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国际科技要情 | 前沿研究进展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1-03-07 18:32

正文

前沿研究进展



OpenAI发布120亿参数模型,可实现文本建模渲染

1月6日,OpenAI发布了最新神经网络语言模型——DALL·E,可通过文本输入直接实现建模渲染、生成对应图片。该模型是具备120亿参数的GPT-3模型,能够为多语言成分结构的各种句子创造相关图像。研究人员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测试,包括描述不同属性的同一物体、描述多个物体的组合、描述视角或渲染模式(3D等)、描述可视化内部和外部结构、描述上下文细节、描述不相关概念的结合等,该模型可在半数程度上完成任务。伴随描述文本的增加,图像渲染的成功率降低,但重复强调关键文本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认为,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构建多模态神经网络,即AI能够学习不同模态之间的概念(文本和视觉领域为主),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DALL·E的出现更接近多模态AI系统这一目标。


(资料来源:

https://openai.com/blog/dall-e/ 编译:闫亚飞)





谷歌推出可扩展至万亿参数的新型语言模型

1月11日,谷歌研究人员在arXiv开放平台发表了题为《Switch Transformers: Scaling to Trillion Parameter Models with Simple and Efficient Sparsity》的论文(开关变压器:具有简单有效的稀疏性,可扩展至万亿参数模型),提出了最新语言模型——Switch Transformer。


文章指出,Switch Transformer拥有1.6万亿参数,而且具有可扩展性,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效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该模型通过简化专家混合系统(MoE),形成了快速理解、训练稳定且比同等大小模型更有效的改进模型和样本体系结构,降低了通信和计算成本。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不同的语言任务和训练模式中都表现了出色的性能,包括预训练、微调和多任务训练,而这些结果也让训练具有上千亿、上万亿参数量的模型成为可能。


(资料来源:

https://arxiv.org/pdf/2101.03961.pdf 编译:闫亚飞)





中国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新疗法成功治愈小鼠病毒性角膜炎

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with CRISPR-Cas9 cures 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 in mice”(使用CRISPR-Cas9靶向单纯疱疹病毒治愈小鼠疱疹性基质性角膜炎)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其最新研发的mRNA递送技术用于治疗疱疹性基质性角膜炎(HSK)的效果。


研究团队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自主开发了新的类病毒体-mRNA递送平台(VLP-mRNA),可通过一种携带mRNA的慢病毒颗粒同时将SpCas9 mRNA和向导RNA(gRNA)直接靶向HSV-1基因组,以便对其进行剪切并造成其降解。研究团队将这种HSV-1消除慢病毒颗粒法命名为HELP(HSV-1-Erasing Lentiviral Particles)。结果表明,HELP在小鼠感染模型研究和人类捐献角膜实验中均可有效阻止HSV-1复制并直接清除潜伏的病毒,且能最大限度降低脱靶风险和减少免疫反应。研究指出,该法突破了阿昔洛韦等现有小分子药物的局限,有望为根治HSK提供全新疗法。


(资料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0781-8 编译:杨雨寒)





中美科研团队开发用于高性能储能的新型聚共晶电解质

1月13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与环境科学》)发表了题为“Polyeutectic-based stable and effective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systems”(用于高性能储能系统的稳定有效的多元共晶电解质)的文章,报道了一种用于高性能储能的新型多聚电解质(PEE)。


研究指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作为现有液体电解质的替代品,在应用于下一代固体碱金属电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现有的SPE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化学成分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高性能储能的新型多聚电解质(PEE),并分析了共晶电解质形成和聚合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研究团队制备的PEE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离子电导率和很宽的电化学窗口,在对称电池和全固态碱金属电池中均具有高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在用作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隔膜时,与商用Celgard隔膜(约95%)相比,改进后的隔膜显示出更高的电池库仑效率(约99.9%)。该结果展示了PEE在高性能电能存储系统中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资料来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EE/D0EE03100C#!divAbstract 编译:马嘉虹)





乌得勒支大学评估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影响

1月11日,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科研人员在《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发表了题为“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renewable energy supply”(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影响)的研究论文,使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估算了气候变化对关键可再生能源的影响。


研究团队量化了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潜力和成本,包括公用事业规模和屋顶光伏、集中式太阳能、陆上和海上风能、木质纤维素生物能以及水力发电。在此基础上,使用成本-供应曲线来估计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取决于二氧化碳施肥的强度,但在升温的情况下,生物能源的利用率仍将增加;气候变化对太阳能的影响较小,对水电和风能的影响尚不确定,某些地区有所减少,而另一些地区则有所增加。文章认为,在未来的情景中,上述影响可能偏小,但鉴于气候变化缓解方案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更大,因此能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不同方案中会比较相似。


(资料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0-00949-9 编译:杨雨寒)





立命馆大学团队探索新型光致变色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月13日,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发表题为“Fast T-Type Photochromism of Colloidal Cu-Doped ZnS Nanocrystals”(胶体铜掺杂ZnS纳米晶的快速T型光致变色)的文章,报道了Cu-修饰ZnS纳米晶材料的T型光致变色现象,探讨了利用超长寿命激发载流子制备新型光致变色纳米材料的方法。


研究团队使用紫外光(UV)照射胶体铜掺杂ZnS纳米晶的粉末样品,发现样品在照射初始和停止照射后出现变色-恢复现象,且溶液样品恢复更迅速(亚毫秒内)。文章认为,这种可逆的光致变色效应比传统的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更迅速,是由较强的光学转换效应造成的结果。研究指出,由于光致变色纳米材料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在工业光致变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还表明,纳米材料的光致变色反应可以通过激发载流子的寿命来调节,探索利用超长寿命激发载流子制备新型光致变色纳米材料,对于研发制造光致变色材料和各种先进的光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来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236 编译:马嘉虹)


主编: 巩玥

副主编:张超 闫亚飞 李楠 郭文姣 魏雪梅

编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咨询服务部国际科技要情团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100190

电话:010-6253916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及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编译、编辑的“2020 国际科技要情”快讯的信息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刊载信息资料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未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快讯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等。本快讯刊载的资料信息或者表达的观点并不成为贵单位决策建议的依据,请贵单位自行斟酌。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 中科院蝉联首位,中科大全国高校第一,同济大学首次进入前100

2. 中国重拳打击专利数量灌水!全面取消补贴,禁止与评选挂钩,鼓励举报弄虚作假行为

3. 科技部:提高科研人员基本工资水平,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待遇

4. NSFC资助额度千万以上学者及各学部"TOP50"名单统计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