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看很久了,今天就聊一聊。这是部老片,比我还大三岁,1979年拍摄的《405谋杀案》(1980年上映),有比它还年长的前辈么?
看完后长叹一口气,在那个“上古”的年代,我们竟然拍出了如此品质的犯罪电影。我一会儿讲完,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觉得这种电影短时间内,很难再拍出来了。
今天的推送有无处不在、毫无底线的剧透,如果你想去亲自领略这部38年前的黑白犯罪电影,那现在抓紧撤,看完了再回来看我的分析,给我多贡献一个阅读数。
先来说一下外围信息。
《405谋杀案》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刑侦犯罪电影。1980年上映的时候,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我看到一些资料上说,在平均票价只有1、2毛的时代,有超过1亿人看过这部电影,拿下了惊人的1、2千万票房。(你想想那时候猪肉多钱一斤)
那时候没有完备的票房统计系统,这个数估计并不是很准确,不过当时大量都是露天影院播放电影,等于是免费,里里外外一抵,也差不多有1亿人看过了,是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回家问问你爸妈,说不定他们也是这亿分之一呢。
你猜这部电影预算多少?38万人民币,最后花掉了29万,还给国家省下9万,这是什么样的高风亮节!
以下我主要从电影语言的方面来分析下,等于是个小规模的拉片。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盏路灯,然后摇下去,一个女人匆忙的从小巷子的阴影中走来。
那一刻我下意识的想到卡罗尔•里德1949年的经典黑色电影《第三人》,这用光、这气氛,简直是复刻出来的。
接着用几个非常干净简单的镜头,就表达了女人的心境。她有点惶恐,好像生怕别人看到。然后进了一栋建筑,背景全是自然音效,导演在积聚气氛。
女人来到了楼上一间门牌号405的房间,在进门之前,她还整理了下衣服和头发,摆明了是来赴约会。
进门之后镜头没有跟进去,而是停在了门牌号上。女人在房间里和男人说了几句情话,突然爆发出一声尖叫!片名像把刀一样的刺进来,背景乐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妈蛋的,当时我是大半夜自己拿着笔记本在床上看的,吓得我一个激灵。
命案发生后,警察马上出动,伴随着急促的警报声与进行曲一般的音效,这个案发过程一共只用了1分半钟,传达了大量的信息。
有一个男人死了,女人被吓晕过去,观众的胃口被一下子提了上来。看起来很简单吧,其实导演做了精心的布置,中间省略了大量环节,比如两个人怎么被发现的,谁报的案?都留白处理,这是非常高明的选择,让气氛的营造一气呵成。
接下来才出了演职表,形式上也很新颖,把文字与冲洗照片相结合,这摆明就是好莱坞的手法嘛。
这二位都是电影界的老前辈
这是一部探案电影,接下来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着这起案件展开。对了,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时间,公安在叙述案情的时候,很明确的说出本案是发生在1976年,这个年份可能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间点,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几大伟人相继去世、唐山大地震、WenGe结束,对中国来说,那不光是个拐点,简直是个大漂移。
这个时代大背景对于这个案件来说极为重要,而且是越往后越重要。
本案子一开始只有可见的几个证据,但每个证据后面都能牵扯出一堆线头,发展到后面越来越复杂。豆瓣上有个同学统计了一下,90多分钟的电影,一共出现了96个角色,有台词的演员多达55人,但我作为观众,并没有太多的迷乱,只是有个别人的行为逻辑我有些疑问。
这缘于导演紧紧的抓住钱、陈两个公安主角,没有旁枝,在需要陈情案件的时候,并没有打破主时间线,采用闪回短暂重现,而且镜头语言的运用非常纯熟。比如在钱警官叙述案发猜想的时候,一个长镜头配合着他的讲解,就把这段搞定了,老道。
再就是对于转场的处理让人拍案叫绝。刚才那个长镜头切到了一个玻璃杯的特写,观众会想当然的以为还是在案发现场,但警官的手突然进来,原来是在警局里。案发现场与警局,就这样无缝的对接了起来。
这只是一例,片子里至少有四五处的转场,让人佩服导演的巧思。并不仅仅是相似物、镜头伸缩之类的技巧,而是和叙事充分融合起来。我再举一例,钱警官去赌窝里查嫌疑犯,到了尾声时警察来查房,赌徒们一惊慌就把灯全灭了,下面一个镜头马上又开灯,这时候已经转到了暗房里,钱警官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直接进入断案了,真是犀利!
