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每天一本书
”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25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
#每天一本书#
专栏,
每天花5分钟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本书作者,
卡尔·纽波特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这本书不仅提出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概念及意义,同时针对如何做到深度工作给出了一些实用性的工具,有助于我们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比尔·盖茨、乔布斯、西奥多·罗斯福、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卡尔·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等
,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01 什么是深度工作?
作者创立的
“深度工作”
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工作,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不仅能够创造出新价值、新想法,而且大大提升技能、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的反面就是浮浅工作,它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出太多新价值、新想法,而且对于技能没有多大提升、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在新经济形势下,想要成为成功者,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
一、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二、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02 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偏误
一、大脑的最小阻力原则
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做更容易做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做占用脑内存更少的事,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目标和反馈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写方案时不知道接下去如何构思时、看英语到复杂的句型时、阅读专业工具书时、学新知识遇到晦涩知识点时……都会不自觉地打开淘宝、微信、抖音刷一会儿,哪怕只是毫无目标感地刷,这就是大脑的运作机制,总是喜欢做更容易、简单、不需要思考的事情。
二、忙碌代表高产出
当工作的生产力和实际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多数人都会采用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让自己围绕着一些表面工作忙碌。
比如,2013年雅虎新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认为:如果有谁看起来不忙碌,那么我就认为他的产出不高。
三、更信任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深度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正如尼尔·波兹曼称,我们的社会与科技的关系愈发令人不安,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03 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一、6个工作深入的策略
●选定适合自己的哲学模式
禁欲主义哲学
: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工作,通过高度专注来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比如,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通过屏蔽个人邮箱,实现深度工作。
双峰哲学
:指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事务或浮浅工作。
比如,卡尔·荣格隐居树林里的小石屋,固定会将一部分时间用于高度专注的写作;其它时间则用于在诊所做咨询、大学讲课、社交等。
节奏哲学
: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
比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在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红×,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
新闻记者哲学
:指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
比如,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受到工作训练缘故,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就是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高效习惯
养成严格化的高效习惯,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如查尔斯·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拆阅信件、思考、工作等。
养成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设置工作时的目标、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做些支持性工作,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食物或散步等方式。
●要有大手笔
通过对周围习惯的环境做出特别的改变,辅以投入可观的金钱,将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让人更有激情和能量投入深度工作。
举例:J.K.罗琳在写作《死亡圣器》期间,入住爱丁堡中心的五星级酒店,由此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书。
●不要独自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像经营企业一样执行的4个原则
1、明确最高目标,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2、专注于在最高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3、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营造竞争氛围促使专注,并强化动机。
4、定期复盘问责。
●享受安逸时光
定期享受安逸时光,可以放松大脑,有助于深度工作,有三个原因:
1、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2、有助于补充深度工作的能量
。保持专注需要消耗一定的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快速恢复。
3、晚间时光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
。
二、4个拥抱无聊、克服分心的策略
●不断专注
预计使用网络时间并严格执行,通过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提升专注力。
●像罗斯福一样学习工作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读哈佛期间,兴趣广泛,在学业优秀的同时还研究自然学,大一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被称为“美国最博学的青年自然学者之一”。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他管理时间的独特方式: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预留出时间背诵、上课、锻炼和吃午饭,余下的时间则全部用于专注其它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高效利用时间,并进行高强度工作,实现高度专注。
●有成果的冥想
利用碎片 时间,如在排队、走路、慢跑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实现有成果的冥想。
●记住一副牌
人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信息,而擅长记住具体场景。可以通过学习
“记忆宫殿”的
方法里记住一副牌,从而提升专注力。
三、3个远离社交媒体的策略
●采用80/20法则
在很多情况下,80%的已知成果往往源自20%的贡献。比如,全世界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上。把这个法则运用于时间上,即将80%时间花在最有影响力、最关键的20%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