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3DCV」
公众号
选择
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添加小助理:
dddvision,备注:
方向+学校/公司+昵称,拉你入群。
文末附3D视觉行业细分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3D视觉知识星球
,星球内凝聚了众多3D视觉实战问题,以及各个模块的学习资料:
近20门视频课程(星球成员免费学习)
、
最新顶会论文
、计算机视觉书籍
、
优质3D视觉算法源码
等。想要入门3D视觉、做项目、搞科研,欢迎扫码加入!
被拒稿了,又被拒稿了,双被拒稿了,叒被拒稿了,叕被拒稿了…
不管被拒稿几次,还是得,修修改改,重整旗鼓。更幻想着审稿人要是中国人就好了。
【中国人不为难中国人】
,也许能一步到位,文章直接被接收发表。
但现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对于上述问题,还真有人进行了研究,当然结论是否可靠,大家见仁见智。
发表在期刊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上,文章
探讨了审稿人的建议对于论文接收情况的影响。
咱们先直入主题,看看中国审稿人对于中国的稿子是否会提供优待?
研究人员们假设由于来自中国的手稿在
风格、语言和内容上
的问题,或许会受到来自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审稿人的偏见。
但事实恰恰相反,
中国审稿人对于来自中国的稿件,拒起稿来反而更狠
(42.9%)
;来自美国的审稿人也比中国审稿人不差到哪里去,拒稿率为
(28%)
;而来自
英国
的审稿人对中国稿件的拒绝率为
(14.6%)
。
单看这一点,大家可能会想要吐槽中国人怎么不护着自己人啊,其实外国审稿人和编辑也没护着咱们。要想成功发文,实力还得过硬。
在提交给期刊的 4575 份手稿中,有 390 份来自中国,这些手稿在未送审的情况下直接被期刊编辑拒稿的比例为
71%
。
中国手稿的带的大修
(42.7% vs. 32.8%)
和拒稿
(31.9% vs. 24.9%)
的意见占比高于其他国家。
有趣的是,审稿人对于中国的稿件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体现在认为
稿件需要大修或者被拒稿
。
相比之下,英语母语国家的手稿就轻松多了,好的甚至能够收到返修意见,可真让人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