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年前,大明永乐年间,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
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就此诞生。
600余年后,世界各地的游者纷纷慕名前来,只为亲眼目睹这座
跨越百年的古建筑群
,亲身体验古代工匠们的巧夺天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座古建筑群,跨越600年悠悠岁月,足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瑰丽与建筑艺术之精髓。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
所有的描述都不足以刻画出故宫建筑的磅礴与底蕴。
故宫建筑之美究竟美在哪里?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了解故宫吗?
故宫前副院长、古建筑学家晋宏逵先生说:
“故宫博物院最具唯一性的收藏品就是故宫古建筑群。”
为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到故宫建筑之美,晋宏逵先生为所有中国人带来了这本
《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
4大主题,240余幅珍贵图片,跨越600年,故宫院长说故宫建筑,看尽故宫前世今生。
作者将研究故宫建筑的毕生心血凝结于此书中,把
故宫的历史沿革、建筑审美、文化内涵
有机融合在一起,详细讲解从元明建都到清朝改建,直至当下的修缮保养,跨越六百年,带领我们洞见故宫建筑的智慧与传奇。
特别
收录240余幅珍贵图片
——古代舆图、今时地图、历史地理风貌图、古建筑复原图、老照片与新影像全面公开!图文结合,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备。
从砖石台基、屋身宫墙、红墙黛瓦间看见故宫里的中国建筑精粹,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之精髓。
翻开书,读者仿佛置身于无垠的原野之上,亲历这座宏伟建筑从地平线上缓缓成形的壮丽景象,感受每一片砖瓦、每一块岩石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正如晋宏逵先生在书中写下的那句:
我衷心地期待有更多的读者读到本书,从而更加热爱故宫,理解、支持并参与到对故宫古代建筑以及我国其他文物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当中来。
故宫,这座历经600年风雨的宫殿建筑群,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游客,但真正了解其营建历程的人却寥寥无几。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故宫作为中国建筑的杰出代表,其营建背后的故事更是值得我们探寻。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故宫营建的点点滴滴,晋宏逵先生将全数内容分为
四大主题,分别从营建历史、建筑格局、建筑艺术、修缮传承
这四个角度全方位介绍故宫史诗级别的建筑历史,带领读者洞见600年来的智慧与传奇。
读完本书,再逛故宫,彻底告别走马观花式打卡,一书收录故宫的前世今生。
营建历史
在营建历史部分,本书从
元明两朝建城开始一直写到宫殿落成
,涉及都城建设、城市规划结构、能工巧匠、宫殿布局规制、宗庙建筑等方方面面。
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启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无数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在城市规划结构上,精心布局,遵循着严格的礼制和风水原则。
宫殿布局规制更是严格,以太和殿为例,其位于紫禁城的中心位置,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有宗庙建筑,如太庙,供奉着历代帝王的牌位,体现着对祖先的敬重。
建筑格局
晋宏逵先生在书中详尽梳理
故宫历代格局演进,细数从明代初创到清后期改造的种种变化。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从京城高大坚固的城池、宏伟壮丽的坛庙、热闹非凡的街市、贯穿全城的水系、分布有序的衙署,到宫城的五门三朝与前朝后寝,三殿二宫与东西六宫……每一处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建筑艺术
书中不仅介绍了
古建筑的基本知识
,方便我们理解复杂的故宫建筑,又对故宫内部的
彩画、石雕、琉璃构建
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与赏鉴。
比如太和殿屋檐下的和玺彩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宫殿门口的石雕,栩栩如生,工艺精湛;还有那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光芒。
修缮传承
晋宏逵先生还在书中讲述了
故宫落成后延续至今的岁修保养、及时的阶段性修缮以及几次重大增建。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尤其是2001年启动的故宫大修工程。六百年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是民族之幸,文化之幸。作为古建筑群,它时刻面临来自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威胁。
而中国古建筑的
“岁修保养”
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宫博物院成立近百年来,延续了传统的古建筑维修的长处。
故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40余幅珍贵图片,全面公开
除了专业权威的文字讲述,书中还特别收录了
240余幅精彩纷呈的图
片,全方位地展现了故宫的魅力与历史。
众所周知,明北京不是平地起建的新城,而是利用元朝的都城加以改造的。书中特别收录了
故宫历代格局演进
。
从元大都图,到明代中后期紫禁城图,再到清晚期紫禁城图。三幅图于一张纸上,全面铺开,详细对照,细节对比清晰可见。
北京的皇宫建筑,明代是创造者,清代统治者以继承者的身份继续使用明代都城建设的全部成果。
书中特别附上
内廷建筑关系示意图
,图注清晰。可以看到内延周庑、东西宫墙门、街门与后苑北门。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除此之外,书中还大量收录了
历史地理风貌
等图片。
比如下方的南京聚宝门内瓮城。内瓮城设置了三道城门,而且在正楼城台内部和登城马道两侧开辟27个券洞,称为藏兵洞。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还有细节清晰的
古建筑复原图
。
在介绍大木构架与斗拱的部分,书中详细列出了中国建筑木构架之一,故宫庞大的古建筑群,就是由这样四柱一间的基本单元组成的。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老照片
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书中收录的新老照片非常丰富。
如从广安门箭楼城台观外城城墙,以及外城西北角楼。
图源《故宫营建600年》(珍藏版)中信出版
还有如今可见的
各式屋顶,卷棚顶、硬山屋顶、悬山屋顶
等等。