具体的案情我就不详述了,因为线头太多,我哗啦哗啦讲流水账也辱没了这部作品,下面还是主要讲讲电影语言,这是整部电影的精华。
电影大部分时候是旁观视角,但经常会插入主观镜头。在女人醒了的时候,切到她的视角,导演用了叠影运动镜头来展现她的惊魂未定。
她回忆案发经过时候的昏倒,也是主观的旋转镜头。
我们国家的电影传统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现实主义艺术观,讲究写实,四平八稳的讲故事,在1979年,片中的许多手法都显得非常新鲜。
还有一段,说的是警方怀疑一个叫赵新华的人,但钱警官予以否定,说他如果要作案,那得以好几倍的速度才有可能,随后画面上就出现一段赵新华快进的画面,再配上像超级玛丽一样的逗逼音乐,竟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一丝搞笑的气息。
当很多证据凑在一起,案情扑朔迷离的时候,陈警官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反复思量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出现陈警官的自白,镜头却落在了他自行车的反射镜上,用画中画给观众重新梳理了一下案情,非常有想法的设计。
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是对于案件的侦查,但是!到了最后的三分之一,突然开始有了强烈的悲剧英雄色彩,因为陈警官慢慢的发现,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背后,站着一股更加强大的力量!
我还没有在国产电影里,看到过如此重量级的罪犯,最后的黑手竟然是:公安局局长!你没看错,不是副局长。
他在秘密的筹划,准备进行“武装夺权”!你明白我为什么刚才说在很长时间里,不会再出现这种电影了吧,这是那个特定年代下的产物。
除了这个让人震惊的设计,导演表现反派现身的这个桥段,更是让人击节!我把这个段落的镜头都截下来,大家欣赏一下,精彩之非常。
公安局长察觉到了陈警官对于他的怀疑,所以把他叫到办公室,假惺惺的说为他好,要把他调到一个更轻松的职位上。
在这段戏里,陈警官一句话也没说,都是公安局长在说。这时导演给了一个陈警官的眼神特写。
那意思好像是:演,你接着演。
接下来镜头回到局长身上,一开始是他一个人。
然后突然出现了几个人,也就是陈警官之前怀疑的那些人。用这种超现实手法来回放局长和罪犯的密谋,注意这时候画外音里还是局长在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这等于是陈警官脑子里想到的画面。
接下来突然插进来一个胶片”负片“的效果,极大的强化了“密谋”的感觉,甚至带了一点阴森恐怖的气氛。
然后画面再切回来,又是局长一个人的镜头。
我想把这个星期所有的赞美,都献给这一段声画分离。谁说我们中国的电影人没有创造力?那时候可没有网络,最多就看看很有限的内部材料学习交流,就可以把电影语言技巧发挥到这种程度!
也许把公安局长写成大魔头我们现在不允许,但就算把这个设定给去掉,换成一个“范围允许内”的罪犯,这依然是一部很棒的刑侦犯罪电影。其中除了方明山这个人物我觉得有点假之外,其他的各个元素,都堪称优秀。
再着重夸一下音效与节奏,很明显是模仿了日本的《追捕》,各种乐器与鼓点,很提情绪。
看过的同学可能会对结尾有些微词,我也有种故事没有讲完的感觉,但这恰恰是加重了两个主角的悲壮色彩。我把生命交到了你的手上,前路坎坷,为了国家与人民,你保重。那时候的英雄没有太多花花肠子,谁说牺牲精神是假大空?最后这个段落真是有些感动到我了。
我把最后的大底都泄了,不知道你还有没有热情再去看一下这部作品。我觉得纵使是这样,依然值得。
看完这部电影留下个后遗症,以后住酒店,打死我都不住405。
各位晚安。
往期周末佳片精选:
被这部脑洞爆炸的韩国电影爽到了
提前预定华语年度十佳!
这部电影真!好!看!
现在这年头,7.8分的国产电影不好找了
此片当年竟然没被禁掉,你们是怎么做工作的
这部如此丧气的电影竟看的我热泪盈眶
三级片,我只服这一部
这部禁片就像中国男人的欲望之镜
————发条张亲测推荐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