin]——当然,说是四位一起来发布新书,但其中只有两位,迪默和索尔金为这本书撰写了文章。
迪默对这本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她是主要推动者
【详见上文序】
,并且撰写了
导言
,索尔金在这本书的最后写了一份四页的简要结论
【详见文末所附目录】
。所以,这本书涉及到的一系列主题,其实只能以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进入
这场对谈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现场的讨论也仅限于泛泛而谈。
之所以这场对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对谈人关注的一些话题对到场者而言,并不算陌生,现如今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反思建筑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标准议题。当然,他们也会提到建筑师在现存的资本主义再生产体系中所处的极其不利的位置。
索金和安戈蒂都指出,鉴于目前建筑这个行业所遇到的种种限制,设计师通常会被客户们的突发奇想束缚住。所以在整个的建造过程中,设计师能发挥的只不过是相当微弱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往往还取决于事务所所谓的“知名度”。否则的话,建筑师对他们自己的设想最终如何去实现几乎就没什么发言权,除非他们事先已经规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又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难以获得合同。所以说
在大多数情况下,
如果他们不能按照指示行事,或者不能满足雇主的期望的话,全部的资金都会被切断,佣金也会随之泡汤。
由这个问题连接出去,对谈人还提到了有关建筑师的所谓道德义务的问题。建筑师是否应该拒绝为某些类型的建筑项目署名?
索金就列举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案例,比如设有单独监禁牢房的监狱,还有带酷刑室的军事设施。迪默则提到,在
阿布扎比或迪拜建造金碧辉煌的摩天大楼时,那些
被动员起来建造工人们遭受了非同寻常的剥削。而里亚诺此时的态度略显含混,他补充道,这不仅包括组装过程中涉及的活劳动,还包括组装材料中的死劳动。当然,这里的活劳动和死劳动的区分和界定并不那么精准。
除了这些要考虑的
散乱
因素之外,对谈中还涉及了更多理论性的阐释问题。其中包括了一些关于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它所支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争论——这其实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提出的,用“建筑”表达的隐喻,
这种划分
在后来的学界中留下过不少的争议。
索金就认为这一思想图示只不过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的残余,尽管如此,迪默还是指出,就每个领域的自我理解而言,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同构关系,比如城市主义就更接近于“基础”,而建筑学更接近于“上层建筑”,这种对位关系实际上只能算是听上去相当有趣。另两位,里亚诺和安戈蒂,就反对将这两者截然分开的观点,指出这两个领域经常是相互影响的。不过,这种说法无法解决迪默论点中的实质性问题。
或许迪默的论点还可以再阐述得更为有力一些,但她做出的这种区分某种程度上确实也在城市主义和建筑学之间给出了关键性的区别:比如说建筑学追求的是城市主义所缺乏的自律。而城市主义需要更为直接地处理房地产赤裸裸的经济现实和资本在市政一级的集中,尽管它对自己能为公众利益的行事能力还抱有一些老土的幻觉。
如果从建筑学还有追求自律的一面来看,那么人们可能会认为它更接近于艺术,尽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筑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与城市规划相比,建筑更注重形式、抽象的建构和风格化的考虑。
还有的对谈人提到了在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下应当优先考虑建造的原则,因为现有的分区法更倾向于增加高端房地产的房地产价值。地处市中心,引人注目的设计方案作为资本积累的潜在场所受到了优待。
索金就反复表示对建筑师倾向于“空气货币化”的失望,因为这会鼓励投机者投资于
昂贵的建筑,而
那些建筑很可能要空置多年之后才会看到回报。为了纠正这种有害的趋势,他提出的建议是,通过累进税来减少收入不平等,并改革建造的法规,更好地为城市的居住者服务。
不过,当对谈人的评论进一步具体化时,现场可以看到有些观众开始感到不安了。尤其是在谈到乌托邦维度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限制的思维方式时,所使用的术语在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乌托邦,”有对谈人随口说道,“不过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另一个名称而已。”
针对这句话,有位听众在问答环节就向对谈人提出了质疑:“难道我们就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开展工作,让世界变得不那么丑陋吗?难道就不能有一个更美好的资本主义吗?”但是还没等对谈人回答,在场的另一位来自荷兰的建筑师(Thomas Wensing)已经插话道:“怎么没有啊!它叫做
OMA
。”
总体来看,当晚对谈的质量参差不齐。毫无疑问,索金成为了这场讨论中的亮点。他一个人就足以提炼出眼前问题的精髓,并且还能简明扼要地作出回应。迪默在大多数的交流中都显得有些乏力和略显尴尬,而里亚诺似乎除了那些陈词滥调(包括“所有的建筑都是政治性的”这种回应,我们将在余论中讨论。)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即便如此,索金暗示的措施是否可以用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超越资本主义,这点还是没能讲清楚。就算是让更多的建筑师和城市专家参与政策
制定过程中的咨询,也很难
改善问题;无论怎么说,资本主义毕竟不可能会被设计掉。话说回来,一些建筑师
出于同样的原因,
决定退出那种令人反感的商业冒险,这种决定也不太可能改变大多数人意识到的结构性或系统性的问题。充其量,它可以让自己晚上睡上个安稳觉吧。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场讨论中得到的启示,并不是对谈人在回答问题上如此的小心翼翼。
更令人不安的很可能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为,目前建筑界的僵局似乎不再能立即找到切实可行的答案,而这
就像整个社会的僵局一样
。
讨论到最后,安戈蒂或多或少直接地暗示了这一点:
回到60年代,甚至是回到30年代,那时还有一场真正的劳工运动,我们对需要做什么这一问题就有了现成的答案。而今天,这样的答案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人们回避的到底是什么?回避的并不是问题。人们正在回避的是——一个答案都找不到。
Quilian Riano|
DSGN AGNC创始人和负责人,通过建筑、城市主义、艺术和行动主义探索参与的合作设计研究工作室。
Michael Sorkin|
M. Sorkin工作室负责人,纽约城市学院研究生城市设计项目主任。曾在库珀联盟、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担任教授。[1948-2020年3月26日]
P. Deamer|
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兼院长助理,关注建筑劳动、工艺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T. Angotti|
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和研究生中心城市事务与规划教授。曾担任纽约市和马塞诸塞州的高级规划师。
One Thousand Museum
|
Zaha Hadid Architects
文章来源
|
Quaderns 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2013
1 Straight lines or curved? The Victorian values of John Ruskin and Henry Cole
2 The first Chicago school and the ideology of the skyscraper
3 The display window as educator: the German Werkbund and cultural economy
4 Capital dwelling: industrial capitalism,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Bauhaus's Haus am Horn
5 Big work: Le Corbusier and capitalism
6 The varieties of capitalist experience
7 Manfredo Tafuri, Archizoom, Superstudio, and the critique of architectural ideology
8 Irrational exuberance: Rem Koolhaas and the 1990s
9 Globally integrated/locally fractured: 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of Gurgaon, India
10 Spectacular failure: the architecture of late capitalism at the Millennium Dome
Afterword: architecture without capitalism
▶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