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邹小强,曾经的国企IT男,现在的自由职业者,实践时间管理方法9年,还写了本《小强升职记》,有空就爱打篮球,跟大家分享实用的个人成长方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普通生活 VS 精彩人生:最缺的一种勇气——《只管去做》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2-29 20: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小强的公众平台迁移到“邹小强”(xiaoqianggtd),这个号将会停止更新,带来不便很抱歉。


每天早起,你是被梦想抽醒的,还是被梦想摸兴奋醒的,这绝对是两个境界!

你是哪一种呢?我是5点多就睡不着了,不能再摸下去了。

翻开《只管去做》,一口气读完了!爽!


2006年,我认识的邹小强,他还在用Google Group在写博文,笔名是GTDLife。还记得当年,全国只有5位时间管理方面的研究者,加上一位台湾的资深老师永锡老师(也是我的一位贵人)。


我们在单向街书店凑齐了4位,跟永锡老师一起聊天。坐在他们中间,我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却有幸的跟帅帅的小强老师结下了缘分,一晃就是12年多。(只有我一个与时间管理没什么太大关系)


昨天,我在小强新书发布会上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在时间管理领域,你是完成了1万小时理论的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未来的1万小时,你打算怎么做?”


他的答案,真心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对他的新书《只管去做》充满了好奇!



我该如何存在

每个人都会陷入某种焦虑,但只有真正觉醒的人才能走出焦虑!


记得有一年去西安,小强老师开车到机场接我。我们在路上聊起未来,那时候他还在筹划第二本书怎么写。当时,他就告诉我,他将出一套书,把时间管理从理论层面深入到生活中去,甚至用到生活的本质点上。


听到这一点,我深深的敬佩他。距离《小强升职记》过了这么多年——这本全国知名的时间管理畅销书,如果你学习时间管理没读过这本书,绝对会遗憾的,我在《只管去做》里隐约也看到了一些哲学的高度。


他已经不是停留在回答“怎么办”,甚至开始回答“为什么”!



请原谅我的字的丑陋,笔记只是为了把我的思考放进去啦。


书的开篇,我想到的更多不是去行动,而是思考为什么而行动。真的,我见过太多运用时间管理,最终成为时间奴隶的,还有成为工作机器的人。他们很牛,那最多也是人肉的AI机器人而已,缺少最重要的灵魂。


五年后,你在哪里?

掌控的意思就是对事情的掌握和控制,视角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站多高、看到什么。



这张图的箭头是我加的。


小强老师的新书发布会,我去了现场,原价买了7本,因为正式开始发售要到月底(总共就带了200本,被热情的粉丝一扫而空)。我发现小强老师变了,他思考的角度更立体化,从行动到心智模式都有了全新的思考。


受到他的启发,我是立体的看这张图的,请让我解释一下啊。


1、一个人受伤或遇到困难,才有可能想到成长,可以使回应者,如果啥也不做,瞎抱怨那就是受害者。


2、想到成长,必须要有一个梦想。梦想太大,做不了叫做空想。梦想当量合适,叫做梦想家。(想起深圳熊哥的梦想行动家社群了,很有名气的)


3、有梦,才可能去追。你才有机会成为自己的舰长和指挥官。


4、自己决定了,再进入微观管理者和执行者,产生客观成果。


5、然后,再受伤,再成长,这是螺旋上升的。


这一点,我与小强老师也作了交流。他也认可我的这个发现,他有过这个考虑,只是没有往这个方面引导,好开心呢!


不走心的目标,是假目标

如果把山里潺潺的溪水比作执行力的话,那么愿景就是这溪水的源头。源头始终有水冒出来,水流才能得到延续。



这是书中一个高度的所在。


愿景,首先是一个境遇,创造出来,相信他的存在,才有最初的动力,叫做心动。这个有点就像吸引力法则的感觉了,你先要与未来的结果,产生心理上的同频震动(下单)。这个美妙的结果,才能出现。


一个愿景,不光是写出来的,你需要用五感去体会,要有快乐,不是快感。只有心动,才有可能真正的行动!


《只管去做》的根基也在这里,你只要同频的状态,只管去做,就一定会拿到想要的结果。我们说普通生活跟精彩人生的差距,就在这个行动。所以说,这本书的名字取得真好。


小强老师告诉我,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改了20多遍,就是在反复揣摩其中的意思,表达有没有到位。真心感谢这本书的编辑,也是一位特别棒的行动派!!


看到这里,我也写下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帮10个CEO级别的家庭,做专属他们的年度幸福规划,是我2018年的梦想。



让梦想照进现实

做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看看会发生什么。



人生就是一个平衡,但平衡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但绝对不是破罐子破摔。


你需要连接到初心,这是新的实践的发起点,然后,在体验层面,迈出第一步。因为当你渐行渐远的时候,唯一验证没有走偏的就只剩下了,最早的初心啦。



所以,整本书都在紧扣着,心智模式的重点:初心。


抬头看路 VS 低头走路

所有做计划是适可而止,就像这幅图,如果过度计划了,反而对我们的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一个梦想越具象,越容易掌握与实现,因为所见即所得。


具象,还是个象,念象,并不是实际可衡量的东西。要留下可能性的空间,这样做事才能有趣,才可以好玩,才能持久。否则,时间一久就会厌倦。



箭头又是我加的,还有几个圈圈。


愿景,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注定是模糊而又复杂的,不能一步到位的。


目标,同样也是模糊的,其中是有变数的,人的心智会变化的,但是是简单的,因为可以被SMART。


项目,则是具体,简单的。你是很容易用思维导图,把他在平面展现的。如果项目是过于复杂,这个事情多半要花很多时间做简化工作。


行动,又是复杂的,具体的,需要把可能性放进去,然后就是行动的细节和品质,决定了行动的结果,可以不可以支持到最终的愿景实现。


任何项目都是从愿景出发,在行动中检验,才回到愿景的设计。



只有如此,神话可以变成传说,再成为平凡人可以做到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回归人性。


《只管去做》,我觉得做到了,把一个愿景到落地完成的整个过程,做了一次充分的演绎。这也是我看到,小强老师的深度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这本书,可控的现实与不可控的未来,做了一次深刻的链接,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路径!


习惯的力量

幸运的是,有很多人已经推着石头走过这一段路,并且在路边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意之所至,能量遂来。


这是我从王梦熊(熊哥)课上听来的。碰巧,我们今天上午在我的私密干货分享群里边讨论。他说了很精彩的一段话——


很多人问我说,熊哥怎么坚持早起?我经常问:你早起的理由是什么?你为什么要早起?为了早起而早起,肯定坚持不下来。有时我们给目标很多的意义,其实我们忘了,当下的行动,也需要足够的意义和动力。


《只管去做》也说到了这一点,行动是个过程,需要持久的燃料。别人忘记给你加了,你要会给自己加。



正如,我和小强老师12年的友谊,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火热的。


是在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说到这里,有点小激动了。这算是我第一次这么用心的写书评,因为文笔不是很好,所以不敢给别人写,怕别人笑话。


可是,等了这么多年,情义也到位了,可以厚着脸皮写了,写的不好,他也不敢说我什么。大不了就是一顿烤串啤酒,就可以了。


在这里,留个悬念,因为之前我在新书发布会上的问题,还没有给出答案。写太多了,怕大家说我唠叨,故意吹捧小强老师。


“在时间管理领域,你是完成了1万小时理论的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未来的1万小时,你打算怎么做?”


小强老师现场回答的特别精彩。很快,他会在西安再做一场签售,有兴趣的朋友,去现场问比较好。



最后的最后,

敬我们12年的友谊。

PS:《只管去做》京东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爱数据原统计网  ·  显著性水平a,多大才合适?
8 年前
慈怀读书会  ·  你的人生旺不旺,取决于这件事
8 年前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歼20有多强?曾以10:0完胜歼10歼11以及苏30!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